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究
2025-01-26陈哲浩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应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立足学生核心素养来创设学习目标,精心构建学习任务群和设计多元科学的课堂评价,使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理念要求。
一、要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大单元整体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特定的主题,以学习任务群来进行整体单元设计已成为一种共识。这种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的整体单元设计也被称为“大单元教学设计”。但这显然不是简单地把单元内的课文进行归类分板块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围绕教材的单元人文主题,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情,整合教学资源,从大单元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达成学习目标的一个个学习任务,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并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和教学质量测评,使大单元整体设计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要求。
二、要立足核心素养设计学习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学习目标要紧扣单元主题,目标内容要立足于学情,有明确的指向性,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可操作性指导,对所要达到的学业质量和学生所要形成的某方面核心素养有清晰的描述。
同时,学习目标的陈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实践中,有的教师按照学习内容的次序来陈述学习目标;也有教师按照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来分类陈述目标内容;还有教师把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归为语言目标(语言运用)、思维目标(思维能力)和价值目标(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三个维度来陈述……不管采用那种陈述方式,重要的是能体现核心素养的内涵,能够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符合实际教学需要。
需注意的是,学习目标的设计不能割裂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能把学习目标以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模板化罗列陈述,这样不仅会让目标设计陷入僵化模式,更无法体现课程目标的真正内涵。
三、要创设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群
大单元下的语文课堂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和实施,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群是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内在要求。学习任务群,要围绕单元主题创设,要符合学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聚焦核心任务,整合课程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活动的创设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要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融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特定的语境中探求语文知识,解决现实的语文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同时,要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明确教师在任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和评价作用,使学习任务能有序有效开展。还要善于借用多媒体云教学、微课在内的多种高效教学手段提高活动创设的效率和质量。
四、要设计科学多元的课堂评价
在以学习任务群为框架来组织教学的情况下,课堂评价的设计也有很大变化。传统课堂评价设计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生课堂总体表现的整体性评价;而新课标“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强调“课堂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评价要真实、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沟通、合作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课堂评价既要有整体的课堂评价,更要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及时反馈的过程性评价。
课堂评价的设计不能只是简单的分数或等级呈现,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完成活动的表现和效果作出针对性的评议,为学生的素养发展指明方向。而对于情景式、实践式的学习活动应设计相应的量化评价标准,以便学生能参照标准开展活动,也能及时参照标准对活动作出反馈,让师生更好了解活动效果。
另外,传统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设计,而新课标则主张多元主体评价,鼓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一些实践性的课堂活动还鼓励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家长参与评价,这些在设计上要有所体现。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还应该善于借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云网评价设计,方便课堂评价的实施,提高评价的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立足学生核心素养,不断优化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新课标精神真正落地开花。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