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常见胃肠道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及有效预防探讨
2025-02-05虞伟正
养牛业发展期间,犊牛的饲养管理一直是养殖户高度重视的一环。做好犊牛饲养可大大提高犊牛成活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然而受犊牛、母牛自身及饲养管理因素的影响,养殖过程中易患各类胃肠道疾病。这严重影响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养殖经济效益受损。因此,了解犊牛常见胃肠道疾病,做好相关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为犊牛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犊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病理剖检
在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对患病死亡的犊牛进行剖解,可以观察到:病死牛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脾脏等器官无明显的病变,但是小肠、胃部病变明显。小肠明显充血,且肠黏膜处表现为卡他性炎症、黏膜坏死,表层存在一层霜状的物质,小肠壁原有的弹性丧失且变得薄弱、透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大量的黄白色物质或者大量的乳凝块存在于胃肠道中,胃壁松弛无弹性,胃底部的黏膜充血。对于一些病牛,其肠道发生溃烂,当坏死的组织脱落后形成了溃疡面。
二、犊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临床诊断
1、吮脐癖
吮脐癖是一种犊牛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病发率较高,多见于圈养的犊牛,患病的犊牛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该病的典型症状为脐部肿胀和周围毛发脱落,除了吮吸脐部,犊牛也可能吮吸耳朵、尾巴、阴囊等部位。
2、普通腹泻
犊牛腹泻是一个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疾病,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包括消化不良、脱水、酸中毒,甚至可能致死,这是新生犊牛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死亡率可能高达90%以上。常见的病原菌包括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等。感染后,肠黏膜受损,导致肠道失去液体再吸收能力,引发腹泻,体液大量流失,可通过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对于细菌性腹泻,可通过鉴别性培养基分离鉴定病原菌,进行致病性试验确认诊断;病毒性腹泻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验确诊;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可采用镜检法,通过收集排泄物后应用直接涂片法、特殊染色法等技术进行诊断。
3、白痢
犊牛白痢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通常由肠道损伤引起。在此情况下,未完全消化的乳汁可能与粪便混在一起排出体外,污染犊牛的腹部、尾部等,导致白痢传播。严重腹泻时,犊牛舍中可见大量白色粪便。收集病牛粪便样品接种于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随后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判断病原菌是否为革兰氏阴性菌,是否有鞭毛、荚膜、芽孢等特征。
4、肠毒血症
肠毒血症常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所致。新生犊牛患有肠毒血症时,其小肠通常呈暗红色,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坏死。病牛肠道蠕动减缓,气体通行不畅,出现肠臌气现象。饲养人员可通过观察病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初步诊断,随后可采用微生物学或血清学检测方法进一步检测,需与肠梗阻鉴别确保正确诊断。
5、沙门氏菌病
犊牛感染沙门氏菌病后可出现败血症、脑膜炎等症状。1周龄左右的犊牛感染后死亡率较高,表现为排痢状粪便,其中含有血液和黏液。沙门氏菌病还可引起病牛肠炎,患病牛的脑、心外膜和肾充血明显。通过采集病死牛的内脏器官、血液等进行革兰染色镜检,观察到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则为沙门氏菌。将病料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状况,若菌落呈无色透明的圆形,则可确认为沙门氏菌。
三、犊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1、吮脐癖
饲养人员每次给犊牛喂完奶后,应立即擦拭其口部和其他部位的乳汁,避免其出现相互舔食现象。喂完奶后应将其驱至运动场内玩耍,转移注意力,或提供鲜嫩青草采食。出现吮脐癖后,饲养人员可采用橡胶奶嘴,从而控制疾病的发展。
2、肠毒血症
一旦发现犊牛患肠毒血症,应立即封闭养殖场,同时采取治疗措施。饲养环境内可使用石灰乳、过氧化氢进行紧急消毒。对病死犊牛和分泌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快速蔓延。同时对病牛进行隔离治疗。可通过皮下注射3mL高免血清进行治疗,1次/d,连用3d;注射庆大霉素10mg/kg·bw,2次/d,连续注射5d。对于未发病的犊牛群可紧急接种C型魏氏梭菌疫苗。同时可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恩诺沙星和庆大霉素进行预防,连用2周。对于脱水严重的犊牛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和电解质控制病情发展。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黄芪多糖等,从而提高犊牛抵抗力。
3、牛白痢
