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喷施不同次数和剂量甲哌钅翁 类化学封顶剂对新海6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5-02-05李星星马辉欧欢艾麦尔江·阿布力提甫王亮李春艳罗单戴路崔建平张永杰

中国棉花 2025年1期
关键词:长绒棉棉铃空间分布

摘要:为探索化学封顶剂“向铃转”(250 g·L-1甲哌钅翁水剂)对海岛棉新海62号的化学封顶效果,设计喷施不同次数(1次或2次)和不同剂量的“向铃转”处理,以人工打顶为对照,研究喷施不同次数和剂量的“向铃转”对其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向铃转”处理对海岛棉新海62号的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每666.7 m2一次性喷施“向铃转”80 mL和每666.7 m2 50 mL+30 mL分2次喷施“向铃转”处理的新增单株有效果枝数、大铃和吐絮铃较多,干铃较少,能获得较高的籽棉产量。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可采取每666.7 m2一次性喷施“向铃转”80 mL和每666.7 m2 50 mL+30 mL分2次喷施“向铃转”的化学打顶技术代替人工打顶来协调新海62号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以塑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关键词:长绒棉;新海62号;化学封顶;棉铃;甲哌钅翁;空间分布;产量

收稿日期:2023-11-29" " " " "第一作者简介:李星星,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工作,917070927@qq.com。*通信作者:崔建平,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高产栽培与品质保优研究,3022825258@qq.com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专项(2022B02009-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塔里木河长绒棉综合试验站

长绒棉(Gossypium barbadense)具有纤维长、强度较高、转曲较多等特点,是制作高档纺织品的重要原料[1]。新疆阿克苏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长绒棉之乡”。长绒棉多为零式果枝,种植密度略大于陆地棉,在去除顶端优势上还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打顶方式,随着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价格提高,短期内完成大面积人工打顶工作势必会导致长绒棉生产成本的增加。在陆地棉上,以化学封顶技术代替人工打顶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赵强等[2]在新疆北疆陆地棉上开展化学封顶试验,表明化学封顶剂处理的棉田株高较人工打顶高,上部果枝结铃数和内围铃多,产量与人工打顶相当或略有增加。石峰等[3]在新疆南疆进行化学封顶和人工打顶对比试验,表明化学封顶剂处理的棉田株高增加,有利于单株果枝数的增加,具有丰产潜力,纤维品质与人工打顶无异。随着化学封顶技术在陆地棉上的推广使用,长绒棉上运用化学打顶剂将成为必然趋势。而长绒棉具有顶端优势强、叶片肥大、多毛、蜡质层与角质层较厚等特点,导致长绒棉对化学封顶剂不敏感,在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上面临挑战。因此,选择合适的化学封顶剂剂量和喷施次数,塑造合理的群体结构,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是实现长绒棉全程机械化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等选用市面上已在陆地棉上大面积使用的化学封顶剂“向铃转”和当地大面积种植的海岛棉新海62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喷施不同次数和剂量的化学封顶剂对新海62号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长绒棉生产中应用化学封顶剂的可行性,为示范推广长绒棉化学封顶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阔什艾日克村,地块为砂壤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前茬作物为海岛棉。

1.2 试验材料

海岛棉品种:新海62号,由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该品种生育期128.5 d,植株筒形,零式果枝,生长稳健,整齐度好,单株成铃好,叶片中等大小,铃长锥形、中等大小,单株果枝数14,铃重3.55 g。

化学封顶剂:“向铃转”(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为250 g·L-1甲哌钅翁,剂型为水剂,农药登记证号为PD20093490),由河南力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向铃转”喷施1次4个处理(666.7 m2用量分别为50 mL、60 mL、70 mL、80 mL)、喷施2次2个处理(666.7 m2用量分别为40 mL+30 mL、50 mL+30 mL)和人工打顶处理(对照),“向铃转”处理时间及用量见表1。每个处理长15 m、宽6.84 m,面积为102.6 m2,试验共占地718.2 m2。新海62号于2023年4月3日播种,采用1膜6行机采棉宽窄行种植模式,行距为(10+66+10+66+10) cm+66 cm,株距为10.5 cm。7月10日,每666.7 m2用电动喷雾器喷施98%(质量分数)缩节胺5 g;7月17日,喷施第1遍化学封顶剂,当日将对照进行人工打顶,人工打顶以摘除主茎一叶一心为标准;7月24日,喷施第2遍化学封顶剂,确保药液接触棉花顶部生长点。喷施药剂当天(7月17日、7月24日)天气晴、无大风,平均温度为29.5 ℃和27.0 ℃,喷施药剂后的3 d(7月18-20日、7月25-27日)当地天气阴转晴,平均气温为30.5 ℃和27.5 ℃,有利于发挥化学封顶剂药效。棉花全生育期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管理,田间管理参照一般大田。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株高。每个试验小区选择具有代表性3个点,每个点选定健康棉株15株(边行、次边行、中行连续棉株各5株),做好标记,于喷施化学封顶剂前1 d(7月16日)和第2次喷施化学打顶剂后1个月(8月23日)测量株高,计算不同处理的主茎增长量。

