栓皮栎育苗技术和造林方法应用细节的深入研究
2025-02-05宋尚杨成利顾伟丽江超殷秋燕
栓皮栎为壳斗科栎的落叶乔木,阳性植物,比较适合在干冷环境下种植,多生长在中、低山地和丘陵地区。栓皮栎木质地较硬,适合制作梁柱、高档家具;小枝可以培养蘑菇、黑木耳;栓皮薄而柔软,可用作软质木材,是重要的轻工材料;果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其他养分,是很好的饲料;其树形直立,树冠挺直,病虫害极少出现,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栓皮栎因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使用价值,在山东省济宁地区的种植范围越来越广,本文主要分析栓皮栎育苗及造林技术,以期提高该地区栓皮栎造林成活率,促进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一、栓皮栎育苗技术
1、嫁接育苗
(1)筛选和处理优良树种
选取优良林分,采用小样地法、优势木对比等方法,开展整片林地调查,制定优良树种优选准则。天然条件下,当年生枝条短而弱,树芽干枯,接穗水分流失严重的不适合用作嫁接育苗。因此,要采取截枝、强化肥水管理等措施,促使1年生旺枝生成,为后续嫁接育苗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砧木苗
选用2—3年生的实生树木并装杯定植,其树木地径至少不低于1cm,高度不低于70cm,生长状况较好,主干挺直,顶芽完整,根系发达,没有病虫害。营养杯尺寸至少要超出30×40cm,株行距至少要超出80×100cm,在树木根系部位填充适量的营养土,压实,以确保其健康成长。如果当年生枝梢通直、健壮、水分充足,容易修剪,次年春天即可进行嫁接。相反,要对树木短截30—40cm,定植1年,等当年生枝发育良好后再进行嫁接。
(3)收集和贮藏接穗
以秋梢停止生长至次年春天树液流动前为最佳采穗期,选择优良品种,收集冠外围中上部1年生强干枝,并保证穗条饱满、健壮、无病虫害。将穗条切成15—20cm并保留顶芽,按照优树号和树枝粗细对其进行编号登记,分类打捆后放入湿润袋中。为避免水分损失,需要进行封蜡沙藏、冰箱冷藏。封蜡时,先把蜡加热成液态,在剪口下方1cm以下沾蜡,确保蜡均匀,剪口不漏。选择背风潮湿的林冠下面位置挖窖。沙藏时,首先在底部铺设10cm湿沙,把接穗放入无纺袋内,做好标识后放置。
(4)嫁接方式
在嫁接1周前浇水1次,使植株根部吸收水分,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在嫁接1天前,将接穗浸泡消毒,去除蜡封,浸泡12小时。排出的水晾干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然后放入保湿袋或泡沫箱中备用。在正式嫁接时,具体可选用如下2种嫁接方式。
①髓心形成层对接。首先,在砧木顶梢,选取与接穗粗度最接近的,按照45度斜角向下削到髓心,深度是枝条直径的1/2,沿着水平方向削出,枝条纵向对半切8cm,在第一刀口下面的砧木背侧,按照45度斜角向下削,直至髓心,砧木枝梢顶部和母体分离,在其上做成V型插口,再用保湿袋暂时加以防护。其次,将预备好的接穗从泡沫盒里拿出,夹紧接穗,并确保剪口在前面,使用嫁接刀,自顶芽下3—5cm处开始,按照45度斜角向下削到髓心,深度是接穗直径的1/2,沿着水平方向削出,枝条纵向对半切,其长度等于砧木切面长度。在切口下面接穗背侧,按照45度斜角向下削,直至髓心,末端呈倒V形,与砧木上V型切口相契合。最后将砧木与接穗切口快速对接,使之紧密贴合,并用塑胶膜紧紧捆扎。
②嵌芽接。首先,选择丰满、健康的芽,在150mm处按照30度斜角向下削,深度是接穗直径的1/4—1/3,沿着水平方向削出3cm左右的切口,在芽下面的第一刀口终点靠后60cm处按照30度斜角削到第一刀口底端,将芽片放到保湿袋中待用。其次,比较接穗取芽和砧木主梢直径,选取与接穗粗度最接近的,按照30度斜角向下削,深度是主梢直径的1/4—1/3,沿着水平方向削出35cm左右的切口,在芽下面的第一刀口终点靠后60cm处按照30度斜角削到第一刀口底端,抽出砧片,下部构成V字形切口,和接穗上的倒V型切口契合。最后,将砧木与接穗切口快速对接,将芽片插进入后,顶端一定要露出砧木皮层,这样砧穗形成层就会紧紧地粘在一起,再用塑料膜绑紧芽片,保证不透水,不透气。在此期间,及时修剪嫁接上方过长的枝梢。10天后,当嫁接芽开始抽芽、展开叶片的时候,割开塑料膜,确保嫁接芽健康生长。
2、栓皮栎播种育苗方法
(1)收集种子
选取枝叶繁茂且长势较好的树种作为母林进行种子采集,在采集种子时,应在8月底到10月初之间,这个时期的果实已经成熟,而且大部分都是天然掉落,随落随捡收集,选用棕褐色或者灰褐色的种壳,确保其有光泽、饱满、颗粒大、成熟度好。
(2)储存种子