犊牛白痢的治疗过程应遵循抗菌、补液和调理胃肠的原则。首先,饲养人员可给犊牛服用链霉素或土霉素进行抗菌治疗。其次,新生犊牛可通过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补液。最后,可通过给犊牛服用乳酶生调理胃肠道机能。饲养人员可给病牛使用4~5g高锰酸钾进行治疗,2~3次/d;也可使用40mg/kg·bw链霉素进行治疗,2次/d,连用5d。同时搭配小苏打进行治疗,3次/d。对于脱水严重的病牛可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将氯化钠、葡萄糖与水混合后给病牛灌服,也可将维生素C、生理盐水、葡萄糖混合后进行静脉注射。对于病情较轻的病牛1次/d进行注射,对于病情较重的病牛2次/d,连续注射3~4d。为了快速恢复病牛胃肠道功能,饲养人员可将乳酸、鱼石脂和水混合均匀后给病牛灌服,3次/d,连续灌服5d。
4、犊牛普通腹泻
对于犊牛普通腹泻,饲养人员除了做好科学饮食管理外,还可饲喂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抑制犊牛腹泻的发生。另外,饲养人员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药物方式对犊牛腹泻进行治疗。首先,饲养人员对犊牛采取禁食6h处理,随后每日饲喂乳酸菌素片30片,每天饲喂2次进行治疗。
5、沙门氏菌病
对病情较轻的犊牛而言,饲养人员可通过口服电解质溶液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犊牛需进行静脉补液。除此之外,还需肌肉注射0.1mL/kg·bw恩诺沙星,2次/d,连续使用3d;或肌肉注射1.0~1.5mg/kg·bw庆大霉素,2次/d,连续使用3d。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人员需为母牛和犊牛定期注射预防肠炎的疫苗,同时可定期使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进行驱虫。
四、犊牛常见胃肠道疾病中西医治疗方案
1、西医治疗方案
方案一:此方案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清理胃肠道、抗菌消炎。首先要停止对犊牛供给饲料,提供充足的温水供其饮用。然后使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5%VC注射液100mL+5%碳酸氢钠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1L以静脉滴注的方式对犊牛给药进行治疗,同时使用硫酸庆大霉素200万IU对其进行静脉注射,1次/d,连用3d后观察情况。若犊牛出现了发热,则使用安痛定注射液30mL以肌内注射的方式给药,2次/d,连用2d。
方案二:首先将500g硫酸镁和20g的鱼石脂溶于500mL的温水中,并对患病犊牛进行一次性灌服;然后使用400万IU青霉素+200万IU的链霉素以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以预防继发感染和败血症,间隔6h进行1次给药,连用3d。对于腹泻严重的犊牛,使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L+5%碳酸氢钠溶液500mL+10%安钠咖注射液20mL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以防止脱水和酸中毒,2次/d,连用2d。
方案三:首先根据患病牛只的体重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2~6L对其进行灌服以清理胃肠道;然后使用5%环丙沙星注射液0.5~1mL/kg·bw、2%乙酰甲喹0.05~0.1mL/kg·bw和5%恩诺沙星注射液0.05~0.1mL/kg·bw,将上述三种药物混合后对患病牛只以肌内注射的方式给药,1次/d,连用3d后观察牛只的情况。若患病犊牛出现了心衰的现象,则需要使用10%樟脑磺酸钠10~20mL/kg·bw以缓解心衰。
2、中医治疗方案
方案一:黄芩和黄柏各50g,黄连和白头翁各45g,泽泻35g,枳壳、猪苓和砂仁各30g,将上述8味中药称取后加水进行煎煮,直至药液剩余约500mL,除去药渣,等冷却至室温后对患病犊牛进行灌服,上述剂量为1只犊牛的使用剂量,1次/d,连用5d。方解:黄芩、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柏具有治疗热痢、泄泻、消渴的功效;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猪苓具有利尿渗湿的功效;砂仁具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的功效。
方案二:郁金和白芍各50g,炙诃子35g,大黄、栀子、黄柏和猪苓各30g,黄连25g,将上述8味中药称取后放入研钵中研磨成细粉,加入开水进行冲泡并搅拌均匀,等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对患病犊牛进行灌服,上述剂量为1只犊牛的使用剂量,1次/d,连用5d。方解:郁金具有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利胆退黄的功效;白芍具有祛风除湿、解毒镇痉的功效;炙诃子具有敛肺、涩肠、下气的功效;大黄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效;栀子、黄连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的功效;黄柏具有治疗热痢、泄泻、消渴的功效;猪苓具有利尿渗湿的功效。
方案三:金银花和白头翁各100g,板蓝根和茯苓各50g,黄芩、花粉、木香、丹皮、黄连、枳壳和陈皮各30g,甘草24g,将上述几味中药称取后加水进行煎煮并除去药渣,等冷却后对患病牛进行灌服,上述剂量为1只犊牛的使用剂量,1次/d,连用3d。方解: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花粉具有生津止咳、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的功效;丹皮具有清热凉血、和血消瘀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化痰安神的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诸药、润肺解毒、和中缓急的功效。
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西药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的优势,中药具有药效发挥时间长、标本兼治的优势,故两者结合能够较快地治疗犊牛的胃肠炎且不影响犊牛后期正常的生长发育。
