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案例研究
2025-01-26罗鸿艳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将教学和评价围绕学生学习这一中心展开,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选取《辛亥革命》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为例,探讨高中历史课堂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和落实途径,从而提高课堂的效果与效率。
一、教学目标、评价目标与学习任务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也是其核心。教学评价目标是对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任务的一个检测与评估,用来动态观察和审视课堂教学任务达成情况。基于学情的学习任务则是课堂成败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知识。2.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概述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展现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2.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历史解释,体现史料实证素养。3.学生能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体现唯物史观素养。4.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辛亥革命中的历史人物和事迹,激发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意识,体现家国情怀素养。
(三)设计问题与学习任务。设计问题: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辛亥革命的过程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3.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学习任务:1.收集并整理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出自己的历史解释。3.探究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影响,理解其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教学评价量表(下表)
三、教学具体运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任务1: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评价任务1: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激发学习欲望。教学活动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和短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设计提问: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爆发?学习活动1: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观看介绍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状况相关影视片段和图片,进行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教师评价1: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价其是否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并是否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历史背景,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深入探究,解析过程。学习任务2: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理解其历史意义。评价任务2:学生能够准确概述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和人物,理解其历史意义。教学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分析辛亥革命的过程。设计提问: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有哪些?它们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学习活动2:学生分组阅读、讨论,整理答案。教师评价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答案,评价其是否掌握了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并是否理解了其历史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和意义。
(三)史料分析,实证历史。学习任务3:运用史料进行分析,提高史料实证能力。评价任务3: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教学活动3:教师提供不同来源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设计提问:这些史料如何证明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它们之间有何异同?学习活动3:学生独立分析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3: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见解,评判学生是否具备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去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精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四)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学习任务4:通过合作探究,深化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评价任务4: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设计提问: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学习活动4:学生分组讨论,共享观点,深化理解。教师评价4: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观点,评价其是否通过合作探究深化了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落实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五)总结反思,提升素养。学习任务5:总结学习成果,提升历史核心素养。评价任务5:学生能够总结学习成果,反思学习过程,提升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活动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设计提问: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不足?学习活动5: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学习。教师评价5: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价其是否提升了历史核心素养,是否对未来学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