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链设计
2025-01-26李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任务之一。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问题链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教学问题(王后雄,2010)。
一、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链类型和功能
(一)读前导入性问题链
读前导入性问题链与主题直接相关,目的是引入话题,激活学生已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感知目标语言,为阅读埋下伏笔。读前问题链要直切主题,同时具有情境性、真实性、贴近学生生活日常,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在阅读前,可通过设计预测性问题链,激活学生与主题内容已经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根据标题、插图等信息预测文本内容,培养预测能力。
(二)读中递进性问题链
读中问题链设计以文本解读为中心,通过解答读中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语境和内容;明确语篇传递得主题意义;识别语篇的组织特征。通过读中问题链设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层层理解文本,思维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和发展。
(三)读后探究式问题链
读后问题链设计是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以思维拓展,探究主题意义为中心,设置真实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同时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表达机会。读后问题链主要培养迁移创新的思维能力,指向思维品质中的高阶思维。
二、指向发展思维品质的初中英语阅读课问题链设计实例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4 Don’t eat in the class Section B 阅读课为例,根据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探究如何设计指向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问题链。文本分析:本语篇为两封信件,信件一讲述美国女孩Molly因认为家规和校规过多感到苦恼而向Dr.Know求助,在信中她列举了她不喜的校规和家规并表达了她的感受;信件二是Dr.Know给Molly的回信,Dr.Know 在回信中表达了Molly的理解并给出建议,也谈论了规则的必要性。充分理解语篇后,Dr.Know的回信会帮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是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因涉及到规则话题,文中出现大量情态动词和祈使句如:must, have to, can, can’t, don’t等单元目标语言。根据语篇解读和学情,在这节阅读中,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形成阅读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发展他们的思维品质。
(一)读前导入性问题链引出话题,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本节课在学生进入文本阅读前,老师设计了以下读前问题链:Q1: Are there too many rules at your house or school?Q2: Are you happy about it? Why or why not?Q3: Is Molly in the picture happy? How do you know that?Q4: Why is she unhappy? What’s her problem?设计说明:本单元的话题是Rules,这是本单元第四课时,前面三个课时都是围绕talk about rules展开的,所以上述问题链中,Q1直接引出本课主题rules, Q2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rules的情绪。问题贴近生活且情境真实,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有话可说且有话想说,无论英语能力高低,学生都乐意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读中递进式问题链,多层次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1.第一层次:略读文本,获取主旨。Q1:Why is Molly unhappy? What’s her problem?A: There are too many rules for her.设计说明:这是导入问题链中的最后一个问题,作为读中问题链的第一层次问题,检测学生的猜测。因语篇结构非常清晰,主题句明显,首段首句即阐述Molly的困扰,因此学生只要快速略读即能获取文章主旨,此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辨析能力。
2.第二层次:细读文本,环环相扣解构文本。教师以Q1问题的答案为主线,设计问题链,每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下一个问题的导入,问题链之间的各个问题环环相扣,帮助学生循序渐进解构文章,从而逐步发展思维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环环相扣并不是指一定按由浅入深的的顺序设计问题链,因为此语篇包含两封信件,所以问题设计主要是考虑文本信息间的联系。
Q2:What are the rules for Molly?Please complete the chart.
Q3:What does she think of these rules?A: She thinks they are terrible.
Q4: How does she feel?A: She feels really unhappy.
Q5: What does she do to make herself feel better?A: She writes to Dr.Know.
Q6: Who is Dr.Know?
答案不唯一,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作答,然后老师播放视频补充介绍。
Q7:How does Dr.Know help Molly?A: He/She writes back to Molly.
Q8: What does Dr.Know think of the rules?A:He thinks parents and schools make rules to help us.
设计说明:Q2是在Q1的答案There are too many rules基础上提出的,然后要求再次学生阅读语篇,找出语篇中Molly提到的规则并进行分类,完成表格。学生需提取关键并按表格对信息进行分类。Q3和Q8每个问题之间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每个问题的答案都为后续问题铺垫,通过回答问题,学生清晰解构语篇,理解语篇信息和脉络。需要说明的是,在Q6补充视频,让学生了解西方孩子有烦恼时,更愿意向专业人士或者机构求助,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文化意识。
3.深度理解语篇,内化、整合语篇信息
Q9: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ules? Please put a cross(×) if you think if unfair, put a check(√) if you think it is fair and tell why.
设计说明:通过前面八个问题的梳理,学生已经基本理清了两封信的内容和脉络于是在理解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Q9。回答此问题,学生需要深度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判断,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讨论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家长的态度。老师、家长和学生应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那样才会相互理解,少些烦恼,通过师生对话,潜移默化育人。
(三) 超越文本,探究主题意义,迁移运用
Q10: “They make rules to help us.We have to follow them.Why does Dr.Know use “us” and “we” in the letter? If you were Dr.Know, what would you say to Molly?
问答案不唯一,受前面老师引导的言语启发,有学生回答到:If you think schools or parents are too strict with you, you should talk to them.Maybe you can make rules together.
Q11.Do you think who make the rules at school? A: Maybe the principle and the teachers.
Q12: So should the principle and teachers follow the rules? Why should everyone follow the rules without exception?
Q13.What rules do we have in our class? To build a happier and safer class, what rules do you think we should add or cut out and explain why.A1: To have a safer school.A2: To help us be fair.A3: To build a safer and happier school.
补充视频主题为:Life will be crazy without rules.Rules sometimes are proof that parents love you so much 的视频。
设计说明:在深度理解文本后,设计Q10.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提取、整合、归纳、概括文本中Dr.Know回信的信息并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Q10的答案,引出Q11。学生要回答Q12,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总结,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链中,学生更深刻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最后结合视频,引导学生剖析出更深刻的主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回答Q13,学生需要基于文本提取目标语言并整合创造运用目标语言,旨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三、结语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指向思维品质发展的问题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深入研读语篇,尽可能正确地解读语篇。问题链绝对不是随意堆砌的一系列问题,而是基于语篇主题、内容、文本结构、语言特点等语篇信息作为逻辑起点设计具有逻辑性、层次性的问题链。受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等的影响,语篇中Why和How的解读一般没有唯一答案(教育部,2022),但是What的问题, 即语篇的主题、内容和文体结构、语言特点等,教师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科学合理的问题链。对于语篇传递的主题意义,教师可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教育部,2022)。本节课,正是老师深刻研读语篇,对语篇进行解读后,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链。2.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链。无论是运用到低阶思维的问题还是运用高阶思维的问题,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问题链。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分析学情,确保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高阶思维的问题应确保在学生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空中楼阁终究不能实现。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