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
2025-01-26植锦坚
地理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时所具备的综合性、关键性的能力与品质,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思维和地理情感等方面。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发展性教学理论和方法,强调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创设真实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需要精心构建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这个情境不仅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还需要能够触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相关地理素材、实地考察或者引入多媒体资源,构建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一系列涉及地理现象的解释、地理原理的探究以及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形成对地理知识的系统理解。
如在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单元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如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苔原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接着,通过实地考察或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地理环境的具体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章节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这些不同的地理环境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差异?”在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绘制图表等方式,逐步深入地理环境的奥秘。教师则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决困难。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心得,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资源和工具,如地图、数据资料、实验器材等,帮助他们开展实践活动,获得一手的经验和数据。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搜索、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探究进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探究中的困难和障碍。
如在教学“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单元时,教师首先展示了一系列关于气候变化的数据和图像,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的严重性。随后,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气候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影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在问题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搜集资料,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观点,通过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开展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进而拓宽视野、深化认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被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或几个地理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小组成员间通过相互讨论、分享资料和共同解决问题,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升沟通协作能力。教师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讨论进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确保讨论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人口与城市”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农业地域类型与特点”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根据“人口与城市”章节内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人口增长对城市发展有哪些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有何特点?”等。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探究任务。学生们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查阅资料、分析数据、绘制图表,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合作过程中,他们相互分享观点、讨论问题,通过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