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应用

2025-02-05邓国辉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2期
关键词:害虫西瓜养分

西瓜作为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其市场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在保证西瓜品质的同时,实现绿色高产栽培,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环保的栽培手段,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西瓜的选地整地、优良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适时播种、水分管理、科学施肥、光照管理与调控、温湿度控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西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西瓜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西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种植西瓜应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这类土壤有利于西瓜根系深扎,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吸收能力。同时,土壤pH值最好在5-7之间,弱酸性土壤有利于西瓜的生长和养分的有效吸收。西瓜是喜光作物,因此选地时需确保地块光照充足,避免选择低洼潮湿或重草覆盖的地方,以防止积水影响根系呼吸和引发病害。辽宁地区夏季雨水多,务必通过挖排水沟、加高田埂等措施提高地块排水能力,确保雨后能及时排干积水。在播种前,需对选定地块进行深翻,深度建议达到30-40厘米,以打破土壤板结,促进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深翻后,需进行整平作业,使地块表面平整,便于后续起畦和管理。基肥是西瓜生长初期的重要营养来源,对高产优质至关重要。同时,建议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公斤,并搭配复合肥40公斤左右。基肥应均匀撒施于畦面,并随深翻混入土壤,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根据地块大小和形状,合理规划畦面宽度和长度。一般建议畦宽控制在2-2.5米(包沟),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排水和灌溉。同时,开挖排水沟,沟宽30-40厘米,深25-30厘米,确保地块排水畅通。此外,为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可在整地过程中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可选用生石灰、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撒施或喷雾消毒,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

2、优良品种选择

首先,考虑的是品种的适应性。辽宁省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需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西瓜品种。这些品种应具备较强的抗寒、抗旱、抗病能力,能在辽宁地区的自然环境下健康生长。其次,应选择那些坐果率高、单果重量大、连续结果能力强的品种,有助于提高整体产量。再者,在追求产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西瓜的品质。优良品种应具备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口感细腻等品质特点,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西瓜的需求。另外,还应了解当地及周边市场的消费习惯和偏好,选择那些受欢迎、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种植。

针对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以下是一些推荐的优良西瓜品种:一是黑皮瓜系列,如黑皮瓜、黑皮瓜王等,这些品种皮色乌黑油亮,果肉红瓤或黄瓤,口感甜、水分足,且耐贮运性较好,适合长途运输和长时间保存。二是早春红玉,虽然属于小型西瓜品种,但其皮薄肉脆、甜度高,深受消费者喜爱。三是黑皮瓜与黄瓤瓜的杂交品种,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黑皮黄瓤的西瓜新品种,这些品种结合了黑皮瓜的耐贮运性和黄瓤瓜的独特风味,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3、种子处理

首先,应选择饱满、无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这些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潜力和生长活力,是高产栽培的基础。在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晾晒1-2天。晒种可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同时提高种子的通透性和吸水能力,促进发芽。辽宁省春季多雨,土壤湿度大,易导致种子腐烂和病害发生。因此,浸种消毒是种子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温汤浸种和药剂浸种。温汤浸种是将种子置于55℃的温水中不断搅拌15分钟,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可杀死大部分病菌;药剂浸种则是使用多菌灵、高锰酸钾等药剂按一定比例稀释后浸泡种子一定时间,以达到消毒目的。浸种消毒后,将种子捞出洗净,用湿布包裹置于温暖处(如恒温箱、电热毯等)进行催芽。催芽期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28-32℃,湿度保持在种子表面微湿但不积水。当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为了进一步增强种子的抗逆性和促进根系发育,可以在播种前使用生物菌剂、生根粉等进行拌种处理。这些物质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产量。

4、适时播种

在辽宁省,一般推荐在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时进行播种。具体日期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历年经验来确定,通常是在4月中下旬-5月上旬之间。此时,土壤温度逐渐回升,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出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直播或育苗移栽两种方式。直播适用于土壤条件好、水分充足的地块,可直接将处理好的种子播入田间;育苗移栽则适用于早春气温较低、土壤条件较差的情况,先在温室内或大棚内育苗,待气温回升后再移栽到大田。根据西瓜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水平,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则应适当稀植。合理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光能,又能保证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建议在播种后覆盖地膜。地膜应选择透光性好、抗拉强度高的材料,并确保覆盖严实,无破损和漏风现象。

5、水分管理

鉴于西瓜本身对水分的高度敏感性,实施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过程不仅要求精准把握灌溉的频率与量度,还需深刻了解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定水分需求变化。具体而言,在西瓜播种初期,即萌芽阶段,维持土壤湿度于一个适宜区间(大约70%-80%的相对湿度)对于促进种子迅速而健康地破土而出至关重要。随着植株步入茁壮生长期,特别是当西瓜步入至关重要的果实膨大期时,其对水分的需求急剧上升。此阶段,保持土壤湿度在80%-90%的范围内,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果实的迅速膨胀,还能显著提升果肉的甜度与口感,确保最终产品的优质与高产。然而,需警惕的是,水分管理犹如双刃剑,过度灌溉易导致土壤过湿,可能诱发根部病害;而灌溉不足则会限制植株生长,影响果实发育。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现代农业普遍推崇精准灌溉技术,特别是滴灌系统的应用。滴灌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可直接靶向植物根部供水、大幅减少水分蒸发损失、精准调控土壤湿度等。研究表明,采用滴灌技术可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至接近90%的水平,相比传统灌溉方式,这不仅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还显著降低了灌溉过程中的能耗与成本。