收集后的种子应进行适当的处置与储存。栓皮栎种子水分含量高,没有休眠状态,容易萌发和腐烂,并且容易遭受害虫侵袭。种子采收后,要置于通风的地方打开晾干,每天翻动2—3遍,直到种皮泛淡黄,种子含水量降低到15%—20%后保存。储存之前,采用二硫化碳或敌敌畏封闭熏蒸24小时,以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在实际的储藏过程中一般采取2种方法。①室内沙藏,选择通风干燥的房间,向地面洒水,在上面撒一层10cm左右的湿沙后铺上8—10cm厚的种子,按照一层沙子,一层种子的方式放置,确沙子湿度是农田水分含量的60%,堆积高度在80cm以下,周围覆盖10cm厚的湿沙。或者将种子与沙混合在一起,在堆种顶部设置通气孔,避免种子发霉变烂。此外要经常检查,如有霉变、鼠患,要立即清除。②室外窖藏,选在排水条件好,土质疏松,背风向阳的室外,开挖深度和宽度在1m的窖,具体长度根据种子数目进行选择,结冻以后进行窖藏,种子堆积到离窑口30cm处,再用一层沙土覆盖,覆盖的厚度根据气候变化进行调整,随着气温的下降,要逐步增厚,每间隔1m,插入通气孔。此外要经常检查,根据土壤覆盖程度调整其内部温度。
(3)选择、整理育苗地
育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条件好、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地块,土壤黏性大、排水条件差、地势低洼易涝的地方不适宜作为育苗地。在选择好育苗地之后,首先要进行细致的准备工作,进行30cm左右的深度翻耕,并视土壤肥力,每亩施用磷酸二铵或复合肥,之后进行机械旋耕,做到土地平整、土壤疏松、肥料充分施入。在作床时,可将床的宽度定为1.5m,长度为10—20m,在床之间开一条沟,沟的底部宽度为25cm,上面宽度为30cm,深度为25cm,并确保床面干净、平整。
(4)播种方法
可选择冬季播种,成苗率相对更大,能避开贮存、损失的进程,从种子落下到土地冻结之前都能够进行。在播种之前进行催芽,把种子放在50℃温水中,剔除漂浮、不成熟、虫蛀的种子,冷却后沥净,再次放在50℃温水中浸泡,重复上述操作3—4遍,再使用4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浸泡4小时,最后用常温活水浸泡24小时,经过催芽处理可以促使种子提前10天左右发芽,提高发芽率。在播种过程中,按着垂直方向开沟,深度控制在6—7cm,间距15—20cm,沟内洒3%呋喃丹颗粒剂,防止害虫和老鼠为害,再把种子均匀放入沟内,按照10—15cm的间距,播后再铺上细土覆盖,厚度最大不超出6cm,并注意保水保墒。
(5)苗期管理方法
①覆盖床面。在播种后,用树叶、草帘或者其他农作物秸秆覆盖床面,防止土中的水分流失过快而变硬,还可以增加地温。目前大部分都是使用无纺布,覆盖效果也很好。当种子萌发后,随着苗木的大量出土,应适时分期移除覆盖物,避免对苗木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②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当苗出齐后,要进行除草,以防止杂草在光照、水分和养分等方面与树木竞争。杂草清除要遵循除早、除小、除了,配合松土浅锄,松土深度为1—3cm,随着幼苗的成长,松土深度逐步增加到5—8cm,疏松时要注意力度均衡。其次,还可以喷洒除草剂,但是要控制好药剂选用和使用剂量,以免对苗木生长环境造成伤害。
③灌溉、施肥。栓皮栎种子不宜覆盖过深,应适时灌水,保持水分含量在15%左右。在土壤水分亏缺的情况下,应立即进行灌溉,不能漫灌,避免土地变硬而影响种子萌发。在幼苗形成早期,要注意小水量浇灌。在快速生长过程中,应以少次多量方式进行。幼苗生长后期应严格控制浇水,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此外,如遇苗圃积水应及时排水,保证内无积水,外无水浸。出苗后,幼苗开始迅速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越来越多,在6—8月进行追肥,施用尿素,追肥后应注意浇水,并注意气象变化,可在降雨之前不浇水,节约用水。8月初增施磷肥和钾肥,施用硫酸钾、过磷酸钙,9月中旬至下旬,停止追施灌溉。
④适当断根。栓皮栎主根比较发达,适当的断根有助于其须根形成。通常情况下,当苗木生长至2—3片真叶时,或当苗高40—50cm时,应进行断根。在离苗木18—20cm的地方,用铁铲按照45度斜角插进土里,在主根18—20cm处剪断,促进根系生长,同时移植时要尽可能多地保留根系,以保证苗木存活。
⑤放饵诱杀。栓皮栎种子中淀粉含量较高,易被鼠类和地老虎等有害生物侵害,致使其种子受损,不能发芽。在生产上可以用投饵法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谷子、麦麸、豆饼、米糠、玉米碎粒炒熟,做成饵剂,投放在苗床诱杀。
二、栓皮栎造林方法
1、造林前选地、整地
栓皮栎对土壤的需求较低,可在酸性、中性、钙质土等种植,也可在酸碱度在4—8的土壤中种植,优先选择向阳的山坡平缓地、山凹、土壤肥沃、排水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选择好造林地后,要事先整地,按照地势实行全垦、带垦或穴垦,对于坡度较小的地方,可以采用水平梯田,对于坡度较大的地方,可以开挖鱼鳞坑,进行精细的平整工作,并做好保水、保土、保肥。