首先使用西药进行治疗,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L+5%VC注射液30mL+复合VB注射液20mL+安钠咖注射液20mL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给药,然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炙甘草和山楂各75g,白术、半夏曲、陈皮、桔梗、厚朴、白头翁和麦芽各60g,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黄连、黄柏、秦皮、猪苓和泽泻各30g,将上述中药称取后放入研钵中研磨成粉末,然后使用生姜和大枣煎煮的水进行冲调,等冷却至室温后对患病犊牛进行灌服,1次/d,连用3d,上述药方为1只犊牛使用的剂量。中药方解:山楂、白术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半夏曲具有化痰止咳、消食宽中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厚朴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的功效;藿香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的功效;紫苏具有治疗风寒发热的功效;大腹皮具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的功效;秦皮具有清热燥湿、平喘止咳的功效。
五、犊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预防
1、强化母牛饲养管理
要预防犊牛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首先要做好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饲养人员应注意提高妊娠期母牛的饲喂管理水平,确保饲料供应充足且合理,以满足母牛和胎儿的营养需求。在妊娠后期,需要合理调整精粗料的比例,并按照先粗料后精料的顺序进行饲喂,避免饲喂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其次,妊娠期母牛需要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最后,在围产后期,应增加母牛钙元素的供应,并为其提供温水饮用,这有助于降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母牛的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犊牛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2、强化犊牛饲养管理
为了预防犊牛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确保犊牛尽快吃到、吃足初乳,帮助其摄入所需的养分和母源抗体,提高免疫力。其次,犊牛出生10天左右可适量补充干草,促进消化功能发育。再者,2周后可逐渐加量饲喂优质精饲料,每日控制在10~15g左右。为减少犊牛胃肠道疾病的发生,随着日龄增加逐渐增加饲喂量,但禁止过量饲喂,3周后适量饲喂新鲜青草料,补充适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促进胃肠道发育。保持牛舍清洁、定期消毒、定期更换垫草,保持环境温度适宜,为其提供健康的生长环境。夏季做好蚊虫灭杀工作,冬季做好防寒管理,加强运动,观察精神状态和采食情况。定期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遇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并进行诊断治疗,避免疾病蔓延。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减少犊牛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3、加强免疫工作的推进
由于犊牛自身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及时接种疫苗以促使犊牛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增强牛群的免疫力。在实际的养殖工作中,管理人员要结合养殖场中犊牛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为犊牛接种疫苗,一般年龄越小的个体所需要接种的频率都相对较高,待接种的时间也比较早,尤其是每年的夏季,饲料等食物受气温影响,极易变质腐烂,及时免疫对于防止胃肠疾病有重大作用。
4、加强清洁和消毒
首先要做好圈舍的清洁工作,及时将犊牛产生的粪便、尿液等清理干净,避免堆积时间过长造成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当犊牛的垫草被粪尿等污染时要及时更换,避免犊牛误食后造成感染,也避免垫草的潮湿造成犊牛的腹泻。然后要加强消毒,为犊牛提供清洁的环境,每周对圈舍进行1次彻底的消毒,消毒部位包括圈舍的墙面、地面、围栏、用具、水槽、食槽等,消毒的方式包括喷洒消毒、熏蒸消毒等,使用的消毒剂包括烧碱、生石灰、甲醛、高锰酸钾、苯扎溴铵等,要根据消毒部位选择适合的消毒液,如使用生石灰对墙面、地面等进行消毒,使用苯扎溴铵对器械、橡胶制品进行消毒,使用烧碱对食槽进行消毒,以此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最后要定期进行捕鼠灭蝇、驱蚊、驱鸟的工作,避免由其他动物造成疫病的传播。
综上所述,犊牛常见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会直接影响犊牛生长发育,降低养殖效益。因此,在养牛业中被广泛关注。为了保证犊牛健康生长,养殖人员需要不断优化自身养殖技术和管理技术,饲养人员应积极落实常见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防控,熟练掌握各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和预防措施,为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支持。
(作者单位:321402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