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睿智的学校中层管理者
2025-01-26徐仁朝
遇到问题后如何组织、协调和有效应对?这是每一个管理者的必修课。下面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学校中层管理者开展工作的有效举措。
一、改变自己比要求他人更重要
作为学校管理层,不说空话、不说不着边际的话,业务贵在精和专。首先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做课堂教学改革理念、理论的推进者,做课堂学习的引领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协调者,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高效,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相互成就的幸福乐园。
面对心理有偏差和行为异常的学生时,面对家长没空陪伴和管教孩子却喜欢指责老师时,我们要与教师产生共情,及时理解和宽慰他们。如果说学校管理有高明者,笔者认为就是做好教师的听众。如班风、学风不到位、不到点时,学校管理者应该听取班主任分析,肯定他们的思路和付出,也要精准指明问题所在,与其商量式沟通和征求意见。这样一来,中层干部提出的改进举措自然会得到最大力度的实施。而得到学校管理层全面尊重的班主任也会努力带班,尽本职、尽职道、尽师道,这就是信任和尊重的作用。
二、身正是影响他人最有效的钥匙
学校中层管理干部要重视正风正己,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推行教育家精神办学的今天,身正是学校管理者影响他人最有效的钥匙。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笔者认为学校中层干部一定要先做到,还要比普通教师做得更好!会上强调的要求,应先审视自己和教师能不能达成,不可过高要求也不能放任松懈,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实上,学校考勤和评优评先的开展情况,就是学校管理干部规矩意识的最好体现。
三、做“学、思、悟、透”的管理者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认清教育强国建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学校中层管理者要深研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要深思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准确凝练出教育教学思想,引领教师领悟办学方向和开展教育教学,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和专业学校管理者。
1.深学。做学校管理,第一位是学习,学深学校管理学和名校成长路径。学习与人相处之道,说好赞美话,说好学校办学的成长故事,分享自己的幸福教育故事。学习是让自己保持信心、信念强大的有效路径,还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精神,不断努力、积极进取,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思辨。管理即精准辨别,学校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精准辨别之能力。首要是听,听取师生意见、听取校长室和社会层面之呼唤。其次是看,看人,看到努力之人要表扬;看事,看到不足之处,当即纠正;看成效,看到付出了但成效有偏差,要优化方法和加大监督考评。最后是取舍,都说学校管理最难的是取和舍,中层管理者经常要面对取舍,应学会辨别对错、大小和优劣,保证眼明心亮、思路清晰。
3.悟道。学校中层管理者要站稳教育立场。一个中心,即课堂中心;二个主体,即学生主体、树人主体;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社会层面应传承优良家风家教、做文明使者,学校层面要注重创新思维、习惯习性和能力素养的培养。悟道还体现在,找准学校管理门道,精准把握共事同仁的品性和处事风格,扬人所长、避人之短,会调动人的积极性,会激励人,能带好一个团队,画出一个团队的“同心圆”。
4.通透。通透不是消极和看透,这里指的是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规律,全面认识管理主体“人”的共性问题,做一名“清澈”的学校管理者。谁都不希望被管,管理者可选择放和引,让大家朝着共同目标前进;谁都不会轻易服输,那就大张旗鼓立榜样,给各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找成功办法,让大家学习和比拼;老师都是可塑造的人,只要提供机会、平台,他们就能够更快地进步。
一个好的学校管理者,要在站位和眼界、格局和胸怀、责任和意识等方面成为行家。让我们做一名会激励人、会成事、会来事的学校中层管理者,用信任和专业打动学生和教师。管理不是管人,是影响人、引领人、服务人。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