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母猪科学高效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的实践探讨

2025-02-05牛卫东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2期
关键词:驱虫猪场母猪

在现代畜牧业中,规模化猪场作为猪肉生产的重要基地,其母猪饲养管理技术的科学性与高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母猪的引种与选育、饲养环境管理、营养调控、健康保健、繁殖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探讨规模化猪场母猪饲养的管理技术。

一、母猪的引种与选育

1、引种管理

(1)甄选正规、信誉良好的种猪企业

在规模化猪场引种之初,首要任务是寻找并确定一家或多家正规、信誉良好的种猪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应对候选种猪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了解候选种猪企业的育种体系、遗传改良计划及近年的育种成果,全面了解候选种猪企业的疾病防控措施、免疫程序及历史疫病情况。

(2) 空栏清洗消毒,确保生物安全

空栏清洗消毒是引种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彻底杀灭上一批次猪只留下的病原微生物,为即将入场的母猪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饲养环境。

①清空与清理

将空栏内的所有物品(包括饲料、垫料、废弃物等)彻底清除,并对栏舍内外进行初步清扫,去除可见的污物。

②清洗与浸泡

使用高压水枪对栏舍内外进行彻底冲洗,特别是墙角、缝隙等难以清洁的地方。之后,可采用碱性或酸性消毒剂对栏舍进行浸泡消毒,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增强其杀灭效果。

③干燥与通风

清洗消毒完成后,需保持栏舍内良好的通风条件,加速干燥过程。干燥的环境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④空栏时间控制

为确保消毒效果,空栏时间应不少于7天。在此期间,可定期对栏舍进行巡查,确保无新的污染源进入。

(3)母猪入场隔离观察,确保安全混群

①设立隔离区

在猪场内划定专门的隔离区域,用于新引入母猪的隔离观察。隔离区应远离其他猪群,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②严格管理

隔离期间,对新引入的母猪实施严格的饲养管理。包括单独饲养、专人护理、限制移动等,以减少其与其他猪只的接触机会。同时,加强观察记录,密切关注母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生理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

③健康检查与疫苗接种

在隔离期间,应对新引入的母猪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体况评估、疾病筛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免疫程序,及时为母猪接种必要的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④确认无异常后混群

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一般为30天左右),确认新引入的母猪无异常表现后,方可安排其与其他猪只混群饲养。混群前,需再次对隔离区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2、 选育标准

(1)繁殖性能

母猪每胎的产仔数是衡量其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高产母猪每胎可产仔10头以上,且产活仔率高。断奶窝重反映了母猪的泌乳能力和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2)体型外貌

母猪体型应匀称、背腰平直、四肢强健有力、无畸形或遗传缺陷。乳房应丰满、对称,乳头排列整齐且数量充足(一般不少于7对),以保证良好的泌乳性能。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无炎症或损伤,以保证配种和分娩的顺利进行。

(3)健康状况

母猪应有完整的免疫记录,无重大传染病和遗传性疾病史。体质健壮,无营养不良或过度肥胖现象,能够适应规模化养殖环境。

(4)遗传稳定性

母猪应来源于遗传背景清晰、性能优良的家系,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遗传问题。通过遗传评估手段,选择携带优良遗传基因的母猪作为种用,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二、饲养环境管理

1、猪舍设计

猪舍设计是饲养环境管理的基础,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母猪的舒适度与生产性能。猪舍应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应对季节变化带来的温差影响。墙体和屋顶应使用高效隔热材料,减少热量散失或积聚;猪舍内部布局应科学合理,设置足够的采食区、休息区、排便区,实现“三定位”,便于日常管理和卫生清洁。

2、温湿度控制

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是母猪健康生长的关键。一般来说,母猪适宜的饲养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温度过高会导致母猪采食量下降,影响繁殖性能;温度过低则易引起母猪感冒、腹泻等疾病。因此,猪场应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猪舍内的温湿度。夏季可采用水帘降温、喷雾降温等方式,冬季则利用暖器、热风炉等设备供暖,同时做好通风换气,防止湿度过大。

3、通风换气

猪舍应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顺畅。通风量应根据猪只数量、体重、季节等因素进行调整,春秋季通风量约为60m2/h,夏季可增至200m2/h,冬季则适当减少至12m2/h。同时,要注意避免贼风,防止冷风直接吹向母猪,引起感冒或其他疾病。

