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情境教学策略

2025-01-26梁森根

师道·教研 2025年1期
关键词:创设化学情境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真实、主动、直观且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和核心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情境化教学模式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那么如何有效实施情景化教学?

一、贴近生活实际,开展情境探疑

在教材中每一课都有相关的情境素材,如氧气的发现、水污染、空气质量日报、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温室效应等等。这些情境素材课本只有文字和图片描述,提供给学生的信息相对有限,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激发他们去探究、去思考的欲望。生活处处有化学,如果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刻意选择学生生活中的例子贯穿在化学课堂中,那么学生就会把书中的内容和亲身经历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金属资源保护”这个知识点时,我通过“淋雨后的自行车如何保养”这个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观察、分析、实验、总结,从而理解铁生锈的原理及为什么要保护金属,如何去保护金属等问题。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宏观辨识、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利用生活情境素材,让化学课堂更接地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开展思考,最终获取知识。这一做法还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使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实验情境,凸显化学本色

学生喜欢科学实验,原因在于科学实验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当他们能够参与实验活动,并进行实践时,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投入更大的热情。化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这一有效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仪器,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课堂上制定实验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前准备、结论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分组实验验证、总结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能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学《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时,我利用实验情境素材进行教学。首先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得出三种猜想,然后演示红磷燃烧反应,测出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再让学生分组进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实验并测出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接着由小组成员分析归纳并作汇报;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全部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课堂的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展示多元情境,创设直观教学

在课堂上展示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化学情境化教学常用的手段。这种方法能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从宏观或微观角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时,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的理解比较混乱。于是我在教学中利用苯分子的图像、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画、离子形成的动画、相应微粒模具等,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分子、原子和离子存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它们的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通过实施多元情境教学,将书本知识变成可观可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化学更感兴趣,更主动去学习化学,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境化教学中对情境素材的收集和处理是很重要的。所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多留意科技的最新发展和社会事件、生活见闻等,并善于在网上收集化学情境素材,同时还要会制视频、模具,设计实验和改进实验等等。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创设化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
奇妙的化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