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策略与方法探究

2025-02-01蔡冠莹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5年1期
关键词:财务数据财会事业单位

一、前言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伴随着事业单位规模不断扩大和职责的多样化,其财务管理和监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财会监督作为保障事业单位财务安全与规范运行的重要机制,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合理安排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控体系不健全、监督方式单一、监管力度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也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乱用,从而影响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探讨了加强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策略和方法。

二、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概述

(一)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概念和特点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是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安排,主要内容包括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财务收支、资金管理、审核审批业务等进行监督,确保财务运作合法、规范和透明。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具有以下特点:由于事业单位是依法成立的、受政府部门委托管理并具有公共管理事务职能的组织,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目的在于保证事业单位有效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维护集体利益。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涉及多个管理主体,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审计、行业协会、单位内部监督等,构成了多层次、多方面的管控体系。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财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保持独立性,保证监督结论客观及公平。

(二)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意义重大。第一,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对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全流程监督,防止资金被挪用、滥用和浪费,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及安全。第二,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对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和财务报表编制等环节进行监督,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可靠、资产安全有效使用以及报表数据真实准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第三,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绩效评价分析投入产出比和项目实施效果,调整支出结构,降低运行成本。第四,促进廉政建设。监督财务人员职业操守,杜绝违法违纪行为,通过信息披露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事业单位公信力。第五,为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提供支持,确保分类改革、绩效工资改革等政策贯彻落实,通过财务分析评估为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之,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在保障资金安全、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和推进改革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些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管理主体分散、岗位职责不清晰,造成监督检查工作不平衡、不连贯。财会监管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易造成监管漏洞和管理盲区。部分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力度不强,难以发现和处理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部分财会监督机构过于注重表面功夫,忽略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关注和指导。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披露不到位、不全面,造成公众对其财务情况不够了解,容易引起猜忌,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形象信誉并降低公众信任度。由于缺乏信息化监管技术工具和手段,财会监督方法相对落后。传统的财会监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日益繁杂的财务管理要求,必须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财会监督的现代化水平。

三、强化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理论基础

(一)监督理论概述

监督理论是确保组织规范运行、防范风险的重要依据。在事业单位中,财会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对于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维护财经秩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涵盖权力制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强调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实现财务权力制衡,如实行分级审批制度,防止个别部门或个人独断专行,确保财务决策科学公正,降低财务风险。委托代理理论指出事业单位受公众委托管理公共资源,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财会监督可通过财务信息披露和审计减少不对称,促使代理人更好履行职责,保障公众利益。内部控制理论表明财会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能通过监督财务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缺陷,提升组织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2]。总之,监督理论为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提供了坚实依据,对保障公共资源合理使用和维护财经秩序至关重要。

(二)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理论框架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理论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确立监督目标,包含维护集体利益、防范财务风险、提升管理效率等,为监督行为提供支持和依据。二是确立监督的核心职能部门,包括政府监督机构、审计、社会监督组织等,构建多样化的监督体系。三是明确监督领域,包含事业单位财务决策、资产负债情况、财务报表数据真实性等,保证监督的针对性。四是选择适合事业单位的监督手段和方法,包含内部审计、外部审计、重点领域监管、信息化系统等,提升监督效率和质量。五是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包含激励制度和处罚制度,引导事业单位依法依规运行。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不同学者对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主要体现在监督设计方案、监督效果评价、监督制度创新等层面。国内对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国外学者更多地关注国际经验,论述了国外财会监督在制度建设、执行机制、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特点、优势与劣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四、强化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策略

(一)健全法律法规

建立清晰的法律框架,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范畴、目标、行为主体和流程,主要包括制订管理机构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监督制度和程序,以及明确监督内容与标准,能够确保财会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防止出现监督盲点和问题[3]。不断完善责任制度,明确管理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与义务。对于违反监管要求的行为,要进行严肃惩治,保证违纪人员负法律责任,可以通过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大执法力度来实现。与此同时,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人员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明确各节点和流程的职责部门及责任人,规范财务流程,防范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建立制度,如预算管理、财务核算、资金分配、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等。加大内部审计力度,拓宽审计覆盖范围。内部审计是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和防范。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防止审计结论受到干扰和控制。强化对内部人员的培训教育,树立财务管理和内控理念,提高其风险分析和应变能力。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升内部员工对财务管理和内控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执行力和主动性,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外部审计

强化对外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其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建立事后反馈评价机制,对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的业绩、品质与行为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改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机构培训、举行专业讲座等途径,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外部审计机构也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特性、经营规模、风险程度,制定合理的审计方案,提高对事业单位审计的频次和深度,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点的监督,保证审计工作的针对性[4]。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和程序,确立审计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保证审计的标准性和有效性。外部审计机构可以制定财务审计指南、创建审计档案,规范审计程序,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