2、造林方式
常用的造林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直苗造林,栓皮栎苗木根特强,其细根纵向分布,在起苗过程中,要留主根20—25cm,避免影响苗木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其次,选用一年生的小苗,苗龄小、根小、截根损失小、便于种植。移栽时,要注意根系伸展,不要弯曲,也不要过深。在落叶后到放叶之前,除了冰冻期间,都可以进行造林。第二种是直播造林,每个穴中放入3—4粒种子,覆盖土层厚度为3cm,如果造林地条件有限,可在每个穴中均匀放入4—5粒种子,发芽后,会组成小群体相互掩护,提高对大风、杂草和灌木的竞争能力,并在侧面提供遮荫。
3、造林管理
(1)中耕除草
种植后1—4年中,在降雨后或在灌溉后进行2—3遍的松土、除草,使林内没有杂草。幼林在郁闭期后,每间隔2—3年,在夏天进行1次中耕,或冬天进行深翻,以保证土壤的疏松和潮湿,有利于根系的发展,有利于树木生长发育。
(2)适度修剪
修剪时要适度,不能使栓皮栎正常发育。对于2—5m高度的林木,其冠高比在2/3左右;对于5—9m高度的林木,其冠高比在1/2左右;对于超出9m的,其冠高比超出1/3。其次,修剪时间以冬天为宜,修剪时要平整,不要留下树桩,避免损伤树皮。
(3)抚育间伐
栓皮栎不能适应上层荫蔽,4—5年后即开始迅速成长,应视林分郁闭状况,对其进行适当的抚育间伐。由于造林密度、立地条件及幼林抚育条件等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林分郁闭度及自然修枝是各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林分郁闭度在0.9,自然修剪占到冠长1/3可以进行间伐。在有利的立地条件下,在8—9年内就会发生这种现象,在9—10年时,应进行适度的抚育间伐,去除10%—20%树势较差的林木,以提高林分的通风、采光状况。对原在带间、块间保留侧方庇萌的非目标树种,可进行分期采伐。15—20年,胸径生长达到高峰值,林分天然分化主冠、次冠,为了确保林木平整,培育具有通直的木材和优良的栓皮木,在林分郁闭再次达到0.9时,开始进行2次间伐。在第一层林内保留树冠浓密、尖顶、树干直立、长势强的树种,并注重培养第二层林内干型较好的树种。在第二层林内,砍掉脆弱濒临死亡的树木、枯死树木和病虫害树木,将间伐力度控制在30%—50%,之后视其生长状况,再进行第3次间伐。
(4)栓皮栎病虫害防治方法
①橡实象甲。防治此类病虫害,首先进行温水浸种,将种子置于55℃温水中浸泡,浸种干燥2天后保存,杀虫效果较好,对种子萌发没有任何不良的作用,其次是使用二硫化碳熏蒸,将种子置于封闭的房间或密封的容器中,温度不超出25℃,用二硫化碳作用20小时。还可以使用溴化甲烷熏蒸,温度为23℃,熏蒸40小时。此外,也可使用90%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毒杀。
②栎黄枯叶蛾。栎黄枯叶蛾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成虫多于晚上羽化,白天活动较少,一般多在夜间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树干、枝条或茧上,成两行排列。初产卵暗灰色,孵化前灰白色,晚上孵化。初孵幼虫群集于卵壳周围,取食卵壳,后取食叶片。初龄幼虫食量较小,随着龄期增大,食量变大,危害加重。成虫有趋光性。可在幼虫期向叶面喷洒90%敌百虫800—12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③锈病。锈病最初是在松木上出现锈孢子,之后病菌侵染至栓皮栎叶,并随病害加重而变色,在风力影响下迅速蔓延。所以,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尽量做到松木不与栓皮栎混种,如果需要混种,必须将这两类树木至少间隔5km种植。在此过程中,要强化林木日常养护,适时做好栓皮栎养护工作,使林木间有较好的通气透光作用,以提高其抗逆性,保证其健康生长。另外,应加强药剂控制,比如使用65%福美铁、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病害防控。
综上所述,栓皮栎育苗及造林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方面技术细节,密切关注种子发育和苗木生长变化,及时调整育苗及造林技术,同步加强造林管控,及时预防杂草侵袭和病虫害侵扰,持续稳定栓皮栎生长环境,确保栓皮栎健康稳定生长,达到预期的造林成活率,切实保障最终的成林品质。
(作者单位:272000山东省济宁市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