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土情境的初中地理案例教学

2025-01-26叶惠秀

师道·教研 2025年1期
关键词:乡土案例情境

乡土教育是传承文化极为有效的手段和载体,乡土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区域认知能力;能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培养综合思维。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书本知识、教师提供的背景材料和自身理解加以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地理实践力,家乡主题的课堂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和人地协调观,从而实现地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如何根据乡土情境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现如今广大地理教师需要深切关注和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思路介绍

在七年级下册“聚落的发展”的教学内容中,有要求学生认识乡村与城市发展的内容,其中提到“乡村与城市” 的变化,以“乡村与城市的发展现状”为例,探究乡土案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需要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联系,作为线索来进行教学,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改革中更能体现出变化情况。

河源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山区市,有着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自然地理中包含的地形、气候、河流,人文地理中的人口、城镇、经济等,都是我们地理课堂最真实的教学素材,这些让学生耳熟能详的地理事象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案例探究

河源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地级市,拥有城镇和乡村两种聚落类型。近十多年来,河源市的城市发展变化非常快,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进步都在体现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乡村人口的变化和环境的恢复效果也异常明显。以河源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为课堂案例的切入点,这是向学生普及乡土知识,也是一种贯穿整节课的情景教学。(见下表)

三、课堂总结

贫困的过去不应该忘记,但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更加感恩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好时代。同时,我们要通过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沐浴春风,乡村迎来遍地开花的最好时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乡村振兴就是河源人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已经扬帆起航。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一个全新的河源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四、教学反思

1.问题的设计应与案例紧密相关

地理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学生在解决真实情景问题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观念、品格和能力。在运用乡土案例进行教学时,要对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设计,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问题能够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首先,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利用好最近发展区。其次,不同的问题之间应具有层进性,让学生在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真正领悟知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更有兴致去探究、琢磨,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学成果的提升。

2.乡土案例的选择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课时里不应给出太多的案例,要鼓励学生就一类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流于形式、浅尝辄止,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认真选择、比较,运用有代表性的乡土案例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回顾和讨论同一个案例,或将不同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情境下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各种地理事象探究其内在实质,从而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灵活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将乡土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通过搜集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分析、总结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反馈,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课堂生成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乡土案例情境
亲近乡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乡土中国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