1.4.2 单株新增果枝数和新增有效铃。调查过株高的15株海岛棉,于喷施化学封顶剂当天(7月17日)在主茎倒一叶处绑红线做标记,于9月20日调查红线以上的单株新增果枝数、新增有效果枝数、新增无效果枝数和新增有效铃数。

1.4.3 棉铃空间分布。于9月20日同步调查标记过的15株海岛棉下部(第1~4果枝)、中部(第5~8果枝)、上部(第9~12果枝)、顶部(第13果枝及以上)单株果枝和叶枝的大铃、吐絮铃、干铃、干蕾、小铃、花、蕾数。

1.4.4 产量。待全部棉铃吐絮后,在每个喷施化学封顶剂和人工打顶的棉田随机选取3个点(各6.67 m2)进行测产,折算成666.7 m2籽棉产量。

1.5 数据处理

采用W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绘图,DPS 7.05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取最小显著差数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进行多重比较(Plt;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学封顶剂对新海62号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知,喷施不同剂量和不同次数的化学封顶剂“向铃转”对新海62号顶端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处理主茎增长量表现为:处理4gt;处理1gt;处理2gt;处理3gt;处理6gt;处理5gt;对照。处理4的新海62号主茎增长量最大,与对照差异显著;在该处理第1遍喷施化学封顶剂(666.7 m2施用40 mL)后7 d,顶端生长受抑制的情况不明显,第2遍(666.7 m2施用30 mL)喷施后株高仍继续增加。处理5和处理6主茎增长量分别为8.5 cm和9.9 cm,仅比对照增加4.6 cm和6.0 cm,无显著差异。

2.2 化学封顶剂对新海62号新增果枝数和新增有效铃数的影响

增加有效铃是使用化学封顶剂提高长绒棉产量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知,各化学封顶剂处理下单株新增有效铃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表现为:处理5gt;处理6gt;处理4gt;处理3gt;处理2gt;处理1,其中,处理5和处理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93个和1.89个。处理4的单株新增果枝最多,为7.73个,但6.30个为新增无效果枝,新增有效果枝仅为1.43个,占比较低,仅为18.5%;处理5和处理6下的单株新增果枝虽较少,但单株新增有效果枝数占比较高,分别为45.5%和40.8%。

2.3 化学封顶剂对新海62号棉铃空间分布的影响

由表4可看出,不同化学封顶剂处理对新海62号棉铃空间分布影响较大。单株不同位置大铃、吐絮铃总数表现为处理6gt;处理5gt;处理3gt;对照gt;处理2gt;处理4gt;处理1,其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5下的大铃和吐絮铃在棉株上分布较为均匀,处理3、处理6和对照的大铃、吐絮铃主要集中在中部果枝。单株不同位置干铃、干蕾总数:对照和处理6的较少;处理4和处理1的最多,且集中在顶部,分别为18.46个和16.74个,较对照分别增加11.60个和9.88个。各化学封顶剂处理棉株均有小铃,且集中在顶部果枝,单株小铃数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其中处理5和处理6的单株小铃较少,分别为0.54个和0.47个,处理1和处理4的单株小铃多,分别较对照多2.1个和3.3个。花:吐絮期只有处理1和处理4的棉株顶部还有花。蕾:除对照外各化学封顶剂处理下的棉株顶部均有新生蕾,其中处理4和处理1较多,处理5和处理6较少,说明处理1和处理4对棉株顶端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由于大部分营养物质继续向顶端供应,中下部营养供应不足,导致干铃、干蕾多。