6、科学施肥

在施肥前应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等基本情况,根据西瓜的养分需求量和土壤供肥能力,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包括确定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及微量元素肥的施用量和比例。同时,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如腐熟的农家肥、畜禽粪便等,它们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应根据西瓜生长需要,适量补充化肥,特别是氮肥、磷肥和钾肥,以满足西瓜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再者,还应根据西瓜的生长习性和养分需求规律,采用分期施肥的方式。在播种或移栽前施足底肥,为西瓜整个生长期提供基础养分;在伸蔓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追施适量肥料,以满足西瓜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在西瓜生长后期,为了快速补充养分,提高果实品质,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选择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的叶面肥,在晴天的傍晚进行喷施,使养分迅速被叶片吸收利用。此外,施肥与灌溉应紧密结合,根据土壤墒情和西瓜生长需求合理灌溉。在施肥后应及时浇水,以促进养分的溶解和根系的吸收;在干旱季节要加强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在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涝,防止养分流失和根系受损。

7、光照管理与调控

在西瓜的栽培过程中,光照不仅是驱动光合作用的核心要素,还深刻影响着西瓜的最终产量与品质特性。具体而言,西瓜对阳光的需求极为迫切,每日至少需接受6-8小时的直射日光照射,这是其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石。若光照不足,将显著抑制西瓜的生长速率,阻碍光合产物的有效积累,进而影响果实的糖分浓度与整体风味。西瓜的光合作用不仅促进了糖分的高效合成,还优化了果实的口感与营养价值。在实际操作中,种植者可通过精细调整种植密度与行距布局来优化光照环境。理想的种植模式应确保每株西瓜植株都能享受到均衡且充足的光照资源,同时便于日常的田间管理与作业。具体而言,将行间距设定为1.5-2米,株间距控制在0.5-0.7米之间,这样的布局既保证了植株间的合理间距,避免了相互遮阴,又有利于空气流通与土壤管理,为西瓜的茁壮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还可利用反光膜、遮阳网等辅助材料,根据季节变化与天气情况灵活调节光照强度与分布,进一步精细化光照管理,从而在不同生长阶段为西瓜提供最为适宜的光照条件,最终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8、温湿度控制

西瓜,作为一种典型的温性作物,其理想的生长温度区间应该在22℃-28℃之间。这一温度带为西瓜提供了最为适宜的热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生长潜力,确保植株茁壮生长,果实发育饱满且品质上乘。然而,一旦温度偏离这一黄金区间,西瓜的生长便会遭受不利影响:低温(尤其是低于15℃)会减缓代谢活动,抑制细胞分裂与扩张,导致生长迟滞、果实发育不良;而高温(超过35℃)则可能引发蒸腾作用过强,造成水分失衡,进而抑制光合作用,减少糖分积累,影响果实风味与品质。除了温度之外,湿度同样是西瓜生长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适宜的湿度条件(约60%-70%)不仅能够促进植物体内水分与养分的均衡分配,还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为西瓜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在现代温室栽培体系中,通过引入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种植者能够实现对环境条件的精准监控与调节,确保温室内部始终保持在最有利于西瓜生长的温湿度范围内。这一智能系统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便捷性与效率,还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帮助种植者有效应对季节变化、天气波动等外部因素的挑战,为西瓜提供一个稳定且优越的生长环境。在这样的精细管理下,西瓜的产量得以显著提升,果实品质也更加稳定与优异,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西瓜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西瓜病虫害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

西瓜病虫害防治中,物理防治是一种环保、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它主要通过非化学方式干预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首先,在物理隔离方面,可以在西瓜田四周及顶部覆盖防虫网,可以有效阻挡蚜虫、粉虱、潜叶蝇等多种害虫的迁入,减少害虫基数,降低虫害发生风险。防虫网的选择应根据害虫体型大小确定网目大小,同时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收获后及时清理瓜蔓、烂瓜等废弃物,并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切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在物理诱杀方面,可以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诱集并粘住蚜虫、粉虱等小型害虫。黄板应悬挂在略高于西瓜生长点的位置,并定期更换以保证诱杀效果。还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夜间使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这些灯具能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吸引并杀死夜间活动的害虫,如地老虎、金龟子等。此外,对于某些体型较大、易于识别的害虫,如天牛、瓜实蝇等,可以采取人工捕杀的方式进行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叶片、茎干及果实等部位,发现害虫后立即捕捉并杀死。此方法虽然费时费力,但对于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具有显著作用。

2、生物防治

针对西瓜田中的主要害虫,如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可以引入它们的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例如,瓢虫是蚜虫的有效天敌,草蛉对多种害虫具有捕食作用。通过人工繁殖或野外采集天敌昆虫,并在西瓜田中释放,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同时,保护田间已有的天敌种群,避免使用对天敌有害的农药,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再者,捕食性螨类,如智利小植绥螨、胡瓜钝绥螨等,对红蜘蛛等螨类害虫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它们以害虫为食,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控制害虫种群。还可以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枯草芽孢杆菌等,这些细菌制剂对多种害虫具有致病作用,能在害虫体内繁殖并导致害虫死亡。在西瓜田中,可以通过喷雾或土壤处理等方式施用细菌制剂,以控制害虫的发生。还可以使用真菌制剂,如白僵菌、绿僵菌等,这些真菌制剂具有广谱性、持效期长等优点,通过合理的施用方法,可以在田间形成对害虫的持续控制效果。另外,植物源农药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毒活性的物质。它们对害虫和病原菌具有选择性毒杀作用,同时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在西瓜病虫害防治中,可以选用如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进行防治。这些农药的施用方法与化学农药相似,但具有更低的毒性和更好的生态安全性。

综上所述,西瓜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实现西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可以显著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在实际生产中,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灵活调整栽培管理措施,确保西瓜健康生长,实现绿色高产的目标。此外,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不断涌现,种植者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为西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121300辽宁省北镇市高山子镇综合事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动植物疫病防控中心))

猜你喜欢

害虫西瓜养分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养分
大小西瓜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