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鲜食玉米优质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与病虫害精准防治措施探讨

2025-02-05崔永健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2期
关键词:鲜食害虫田间

鲜食玉米因其口感香甜,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也是重要的经济型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鲜食玉米近几年发展迅速,已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山东省是国内鲜食玉米的主产区,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相比于普通玉米,鲜食玉米不仅口感更好,对种植技术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为了提高鲜食玉米种植水平,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本文针对优质高产绿色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内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鲜食玉米高产绿色栽培技术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为了鲜食玉米的增产、增收,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总结出的鲜食玉米的优良品种、栽培管理等高产栽培技术。

1、播种前准备

鲜食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选择栽培地块、平整土地以及施用基肥等。首先,鲜食玉米具有喜光性特征,属短日照农作物,其中在22℃以上的环境中生长速度达到顶峰,而种子萌发条件则为6℃—10℃,鲜食玉米的光合作用非常强烈,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需水量较大。为此,种植人员需要选择向阳、通风且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块,为确保鲜食玉米的绿色属性,种植地还需要远离化工厂、交通线以及居民区等,以此避免有害物质污染玉米。此外,种植人员还需要按照绿色食品产地要求针对性地选择栽培地;其次,在选择栽培地块后种植人员还需要深耕土地,将底层土壤翻至表层,通过整地不仅可以杀死田间虫卵以及增强土壤肥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土壤通透性,进而促进鲜食玉米根系的生长,这对于增加鲜食玉米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若种植地有机质含量不足,种植人员在整地时还需要配合施肥工作,此时施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按照500kg/667m2的标准施用农家肥,在施用底肥后还需要施用种肥,通常情况下播种前的基肥需要占据总施肥量的60%,以此满足鲜食玉米生长中的肥料需求。

2、选种与播种

目前市场上鲜食玉米品种较多,在选种环节种植人员需要以市场需求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为基础,确保所选玉米品种能够适应当地气候,以此提升鲜食玉米的成活率。市场中常见的鲜食玉米包括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以及糯玉米,若以出售幼嫩果穗为目的,则应当选择种植超甜玉米或者糯玉米。选种时可以搭配栽培早熟、晚熟品种,以此增加经济效益。在播种阶段,种植人员首先需要确定栽培地周边400m内没有种植普通玉米,否则容易引发串粉问题。鲜食玉米绿色生态栽培要求慎用化肥与农药,为防控病虫害、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种植人员在播种前还需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水中,清理漂浮在水面中的低品质种子,同时清理那些残缺、虫蛀种子。在初步筛查后继续浸泡种子,待浸泡1d后加入10%虫螨腈悬浮剂,通过药剂浸种能够清理玉米种子表皮细菌、虫卵,以此降低鲜食玉米生长过程中感染病虫害的风险。在浸种与种子消毒后,种植人员需要进行发芽试验,随机选择部分玉米种子并喷洒温水,将玉米种子放置在25℃以上的环境中,静置1—2d后观察玉米种子露白情况,若发芽率超过80%,那么表明玉米种子发芽率良好。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变化确定鲜食玉米的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气温回升且温度稳定后播种。鲜食玉米应当选择宽窄行播种方式,其播种行距分别为90cm、40cm,株距保持在30cm左右,每穴播种2—3粒并控制播种深度。

3、掌握灌溉时期

鲜食玉米发芽后会进入拔节期,此时需要定苗,若存在缺苗情况还需要补苗,定苗阶段应当观察玉米分蘖株数,拔出分蘖较多的玉米苗,以此避免对主株生长造成影响,当玉米生长出3叶片后每穴最多留下2株,当生长出5叶片后每穴留下1株。在成穗期时按照每株2穗的标准预留玉米穗;其次,相较于普通玉米,鲜食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田间栽培中还需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但是当降水过多时也需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以免发生涝害或者滋生病虫害。为确保鲜食玉米生态属性,种植人员在灌溉前还需要做好水质检测,严禁使用含有农药、重金属的水源灌溉。苗期时土壤水分需控制在55%,拔节期后鲜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此时应将土壤水分控制在70%,而抽穗开花期时虽然需水量不多,但是此时气温上升,田间水分蒸发量大,所以此时同样需要做好浇水灌溉,充足的水分不仅能够提升玉米生长速度,而且还能够提高玉米授粉效率,这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4、施肥环节

