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教师工作室依托下的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2025-01-26卓盛

师道·教研 2025年1期
关键词:课题笔者农村

目前,广东省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专业水平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这一差距在英语学科尤为凸显,面对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笔者在前期3年的市级名教师工作室基础上,依托省级名教师工作室继续探索农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构建了一个“不同区域间和不同学校间教师学习、研究的共同体”,打造成一个教师学习的平台、成长的阶梯、创新的摇篮以及辐射的中心,从而帮助农村英语教师“增进学术交流,拓宽专业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教育部,2022)。本文综合笔者6年的实践,探讨在名教师工作室依托下农村英语教师理论与实践双向互促(Edge,2011)的专业发展路径。

一、文献共读,夯实专业理论

""" 1.学术专著阅读。农村英语教师理论基础较弱,笔者还加上课标修订专家编写的课标解读丛书配套阅读,帮助教师更好地内化知识。近年,笔者推荐学员共读武和平、武海霞编著的《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这本书,反响非常好。农村英语教师在一系列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面前容易随波逐流,迷失自我,这本书为他们厘清了各个流派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提供了选择特定教学方法的理论支持。教师们阅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时,进展明显不如其他书籍快速,但读完一整本后纷纷表示对“大观念”“教学评一体化”“逆向设计”“深度学习”等新理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对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尤为有用。命题技能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农村英语教师的测评素养普遍不高。笔者挑选了刘润清编著的《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和李筱菊编著的《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两本国内经典测试著作,定为一个学期的同读书目,在两位大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本地越来越多农村英语教师从“复制粘贴”走向“原创命题”,成为市、县级联考英语科命题骨干力量,并在市、县原创命题比赛中大显身手,命题水平得到广泛认可。

2.期刊文献阅读。笔者通过提高学员对学科教学方面重要学术期刊的关注度,关注学科教研动态,汲取百家之长。学员通过阅读期刊并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反思、分享交流,带动身边越来越多教师参与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复印报刊《中学外语教与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英语学习》四本期刊成为本区域英语教师当之无愧的“理论导师”,教师们在阅读分享会中不仅分享其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更热烈探讨如何将之“改良”以适合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

二、名师引领,加速专业成长

笔者每一次的工作室研修都有明确的主题,结合主题邀请学科专家、名教师为学员开设线下专题讲座或参加线上主题讲座,比如邀请华南师范大学黄丽燕教授开始教师命题专题讲座,线上观摩王初明教师“读后续写”教学专题讲座,带领学员观摩学习市属重点中学骨干教师示范课等,由于主题贴合农村英语学科教学实际需求,邀请的专家“对胃口”,学员多次反馈,研修活动的效果比一般的教师培训好,实在、接地气。当教师不再是被动接受培训,而是带着教学困惑和强烈兴趣去聆听时,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三、根植课堂,提升专业技能

1.课例研究。笔者所在工作室近年尝试统筹规划,每学期确定一个或两个课例研究主题,由若干学员合作完成从研究主题、设计案例、观摩教学、评价反馈、改进设计、再次实践到提炼分享的闭环,促使工作室这个教研共同体相互合作,共同提高。有位学员反馈到:“参加一次工作室的课例研究比在学校听一年公开课的收获还大得多。”

2.同课异构。同课异构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为个体同课多轮,即磨课,同一位教师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设计、展示、研讨、改进,这是开展课例研究常见的范式,也是农村英语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方法,名教师工作室依托团队资源,全过程参与、指导,打磨出一节优质的公开课或竞赛课,对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是最直接的。同课异构的第二种形式为两人同课异构,由两位教师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切入进行建构并展示,这是名教师工作室开展师徒结对和送教下乡最常用的活动方式,通过现场授课的直观展示和观课教师的点评引起授课者和听课者的认知冲突,可以有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三种同课异构方式为多人同课异构,即三位或三位以上教师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的课例展示,这是大型教学评比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它不仅有个体同课多轮的优点,而且拓展了教师的参与度,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使授课者和听课者都能从不同课堂的独特性、差异性和灵活性中得到启发,进而促进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杨文娇,2017)。

四、搭建平台,支撑专业发展

1.利用社交媒体,促进教师专业交流。在微信群中,笔者时常推送各种名家名师讲座、名校教学开放直播、各级主题研讨会等活动介绍和观看链接。相较与微信群,QQ群长期保持文件的功能深受教师喜爱,工作室学员上过示范课、公开课后,及时将授课课件和教学设计分享到QQ群。教师们通过学习同行的课件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交流、借鉴,推动了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笔者的工作室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优质教学资源和资讯,推送深圳、中山等教育发达地区开发的微课资源供农村英语教师参考使用,转载名家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刊登工作室学员的研修心得和优秀生英语学习方法等。

2.利用网络空间,实现城乡教学资源共享。名教师工作室通过建设资源库和工作室虚拟空间,统筹协调区域力量,持续开发区域优质教学资源,依托网络空间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村英语教师职后发展新生态。笔者主要依托省、市两级工作室网络平台,分享区域骨干教师优质课、竞赛课教学视频、微课视频、授课课件等教学素材,实现智慧和资源的区际、校际共享,广大农村英语教师通过学习优秀英语教师的授课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激发设计灵感,开阔备课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3.利用直播软件,开展线上研修与交流。比如,2021年11月,第九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讨会由线下形式变更为线上,笔者马上召集学员分组登录腾讯会议收看并撰写心得,不少学员在收听了王蔷教授等人的发言后对自身专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2022年4月,笔者的工作室学员相聚云端,认真聆听北京师范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第五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其中的名师主题发言和课例展评受到工作室学员热捧;2022年5月,工作室学员通过直播软件收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22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对获取的学科教学新动态新理念兴奋不已,持续讨论了几天。

五、课题研究,迈向专业实践

课题研究是学科理论运用于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郭颖,2021),但农村英语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更多停留在授课技能的提高,对课题研究兴趣不高,部分教师有主持或参与县级课题的经历但仍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不够到位。有的教师认为做教育科研就是上几节课,而后写篇文章;有部分教师从一些专家讲座中总结出做课题研究就像科研人员做实验,需要有“让人头痛的”专业统计结果证明实验是否成功,太深奥。

笔者先后申报了一项市级课题和两项省级课题,让学员先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集体课题研究,结合所在学校英语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担其中的部分研究任务,获得课题主持人的指导并与课题组其他成员交流、研讨,对课题研究的范式、方法、实施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后再主持省级课题的一项子课题,辐射带领更多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认识,获得专业发展和进步。

六、论文撰写,凝练专业智慧

笔者在指导工作室学员的过程中,时时强调从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基于真实问题从文献中寻找答案,再付诸实践验证,最后总结提炼,才能避免肤浅。写作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农村英语教师往往重实践轻理论,写作意识和写作能力不强,笔者鼓励他们遵循王初明教师“续论”理念:语言要模仿,内容要创造。从模仿核心期刊优秀论文的结构、写作范式开始,学习论文的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述,添加源于自身实践和研究的实例,踏出论文写作的关键一步,克服畏难心理,再经过多次的修改和润色,形成个人成果。逐渐,教师们勇于、善于通过写作表达个人主张,在教育教学理念与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教学案例研究与分析等方面形成独特见解。

经过笔者6年的实践探索,工作室学员团结互助,携手共进,在自我实现和辐射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职业幸福感和成就动机,积累了专业知识、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工作室多人次获得县级以上教学荣誉称号、市级以上教育科研成果奖等,2023年,工作室学员中有5人被确定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被遴选为区(县)英语学科教研员,1人被遴选为市级英语学科教研员。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课题笔者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