4、光照与饮水管理

一般来说,母猪每天需要16h的光照时间。白天室内光照应充足,无论自然光还是人工光都应让猪能看清楚为准。光照不足时可通过人工光照补充。应保证供应清洁的饮水,饮水器应安装在排粪区域或漏缝地板上方,高度适中以保证睡卧区域的干燥。

三、营养调控

1、 后备母猪的营养调控

(1)饲料配制

后备母猪的日粮应富含高水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钙、磷、维生素、叶酸和生育酚等,这些成分对骨骼和生殖器官的发育至关重要。从60kg体重开始,后备母猪的日粮钙、磷水平应比育肥猪高至少0.1%,以确保其肢体健康。此外,粗蛋白含量应保持在14%-15%,消化能则为3000-3100cal/kg,以满足其快速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2)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应采用群饲方式,每栏3-5头,这样既可以促进母猪间的相互刺激发情,又能保证它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促进肢体的正常发育。同时,利用性欲旺盛的试情公猪进行诱情,每天接触2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和受孕率。

(3)光照与体重控制

后备母猪的光照需求较高,每日应达到16h(包括人工和自然光照),光照强度需达到100lux,以促进其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体重管理方面,建议在后备母猪达到135-145kg、背膘厚度18-22mm、日龄220-240天时进行首次配种,以确保其生殖系统充分发育,提高繁殖成功率。

2、妊娠母猪的营养调控

(1)妊娠初期(配种-配种后30天)

此阶段的目标是减少胚胎死亡。由于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减少孕酮的分泌,从而影响胚胎成活率,因此应控制母猪的采食量,避免过度饲喂。建议膘情较好的母猪日饲喂量约为1.8kg,膘情较瘦的则增至2.3kg左右。同时,日粮中应包含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叶酸和维生素E,有助于提高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

(2)妊娠中期(妊娠30-85天)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母猪的适度增重和营养储备。饲喂水平应逐步提高,以满足胎儿和母体的营养需求。日粮量可增至2.2-2.5kg,保持母猪适度的膘情。此外,妊娠75天后是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过量摄入能量会增加乳腺脂肪沉积,影响泌乳性能,因此需合理控制能量摄入。

(3)妊娠后期(妊娠85-110天)

此阶段胎儿的生长发育极为迅速,仔猪初生重的60%-70%来自这一个月的快速生长。因此,应进一步提高饲喂水平,以满足胎儿快速增长的需求。

3、围产期与泌乳期的营养调控

(1)围产期(产前5天-产后5天)

围产期的目标是使母猪顺利分娩,减少难产的发生,并快速恢复产后食欲。产前5天开始逐渐减料,分娩当天如母猪采食,则饲喂1.5-2kg/天的饲料。产后逐渐增加饲喂量,至产后5天自由采食,以满足母猪的泌乳需求。

(2)泌乳期

泌乳期的营养管理重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泌乳能力,同时控制母猪的体重下降速度。日粮应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消化能需达到较高水平(如14.0MJ/kg),粗蛋白不低于17%,总赖氨酸为1.1%,以满足母猪泌乳和自身维持的营养需求。

4、空怀期的营养调控

空怀期是指母猪成功断奶到再次发情这段时期。此阶段的营养管理重点在于确保母猪快速恢复体况,促进卵泡发育和发情排卵。通常日饲喂量控制在3-4kg或自由采食,饲料配方应逐步过渡到空怀期专用料,以促进母猪体况的恢复和发情排卵。

四、健康保健

1、免疫接种

(1)基础免疫疫苗

①猪瘟疫苗

猪瘟是养猪业中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之一,因此猪瘟疫苗的接种至关重要。推荐免疫程序包括仔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后备种猪在配种前1个月再免疫1次;繁殖母猪在哺乳仔猪断奶时进行免疫接种;种公猪每年免疫接种2次。

②伪狂犬疫苗

伪狂犬病是另一种对猪群健康构成威胁的病毒性疾病。建议母猪一年至少接种3次伪狂犬疫苗,甚至可增加到4次。对于仔猪,可在8-10周龄进行接种,后备种猪在配种前1个月再接种1次。