施肥是鲜食玉米栽培中的重要环节,但是过量施用化肥很容易引发残留,为此,种植人员需要优先施用农家肥,农家肥内营养充足且无残留,同时还能够提升土壤通透性。值得注意的是,鲜食玉米绿色栽培技术并不是完全不使用化学肥料,无机肥中肥效快等优势是有机肥所不具备的。因此,在施肥时种植人员应当坚持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的施肥原则。此外,为避免化肥残留、提升肥料利用效率,种植人员还需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检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全面掌握土壤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施肥,同时需要结合土壤特点以及鲜食玉米需肥规律调整肥料配比,以此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5、适时采收

鲜食玉米在授粉后20d左右进入乳熟期,即可撕开苞叶查看籽粒成熟度,当果粒颜色呈正常的黄色,籽粒饱满,挤破时粒中流出的物质是乳状或糊状,即是适宜的采收期。

二、鲜食玉米常见病虫害与绿色防控技术

1、鲜食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控措施

病虫害将会直接影响到鲜食玉米的产量,为此在田间栽培中种植人员需要掌握玉米各类病虫害的流行特点、发病规律以及防控方法,以此降低病虫害对鲜食玉米的影响。鲜食玉米病虫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粗缩病。鲜食玉米每个生长阶段均存在感染粗缩病的风险,其中以苗期感染疫病的可能性最大。通常情况下玉米会在5—6叶期时感染疫病,染病初期鲜食玉米叶片基部与中脉两侧会出现透明状的条纹,染病部位绿色退去,表现为油浸状态,随着病情加重,染病部位会向周边蔓延,最终感染整个叶片。染病植株叶片僵硬、宽短质硬,心叶无法展开且生长停滞,植株高度仅为健康鲜食玉米1/3,观察受害叶片背面能够发现白色蜡质物。除此之外,感染粗缩病的鲜食玉米根系生长受到影响,很容易拔出,染病较为严重的植株将会直接枯死。在粗缩病防控中首先需要选用抗病品种,尤其是在粗缩病频发的地区必须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鲜食玉米品种,日常栽培中需要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毒源,科学施肥灌溉,保持土壤肥力,由于粗缩病多发生在苗期。因此,种植人员需要缩短苗期的时间,在疫病频发的地区还需要调整播种时间,尤其是要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此外,粗缩病的传播与灰飞虱存在密切联系,所以还需要防控田间灰飞虱,在播种前可以使用5%吡虫啉乳油拌种,这能够有效防控鲜食玉米苗期灰飞虱。

②锈病。锈病是鲜食玉米中的常见病害,锈病主要会对鲜食玉米叶片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危害苞叶和叶鞘,严重时危害玉米茎秆,整株鲜食玉米直接枯萎。玉米在感染锈病后首先从顶部开始,而后逐渐向下蔓延,染病初期受害部位会出现淡黄色的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突起并变成红褐色病斑,突起部位的破损后会释放铁锈色孢子,病斑最终变为黑色。受害严重的植株叶片中会分布大量孢子堆且叶片直接干枯,染病植株会出现早衰情况。因此,会对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在锈病防控中,种植人员首先应当选择抗病品种,同时清理田间杂草,以此降低侵染源,通过科学施肥与灌溉能够提升鲜食玉米的抗性,对于防控锈病也有一定效果。

③大斑病。鲜食玉米大斑病也称为枯叶病、叶斑病以及条斑病,大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对鲜食玉米的叶片造成危害。鲜食玉米在感染大斑病以后首先会出现叶片褪绿的情况,受害部位会出现淡黄色的斑块,随着病情加重,褪色部位逐渐变成灰色梭形病斑,严重时叶片中的几块病斑将会合并,且病斑占据叶片总面积的1/2以上。大斑病将会对鲜食玉米叶片光合作用造成影响,进而降低玉米果穗千粒重,除此之外,大斑病还会危害叶鞘以及苞叶,与锈病相反,大斑病首先从鲜食玉米基部发病,而后逐步向上扩散,叶片的病斑会受到鲜食玉米所带抗病型基因不同而产生不同斑点,若栽培玉米为非抗病品种,其斑点多为椭圆形,颜色为黄色或者青灰色,病斑逐渐向四边拓展,最终产生梭形大萎蔫斑。鲜食玉米大斑病与所选品种、生长环境存在密切联系,尤其是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更大,栽培易感品种是引发大斑病最为常见的原因,而从环境方面来看,大斑病多出现在温度超过26℃、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的环境中,高温高湿环境能够促进病原体孢子的形成和侵入。