(四)推进财务信息透明化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报告透明度和规范性,加强对财务信息披露内容的质量控制,提升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确立财务信息的公开要求和标准,保证财务数据公开的完整性。创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公开平台,向公众公布财务数据,提高财务信息清晰度,推动社会舆论监督的有效发挥作用。此外,通过政府机构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提供便捷的浏览渠道和查询工具,使财务数据公布形成常态,强化对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管理和监督,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确立财务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公布流程,强化对财务数据的审计和审查,避免伪造信息内容或歪曲事实。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促进财务管理的便捷性和精细化,提升信息公开的效率[5]。与此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预防财务数据泄露和被篡改的风险。

五、强化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方法

(一)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制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确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权限、流程及方式,保证风险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一般包括风险分析、评估和应对程序与责任,及其风险管理的监管和评价机制。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财务数据开展深入挖掘与分析,通过分析财务数据的变化趋势、波动特征和关联性,发觉潜在风险或异常行为,提升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例如,可以借助关联性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方式对财务数据进行全方位核查和评估。开展财务风险分析研讨会,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评估,深入探讨和识别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充分运用团队智慧与经验提升财务风险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参考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控经验和做法,学习与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可以参考国际通用的风险管理标准及手册,如ISO31000风险管控规范及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具体指导和改进本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活动。

(二)监督体系建设方法

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前提,能通过不断完善内控机制来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审计工作是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独立监管和评价,能通过授权委托独立审计部门进行,发现和改正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财务管理的公开性与规范性。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推动事业单位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治化[6]。社会监督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和社会组织监督等形式,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公开化,推动公众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评价。不断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是构建多层次管控体系的关键,能够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严格监督数据传递,提升财会监督主体之间的协作,提高财会监督的总体效率。

(三)制度设计与落实方法

制定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包含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包括内部控制目标、风险识别、内部控制程序等,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完善制度评估机制,包括制度落实、监管与评价等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和改正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培训学习和督导工作,提升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制度意识和执行力,保证财会监督机制的全面落实。

(四)监督技术工具应用

建设财务信息系统和监督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财务数据和实时监控财务全流程,及时预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监督系统包括成本核算系统、费用预算执行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通过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平台,提升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设计监管辅助软件和风险预警系统,完成对财务异常现象和风险事件的自动识别和预警。例如,根据人工智能算法剖析财务数据,鉴别可疑交易和异常现象。根据自然语言技术分析财务报表指标,挖掘潜在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的财务数据开展深度剖析,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数据库管理和大数据挖掘服务平台,完成对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实时检测和深入分析,提升财会监督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强化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效果评估

强化财会监督的效果评估。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次数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推动财会监督从事后检查向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转变,提高监督手段的实效性。评定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包含制度的完善度、实施情况与执行效果,以及对于财务管理漏洞弥补情况。评定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财务的监管效果,包括审计存在的问题、影响程度及其对财务审计报告意见的整改情况等。通过全面、客观的效果评估,为进一步优化财会监督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挑战与改进

关键技术难点: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将面临基础数据、提高算法精确性等挑战,必须逐步完善财会监督方法,提升财会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制度落实难点:内控制度的落实需要事业单位各级人员的理解和配合,将面临落实不到位、执行不果断等诸多问题,应加强业务培训和督查。

监督体系协调难题:多层次监督体系将面临资源共享受阻、责任认定不清楚等诸多问题,应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加强各监督主体的协同合作。

(三)对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运用新技术,如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防篡改特性,可用作搭建财务数据的存储传输设备,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财务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发觉隐性的经营风险,提升财会监督的智能化水平。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设计财会监督辅助软件,实现对财务管理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解决。将来,应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强化对制度落实的监管和评估,不断提高财会监督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水平[7]。借鉴世界各国前沿的财会监督经验和做法,结合事业单位具体情况,促进财会监督工作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国际财会监督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交流经验、资源与技术,提高财会监督水平。

七、结语

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策略和方法,以提升监督效果并应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监督理论的概述和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现状分析,本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会监督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在研究结论与展望部分,本文对强化财会监督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同时也指出了技术应用、制度执行和监督体系协调等方面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法律制度体系,提高监督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和落实,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加大外部审计力度和深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推动财会信息透明化,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增强社会监督力量的参与力度和作用。

引用

[1]冯政.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8):101-103.

[2]白茜.浅谈财会监督视角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J].中国农业会计,2024(01):80-82.

[3]李珂.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做好财会监督的策略浅析[J].中国经贸,2023(21):105-107.

[4]史朔.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路径建设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22(24):33-36.

[5]丁仕凤.基于新常态背景的传媒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强化路径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3(01):46-48.

[6]曹举,曹春乾.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强化财会监督的实现路径[J].地方财政研究,2020(09):85-91.

[7]谢祯,黄诗佳.强化财会监督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J].财政监督,2020(17):51-54.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事务局

■ 责任编辑:韩 柏

猜你喜欢

财务数据财会事业单位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2018上市公司中报主要财务数据(8)
2017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6)
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