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美版的初中美术项目化作业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实践探究
2025-01-26杨俊喜
项目化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紧扣教材内容,突出审美主题;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创作灵感;强调过程体验,注重审美感悟”为原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审美观念与艺术理解能力正处于关键发展时期。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项目化作业的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探究基于人美版的初中美术项目化作业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探讨基于人美版初中美术项目化作业的实施策略,以达到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审美兴趣
在项目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感知能力。
以人美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民间工艺品制作”为例,首先,在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教室中布置一个小型的民间工艺品展览角,摆放精美的剪纸、色彩斑斓的风筝、栩栩如生的面塑等民间工艺品。上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来到展览角,让他们近距离观察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审美兴趣被初步激发。接着,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讲述一个关于民间工艺品传承的故事。比如,讲述一位老艺人一生致力于制作某种民间工艺品,如何将这门手艺传承下来,以及这种工艺品在当地民间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民间工艺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审美认知也得到了拓展。然后,教师宣布本次的项目化作业是分组制作一件民间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各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民间工艺品进行尝试制作。例如,有的小组选择制作剪纸,教师就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精美的剪纸图案,并播放剪纸的制作过程视频,为学生创设学习剪纸技艺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认真观察、模仿,尝试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民间工艺品集市的情境,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作品摆放出来展示并售卖(模拟),其他小组的同学则作为顾客来欣赏和评价。
二、小组合作,促进审美交流
小组合作是项目化作业中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例如,在人美版九年级下册第6课关于“体育场馆设计”项目化作业,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开始进行资料收集,有的小组通过网络查找世界著名体育场馆的图片和相关信息,如北京鸟巢等,在收集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对不同体育场馆的造型美、结构美有了初步认识,并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接着进入设计阶段,小组内成员根据收集的资料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意构思。有的成员提出要设计一个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体育场馆,采用大量的绿植装饰外观;有的则认为场馆的内部空间布局要注重观众的观赛体验。大家通过交流和协商,不断完善设计方案。然后是模型制作阶段,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制作场馆的主体结构,有的负责装饰。在制作中,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怎样使模型更稳固,色彩如何搭配更美观等,通过小组讨论和尝试找到解决办法。例如,对于色彩搭配,大家争论不休,最终通过对比不同方案在整体效果上的差异,选择了最合适的色彩组合。最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交流。
三、创作实践,提升审美素养
创作实践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项目化作业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
例如,以八年级下册第8课“色彩风景画”项目为例,首先,在项目开展初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著名的色彩风景画作品,如梵高的《星月夜》、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构图的特点以及所传达出的情感氛围。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色彩风景画的魅力有了初步的感受,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实地观察自然景色中的色彩变化,如花朵的鲜艳色彩、树叶的不同绿色调、天空在不同时段的色彩差异等,培养他们对真实色彩的感知能力。然后进入创作阶段,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在校园花园中观察到的景色进行色彩风景画创作。有的小组选择描绘清晨阳光下的花园,他们运用了明亮的黄色和橙色来表现阳光,用淡蓝色来描绘天空,绿色来刻画草地和树叶,通过色彩的搭配营造出一种清新、生机勃勃的氛围。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不断调整画面。
四、多元评价,注重审美反馈
评价是项目化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10课“布置理想的家居”项目中,教师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理想的家居布置方案。有的小组设计了现代简约风格的家居,强调简洁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彩;有的小组则选择了复古风格,注重家具的质感和细节。在评价环节,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评。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色彩搭配思路以及空间布局的考虑等。例如,一个小组提到他们选择白色和木色为主色调是为了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并且认为自己在空间利用上比较合理,如在小卧室设计了多功能的收纳家具。二是学生互评。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的同学认为某个小组的客厅沙发颜色与整体风格不太协调,应该选择更柔和的色调;有的同学则赞赏某些小组在细节装饰上的创意,如在墙上挂了独特的艺术画作。三是教师评价。教师从专业的美术角度,如色彩搭配的和谐度、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创意的新颖性等方面进行点评和反馈。教师指出一些小组在色彩过渡上可以更自然,并且鼓励学生多参考一些优秀的家居设计案例来提升审美水平。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