④玉米螟。玉米螟是鲜食玉米栽培中最为常见的害虫,玉米螟也被称为箭杆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危害寄主种类多达150种以上,其中玉米危害最重。感染玉米螟的玉米地块将会减产15%以上,严重时将会绝收。种植人员可以采用生物、物理技术防控玉米螟。首先,4月中旬是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时期,此时可以使用白僵菌孢子粉喷洒田间秸秆,此外,也可以在鲜食玉米心叶中期时准备100亿—500亿/g的白僵菌孢子粉,将药剂与煤渣混合后撒入田间,这也能够防控玉米螟。在物理防控技术中,种植人员可以使用高压汞灯诱杀害虫,在灯下挖出深坑并放置洗衣粉,这也能够起到消灭害虫的作用。

2、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鲜食玉米病虫害防控包括物理、化学与生物三种,而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具有绿色生态属性。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消灭田间害虫,常见灭虫工具包括频振式杀虫灯、黏虫板等等。黏虫板多应用于有翅害虫防控中,田间很多害虫都具有趋色性,其中黄色黏虫板效果最好,能够有效诱杀田间蚜虫、斑潜蝇等害虫,而蓝色黏虫板主要诱杀蓟马等害虫。为此,种植人员需要结合田间害虫类型针对性地选择黏虫板的颜色。生物防控也是常见的绿色防控技术,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生态系统中天敌关系发挥病虫害防控作用,在田间释放害虫天敌后天敌能够捕食害虫,所以能够有效降低田间害虫密度,但是在释放害虫天敌后需要谨慎使用化学农药,以免误杀害虫天敌。此外,目前很多生物农药也能够应用到鲜食玉米种植中,但是生物农药的成本较高,所以并未实现全面普及。

三、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措施

1、合理耕作改善土壤结构

鲜食玉米种植的土壤条件以及密度方面是影响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之一,在选择适合种植的土质区域后,还要确保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和渗透性,通过合理施入有机肥,调整土壤pH值,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表层的松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从而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适当密植可以提高单株产量,一般而言,不同植株间隔要控制在30cm左右,密度过大则会影响养分吸收和空气流通,导致产量下降。因此,针对鲜食玉米的耕作,应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减少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2、科学用药有效防治病害

为了保障鲜食玉米的健康生长和产量提高,必须重视鲜食玉米的病害防治工作。在选种阶段要筛选抗病性较强的鲜食玉米品种,并采用优质种子,从源头上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合理施用化学农药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手段,尽量选择有益病菌和害虫天敌的肥料。同时,还需要注意科学用药,避免药剂残留和对环境造成污染,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带来的损失,以实现病害防治的综合效益,提高鲜食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采取多样的宣传形式,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推广鲜食玉米的种植技术,首先要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推广鲜食玉米的种植技术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例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等,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或平台,发布种植技术资讯、案例分析和实用技巧,吸引更多农民关注并学习相关技术知识。还应加大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如广播、电视等,拓宽农户学习种植技术的信息渠道。可以在农村地区设立种植技术咨询服务点,提供种植指导、病虫害防治方案、施肥浇水技术等一站式服务,随时帮助农民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4、设置鲜食玉米试验田,技术人员开展田间指导

建立试验田是推广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的有效手段之一。试验田作为技术示范基地,能够为农民提供实地指导和技术支持,有助于让其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种植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技术人员可以在设立的试验田上,采取不同施肥方案、不同间作方式、不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让农民更直观地观察不同种植技术对鲜食玉米的影响,实地观察能够让农民更清晰地了解种植技术的效果,增强其对新技术的信心和信任。此外,还要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试验田进行田间指导,向农民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方法。针对每户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种植水平和技术认知。

综上所述,鲜食玉米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且利润空间较大,所以很多种植人员开始转型栽培鲜食玉米。与传统玉米相比,基于绿色生态视域下的鲜食玉米栽培要点较多,尤其是在施肥与病虫害防控方面与普通玉米存在很大差别。为此,种植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开展鲜食玉米栽培工作,谨慎使用化肥与农药。鲜食玉米栽培是对传统玉米种植模式的创新,由于鲜食玉米利润空间较大,所以有必要做好鲜食玉米种植推广工作,推广鲜食玉米种植技术,需要媒体、农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多方合作,借助多样化的宣传形式,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工作。同时,通过设置试验田,开展田间指导,帮助更多农民了解、接受并应用最新的种植技术,进而推动国内鲜食玉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274105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鲜食害虫田间
春日田间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田间地头“惠”果农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超甜糯鲜食玉米育种有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