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具象化,提升思辨力
2025-01-26招淑娴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单元习作为创编探险故事,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进行本单元的教与学时,基于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实践,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将教学重难点聚焦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受、猜想、验证、推理,在这个过程中将课文中智慧人物的思维过程具象化,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聚焦真实问题的解决,提升思辨力。如何有机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语言训练中将抽象的思维方式具象化,让思维有迹可循,从而提升思辨力呢?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读课《思维的火花》为例,进行探究。
一、整合学习内容,构建学习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六个学习任务群质疑,是提升学生思辨力的有效载体。其在第三学段提出的学习内容为:“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结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阶段学习内容与教材编排,我们发现,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从故事结果出发,还原故事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学习其中的智慧,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创编探险故事,并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这是将本单元语?要素学习、内化、应?的过程,同样也是科学思维的应用实践,从而实学生现思维能力的层层提升。
基于以上思考,我设计了“燃思维火花,登智慧金榜”这一单元任务情境,通过“梳理故事情节,燃思维火花”“演绎思维过程,寻智慧路径”“编写探险故事,登智慧金榜”三个大任务,每个大任务由相应的若干个学生活动组成,构建单元情境任务群(如图1),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根本目标,进行单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
第一个大任务“梳理故事情节,燃思维火花”在单元导读课完成。导读课是单元起始课,起到导趣、导学的作用。学生在导学课中,进入单元情境,认识智慧人物,争当智慧人物,以“登上智慧人物金榜”为目标,产生学习兴趣,即为“导趣”。其次,学生在导读课中初读单元课文,梳理故事脉络,学习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和表达,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即为“导学”。
二、聚焦思维训练,落实语文要素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是思想的容器。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提升思辨能力,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开放、多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当中,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思维训练。
(一)处理文本信息,设计思维脉络图
思维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方面,个体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具体实践中,较难发现、提炼并形成观察、推理、决策这一科学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前预学阶段,对本单元三篇精读课文进行自主阅读,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自主设计思维脉络图,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梳理了故事内容,对课文进行有效预习,同时也无形中给学生提供了锻炼思维能力的抓手,在开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创造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运用图表工具对整体性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田忌赛马》《跳水》课后习题中的对阵图、思维导图也为学生设计故事思维脉络图给予有效帮助。《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设计思维脉络图的过程中,也在自主理解学习。要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就必须代入故事中隐藏的“第三视角”,成为那个找到并揭示楚人话中“矛盾之处”的人,并通过简洁明了的思维脉络图清楚表达。
(二)内化思维过程,简单复述故事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跳水》的课后习题中更是明确提示在讲故事之前,可以“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述故事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故事人物的思维过程内化,再进行简单输出的过程,是继设计思维脉络图之后的第二项思维训练。在本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自主选择自己想要复述的故事,根据复述评价表,先进行同桌互讲互评。数字平台收集评价数据后,再聚焦难点,进行全班复述,攻克难点。评价以“点燃思维的火花”作为情境目标,将评价活动无痕融入到单元大情境当中。与此同时,评价标准也与学生所学、教师所教密切关联。评价表中,“语言简练”一项需要特别注意。本课是单元导读课,结合课型特点以及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尊重,本课的复述故事应是较简单的故事脉络复述,不应有太多的枝蔓内容,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理解人物思维过程,影响之后对单篇课文的深度学习。与此同时,如何有效地挑选出有效信息进行输出,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点。学生设计的故事思维脉络图基本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是复述故事的抓手,在简单复述与师生、生生评价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脉络图进行再次修改,在教学评的有机结合中,实现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关注问题解决,思考比赛策略
《新课标》指导下的大单元教学提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也提醒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单元导读课的中,我结合学校最近举行的班际篮球赛,让学生分析上一场比赛输的原因,根据所学,思考下一场比赛赢的策略。
在“燃思维火花,登智慧金榜”这一单元大情境中,学生要成为智慧人物、登上智慧金榜,就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过设计故事思维脉络图、简单复述故事两个思维训练之后,学生已经能对本单元的三个故事进行对比分析,简单总结出故事主人公的思维方式:先进行观察,再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作出决策。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否向智慧人物学习,为班级制定篮球赛策略,使我们反败为胜。
自然而然地,学生就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工具,将生活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决策,讲出许多有智慧的比赛策略。通过这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将课内学习的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链接起来,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与此同时,抽象的思维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变得具象化,学生的思辨力、表达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落实了语文素养。
三、合力梳理学法,建构有序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单元任务群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如果没有有效而清晰的导学,学生就会陷入无序学习当中,何谈建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本次单元导读课的最后,学生需要根据本课的学习,调动旧知,说说本单元将会用到或想要用到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导学中的重要一环——“导法”。
学生除了提到本课用到的图表梳理、复述故事等方法之外,还提到一些以前学习过的阅读策略,如圈画批注、关注人物的描写等等。他们将自己所想到的学习方法,各自输入电子平板当中,生成班级学法的智能云图,梳理集体智慧。适用的学法自然而然便成为了学生开展单元任务群学习时的有效“导览”,有“法”可依,进行有序学习。而在此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再一次强化。
综上所述,在单元导读课《思维的火花》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梳理单元内容的学习逻辑,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群。学生通过设计故事思维脉络图、简单复述故事、思考比赛策略三个思维训练,将抽象的思维方式具象化,从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思辨性读写的能力。导读课起到导趣、导学的作用,为后续的单篇故事深度学习,进一步的思维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重点课题“小学思维语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15844)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