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2025-01-26陈春景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技能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有必要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STEAM教育理念结合PBL教学模式,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PBL教学模式通过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
一、STEAM理念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1.STEAM理念概述
STEAM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多学科的有机融合。该理念的核心在于鼓励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过于侧重技能操作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STEAM理念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将STEAM理念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整合,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提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4.PBL教学模式在STEAM理念下的适用性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此教学模式与STEAM理念高度契合,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实现跨学科的教学目标。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可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提升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二、STEAM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与原则
1.教学目标设计
在STEAM理念指导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跨学科知识整合目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设计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授编程时,可引入数学中的算法概念,让学生理解编程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STEAM理念下,教师应通过设置真实、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例如,可组织学生开展以“智能家居设计”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目标。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创新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教学原则确立
为以确保STEAM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实施,需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情境性原则: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精心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情境。情境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实际经验。
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STEAM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此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可设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或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和完成。
小组合作性原则:强化小组合作与探究。小组合作是STEAM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组并明确分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以形成积极的团队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如可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或合作项目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评价多元化原则:注重评价的全面性与多样性。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并从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其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自我。
三、PBL教学模式在STEAM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PBL教学模式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着重于学生在真实情景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此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
2.基于PBL的STEAM信息技术教学流程
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从构建问题情境导入、确立学习任务、自主探究、独立研究、小组合作、协同解决问题、作品设计与制作、展示与评价等流程构建PBL项目化学习。
3.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以下是两个基于PBL教学模式和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一:“画册动画制作”项目教学
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展示精彩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动画制作流程,明确学习任务。学生独立探索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简单制作。在小组合作阶段,共同设计并制作一部创意动画;通过成果展示与多元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案例二:“班级电子杂志制作”跨学科项目
本案例结合文学与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制作一份具有文学美感的电子杂志。通过展示优秀电子杂志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学生独立探索电子杂志的制作技巧,包括本文选取、版面设计等。小组合作阶段,共同确定杂志主题与风格,并完成制作;通过成果展示与经验分享,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4.案例的数据分析与反思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实践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发现:在动画制作项目中,9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础动画制作,80%的小组能够创作出创意动画作品;在电子杂志制作项目中,75%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子杂志制作技巧,85%的小组制作的电子杂志受到同学们的好评;PBL教学模式在STEAM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和小组合作分工不均等问题。基于此类问题,教师可采取个性化学习支持和小组合作监控等策略进行改进。
四、STEAM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1.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为全面评估STEAM理念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学生作品评价: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了详细评价,包括创新性、实用性、技术难度和团队协作等方面;邀请行业专家和教师进行点评,为学生提供专业反馈。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培养其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观察与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持续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2.教学效果的数据分析与反思
通过对学生作品、自评互评结果以及教师观察记录的综合分析发现:在跨学科知识掌握方面,85%的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方面,90%的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发展方面,75%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积极的思维创新,而80%的小组能够高效协作完成任务。
STEAM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仍存在部分学生跨学科学习适应性不足和小组合作参与度不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进一步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渗透,优化小组合作机制,并提升教师自身的跨学科素养和能力;将继续探索和完善STEAM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