2.4 化学封顶剂对新海62号籽棉单产的影响

由图1可看出,化学封顶剂处理的新海62号籽棉单产表现为:处理6gt;处理5gt;对照gt;处理3gt;处理2gt;处理1gt;处理4,处理6和处理5下的新海62号666.7 m2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70%和1.18%,处理4的新海62号666.7 m2产量较对照显著降低23.03%,处理1和处理2较对照分别降低13.39%和2.62%。说明低剂量化学封顶剂处理会造成新海62号减产,适当剂量的化学封顶剂处理的单产和人工打顶相当甚至会有所提高。

3 讨论与结论

目前,在长绒棉生产中主要采用人工打顶方式来抑制顶端优势,但人工打顶存在费用高、效率低、打顶质量不匀等问题。前人研究认为化学封顶剂处理对棉花塑形和调节株高、单株果枝数、节间长度等关键农艺指标具有一定作用[4-7]。赵晓雁等[8]研究表明,喷施不同剂量的化学打顶剂(氟节胺)对海岛棉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较人工打顶产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但对纤维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王亮等[5]研究表明,化学封顶剂+缩节胺处理对长绒棉株高和单株新增果枝数抑制作用最明显,本研究得到相同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喷施不同剂量和次数的化学封顶剂“向铃转”对新海62号顶端优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低剂量处理处理1(每666.7 m2喷施50 mL)和处理2(每666.7 m2喷施60 mL)对新海62号棉株顶端优势抑制作用不明显,不能很好地抑制新的果枝长出,导致无效果枝比例较高,籽棉单产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13.39%和2.62%。高剂量处理中,处理3(每666.7 m2喷施70 mL)和处理4(每666.7 m2喷施40 mL+30 mL)、处理5(每666.7 m2喷施80 mL)和处理6(每666.7 m2喷施50 mL+30 mL)喷施总剂量一致,处理5和处理6在田间抑制新海62号顶端生长的作用强,表现为主茎增长量低于其他处理,且与人工打顶对照无显著差异,单株新增有效果枝和单株有效铃较多,大铃和吐絮铃较多(分别为17.66个和20.20个)且分布相对均匀,干铃较少,籽棉单产较人工打顶分别增加1.18%和2.70%;但处理4的顶端优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表现为主茎增长量较高,干铃、小铃较多,籽棉单产显著降低。

本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大田生产上可使用化学打顶技术代替人工打顶来协调新海62号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以塑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施药方式可采取每666.7 m2一次性喷施“向铃转”80 mL和每666.7 m2 50 mL+30 mL分2次喷施“向铃转”。

本研究从大田生产实际出发,探讨了化学封顶剂“向铃转”对新海62号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但未对棉株表现出的生理生化特点进行分析;因此,下一步应研究该化学封顶剂处理对新海62号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揭示其调控机理。

参考文献:

[1] 王荣栋,尹经章,李世和,等. 作物栽培学[M]. 新疆乌鲁木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9-291.

[2] 赵强,周春江,张巨松,等. 化学打顶对南疆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11,23(4):329-333.

[3] 石峰,兰红玲,郑秋霞,等. 3种化学封顶剂在南疆棉田的应用效果[J]. 中国棉花,2022,49(8):21-26.

[4] 杨成勋,张旺锋,董恒义,等. 喷施化学打顶剂对棉花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9):1672-1684.

[5] 王亮,郭仁松,田立文,等. 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23,32(6):844-854.

[6] 齐海坤,王赛,徐东永,等. 不同棉区棉花DPC化学封顶技术研究[J]. 棉花学报,2020,32(5):425-437.

[7] 于可可,杜明伟,张祥,等. 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技术研究[J]. 棉花学报,2021,33(1):86-94.

[8] 赵晓雁,戴翠荣,梁伟,等. 氟节胺化学打顶剂对海岛棉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棉花,2022,49(6):5-8.

(责任编辑:秦凡 责任校对:杨子山)

猜你喜欢

长绒棉棉铃空间分布
Xinjiang Cotton
埃及长绒棉特性分析与纺纱面料质量控制
不同棉花品种棉铃壳含Fe、Zn 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
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优化及应用
棉铃成熟度对抗虫棉纤维品质与铃重及衣分的影响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柳叶白前资源适宜性空间分布研究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铁路客流时空分布研究综述
钾肥不同用量对长绒棉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