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跨学科”之手,落“核心素养”之实
2025-01-26陈路执
一、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跨学科主题活动是指基于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本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素养立意。跨学科主题活动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科知识的整合发展,强调现实问题的跨学科解决,关注学科核心概念及跨学科大概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
2.综合学习。跨学科主题活动推动学生把当下所学与所处的学校情境、社会情境和未来职业情境加以联结,提供给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和方法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机会,是一种“活动”的学习、“协作”的学习和“反思”的学习。
3.融合创新。跨学科主题活动超越传统单一学科方法的束缚,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借用、移植多学科的方法,拓展认知边界,尝试用更广阔的思路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创意,实现知识创新。
4.具身行动。跨学科主题活动倡导超越传统心智层面的学习,积极发挥“身体参与”的作用,强调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与具身实践,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将解决方案与个体想法付诸实践,实现“身心一体”的活动学习。
二、跨学科主题活动“欢乐购物街”的设计
(一)主题分析
跨学科主题活动“欢乐购物街”是一个集数学、语文、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二年级开展。教师通过模拟真实的购物情境,设计了四个主要环节:认识人民币,筹备、开展购物街活动,小小探究家——人民币知识的分享,爱护人民币及活动交流与反思。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多学科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经历认识人民币、定价、付钱、找钱等具体活动,围绕人民币发现、提出、分析、感悟货币的价值,培养学生的量感、应用意识、反思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学习目标
1.在筹备购物街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元、角、分之产的相互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购物情境中,学会付钱、找钱,能清晰表达、交流信息,形成对货币多少的量感。
2.能在活动中发现、提出、解决与货币有关的实际问题,并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能在反思交流中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3.能够述说并反思购物过程,对自己或同伴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养成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规划(如下表)
三、跨学科主题活动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融——生活情境,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欢乐购物街”跨学科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人民币,经历了真实的购物活动,从“筹备购物街活动”到“开展购物街活动”,再到“探究人民币的秘密”,最后是活动交流、总结,学生都是在生活情境中用人民币实行真买卖,在货币与物品的交换中,加深对货币单位及其关系、加减法运算及其意义的理解,形成初步的量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应用意识、数据意识、反思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二)合——学科资源,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
整合学科资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之间的融合与贯通。“欢乐购物街”主题活动,采用了嵌入式的整合,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了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经历认识人民币、定价、付钱、找钱等具体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实践中,考虑到数学知识自身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与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围绕人民币发现、提出问题,在真实有趣的亲身经历中了解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让学生自己悟出是如何得到多种付钱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合理建构知识体系,把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在活动过程中,不但让学生了解了货币的意义,感悟了货币的价值,还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应用意识、反思意识及金融素养等,树立了勤俭节约的意识。
(三)探——生活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跨学科主题活动强调实践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人民币认识时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并在课下查找资料获取解决问题的信息。这些问题指向了人民币外观设计、编号、防伪、盲文等多个方面,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人民币上的祖国河山及隐藏的秘密;针对“为什么人民币上会有国徽”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法定货币的意义,懂得爱护人民币是爱护国家公共财物、维护国家形象的具体表现,并能总结爱护人民币的具体做法;对“古人如何使用铜钱、如何换算”等问题的继续思考和探究,则会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货币发展史的认识,进一步感悟货币的价值。有效的交流能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沟通,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评——活动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持久的兴趣和热情。学习动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还直接影响其学习结果。
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生共同设定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确保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相一致。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通过差异性评价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学习兴趣。
3.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根据学生情况优良搭配,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跨学科主题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通过实施跨学科主题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跨学科主题活动这一有效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