③圆环病毒疫苗

圆环病毒也是猪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应列入基础疫苗进行定期接种,1年2次为宜。

(2)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疫苗,确保疫苗来源可靠、质量过关.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注意接种部位、剂量和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每次接种后及时记录,定期跟踪免疫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免疫程序。

2、驱虫与防病

(1)母猪的驱虫

①驱虫时间选择

母猪的驱虫应安排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以确保驱虫效果的最大化。一般来说,母猪的驱虫时间可定为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2月,这4个时间点分别对应了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转换期,也是寄生虫活跃的高峰期。

②驱虫药物选择

在选择驱虫药物时,应综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驱虫药物包括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阿苯达唑等。伊维菌素因其安全性高、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它既有针剂也有粉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针剂通常通过皮下注射给药,而粉剂则拌入饲料中口服。阿苯达唑则对线虫、吸虫、球虫等多种寄生虫有强大的驱杀作用,且对虫卵的孵化有抑制作用,适合作为复方驱虫药的主要成分。

③驱虫操作要点

使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时,应确保每毫升含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10mg,按照每50kg体重用1.5ml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注射时,应选用12-15mm长的12#短针头,避免注入深部肌肉影响药效。拌料使用粉剂驱虫药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拌料,确保每头猪都能摄入足够的药物量。拌料时应均匀混合,避免药物在饲料中分布不均。为提高驱虫效果,可在首次用药后的7-10d进行重复用药,以杀灭新孵化的幼虫。

(2) 病害防治

①母猪低温症

母猪体温低于正常(38.5℃以下)时,可能伴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需及时采取措施提升体温,避免病情恶化。治疗方案包括肌肉注射樟脑磺酸钠和维生素C注射液,或者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能量和电解质。

②发热

母猪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的一种反应,常见于感染、炎症等。当母猪体温高于40.5℃时,需根据体温高低选择退热针或退热药加抗生素进行治疗。特别注意的是,怀孕母猪在退热时需谨慎使用黄体酮保胎。

③腿瘸

母猪腿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关节炎、骨折、缺钙等。轻微腿瘸可通过注射安痛定、青霉素等药物缓解;严重腿瘸则需结合抗生素、镇痛药及支持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④乳房炎

乳房炎是母猪哺乳期常见的疾病,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乳汁异常等。治疗时,需根据病情轻重选择肌肉注射或静脉输液的方式,使用鱼腥草、阿莫西林、地塞米松等药物,同时可适当挤出乳汁减轻乳房压力。

⑤流产与难产

流产和难产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极大。针对流产,需根据流产时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如前期流产可使用土霉素,中后期流产则需结合抗生素、子宫灌服等方法进行治疗。难产时,则需及时助产,必要时进行剖腹产手术。

3、抗生素使用

在必要时使用抗生素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但应注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问题。建议在转入第一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预防呼吸道疾病;在特定条件下如需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缩短加药时间并控制剂量。

五、繁殖管理

1、选择适宜的交配时间

母猪的交配时间应选择在其发情期进行,以提高受孕率和生产效益。发情期的判断可通过观察母猪的行为表现(如食欲下降、爬跨其他猪只等)和生理变化(如外阴部红肿、流出黏液等)来确定。同时,应做好发情记录,以便合理安排配种计划。

2、确定合适的配种方式

母猪的配种方式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自然交配虽然简单方便,但受孕率相对较低;而人工授精虽然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但受孕率高、传染病风险低,是现代规模化猪场常用的配种方式。在选择配种方式时,应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3、做好孕期管理与产后护理

母猪怀孕期间需要特别的饲养和管理。应合理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确保母猪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和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避免应激因素对母猪和胎儿的影响。产后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包括保持母猪温暖干燥、合理饲喂、定期检查等措施以促进产后恢复和下一轮繁殖。

综上所述,在现代养殖业中,规模化猪场已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而母猪作为猪场的生产核心,其饲养管理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全面掌握现代饲养技术,才能确保母猪的健康生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畜牧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驱虫猪场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给猪驱虫的小经验
香榧驱虫述古今
猪场消毒那些
猪场拆迁,岂可一拆了之!
猪场还有哪些潜能可以挖掘?
猪场防暑与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