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课堂评价策略研究

2025-01-26胡君林

师道·教研 2025年1期
关键词:统计图语言表达面积

一、基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原则

第一,生本性。为了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教师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生本性原则的要求,教师设置评价目标和选择评价方法时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及认知特点,将学生作为课堂评价的中心,避免仅仅依靠主观经验。同时,在生本性原则的引领下,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适当体现出学生的能动性,这样教师不但可以更加准确地帮助学生,而且能够使学生增强认知体验。

第二,多元化。一方面,多元化原则强调课堂评价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评价为学生创造相对自由与宽松的发展环境,从而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方法,利用恰当的方式对课堂评价环节的整体过程加以优化。

第三,渐进性。渐进性原则是指课堂评价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及时对评价方式加以调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渐进性原则,避免用急功近利的心态观察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免导致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过程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

第四,可操作性。顾名思义,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评价中选择的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后教学活动的改进都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因此,教师在课堂评价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要了解当前教学活动中的客观条件,以免使课堂评价成为“空中楼阁”。

二、基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策略

(一)设置表达目标,关注发展方向

目标在教学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从课堂评价的角度来看,目标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使教学评价有的放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师首先要针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以《栽蒜苗(一)》为例,本课涉及到的主要知识是条形统计图。为了通过课堂评价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教师首先可以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角度设置本课的学习目标:第一,对数据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分析,在总结其中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条形统计图,提升图形语言表达能力;第二,观察条形统计图中的主要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语言,从而更加简明直接地描述条形统计图中传递出的规律与信息;第三,结合条形统计图相关的案例进行思考与总结,描述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在知识总结的过程中锻炼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二)设计表达话题,进行课堂观察

从课堂评价的角度来看,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表达话题以及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数学语言表达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通过即时性的评价判断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在课堂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以《梯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图形转化思想,梯形怎样转化为之前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你可以想到哪些图形转化方案?结合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设计多种不同的梯形转化方案,然后根据转化之后图形的面积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推导。之后,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要认真观察学生语言表达的状态。同时,由于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学生语言表达的内容有时会出现一定的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减少直接干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与表达。

(三)优化评价语言,增强学生体验

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语言评价是最直接、最便捷的评价方法之一,而且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要对评价语言加以优化。

以《圆的面积》为例,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增强评价语言的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进行评价时,要针对性地指出学生是否准确理解了圆形面积的概念?圆形面积推导过程是否合理?圆形面积公式是否准确?能否结合圆形面积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只有使评价语言具有针对性以及清晰的指向性,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第二,体现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在小学阶段,圆形面积是学生首次学习曲线图形的面积,所以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是学习中的难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进行评价时,要适当体现出评价语言的激励性。

(四)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评价

从认知规律来看,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是独特的个体,会逐渐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并非同步的。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评价。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以往的数学语言表达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分层,以此来明确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的要求应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比如针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暂时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而针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评价中要进一步提高要求,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中保持流畅性以及思维的发展性。

(五)把握反馈时机,提升评价效率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反馈的时机是影响评价效果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讲,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教师进行评价反馈时要把握以下两个关键节点:第一,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内容进行即时性评价。当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时,教师要通过即时性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第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延迟评价反馈,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情况与此前的表现进行对比后再进行反馈。

责任编辑 钟嘉仪

猜你喜欢

统计图语言表达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巧用面积求坐标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