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跨学科素材的关联策略

2025-01-26娄甜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跨学科语篇关联

摘要当前,推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加强学科交融,促进学科关联性学习已然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树立跨学科意识,培育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融合跨学科素材,能够有效促进儿童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儿童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彰显跨学科学习的的功能与价值。结合具体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提出建立关联、指向关联、审视关联的跨学科素材融合策略,以期发挥跨学科素材的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

关"键"词跨学科素材;阅读教学;关联性学习;小学英语

引用格式娄甜.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跨学科素材的关联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5(02):56-5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本着“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1]。同时,《课程标准》也指出英语教材虽是英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约,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2]。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加强学科交融,促进学科关联性学习,教师应树立跨学科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积极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笔者尝试将跨学科素材应用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横向资源的利用实现跨学科的意义联结,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英语阅读课堂。

跨学科素材涵盖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思维方式以及概念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提供跨学科知识素材,才能促进跨学科融合,有效推动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融合跨学科素材的阅读教学即通过一个文本,借助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与内容、知识与方法等素材资源,编织有意义的综合的知识和能力网络,让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探究,获得深刻理解[3],其核心是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建立主学科与被跨学科的“关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跨学科素材要求教师以英语学科为主阵地,打破学科壁垒[4],将孤立、零散、无序的跨学科知识进行逻辑关联和意义关联,促进跨学科结构化知识的形成,从而实现从“散点学习”走向“系统整合”,促进儿童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从“被动阅读”走向“自主建构”,提高儿童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学科本位”走向“育人本位”,彰显跨学科融合的功能与价值。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6Mye-friendStorytime阅读教学的跨学科素材融合设计为例,谈谈具体实施策略。

一、建立关联:指向跨学科素材融合的核心价值

关联是指相关要素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相关性的结构关系,此结构关系的核心是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5]。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合跨学科素材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运用关联视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观念进行融合,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融合跨学科素材进行有效关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分析。

1.基于语篇内容,锚定探究主题

主题作为课程六要素的核心要素,是关联所有学习活动的核心和纽带,而主题的确定要依托于对语篇的分析。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研读语篇内容,锚定探究主题。根据《课程标准》对主题的设定,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涉及三大主题群,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每个主题群下又涉及多个子主题群。以本课语篇内容分析为例,文本情境为LiuTao找好朋友WangBing一起去操场踢足球,而WangBing正在给他的英国网友Peter发送一封电子邮件,随后两人就Peter的年龄、国籍、语言、兴趣爱好等情况展开对话。该语篇属于“人与社会”主题群,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语言与文化”等子主题。教师可围绕“Friendship”这一主题进行“Theworldissomuchfunwithfriends.Cherishourfriendship,enjoyourlife.”的主题意义探究。

2.基于主题探究,确定关联素材

学习主题关联着学习内容及资源的选择。在确定以“Friendship”作为阅读主题之后,教师可思考与“友谊”相关的资源作为关联素材。在进行跨学科素材选取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本末倒置,弱化语篇的主体地位,应从众多素材中进行适切选取,非必要不采用。基于对主题及语篇内容的分析,本文可涉及的跨学科素材包含历史、语文、信息技术、人文地理等,同时还可关联影视作品如《长安三万里》、社会事件(杭州亚运会等)等素材进行多模态资源的创作。

3.基于关联要素,明晰学习目标

探究主题、所跨学科确定后,教师应当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须秉持“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进行设定,使其能够有效指导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施。基于上述主题及所跨学科分析,本课可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1)正确运用一般疑问句或特殊疑问句询问并了解人物信息,能初步运用本单元句型谈论朋友的年龄、学科、国籍、能力、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等话题。

(2)通过阅读从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基于阅读任务及结构化导图形成综合语言表达及应用能力。

(3)感知、了解、谈论有关朋友的相关话题,如朋友的类型,不同时期的交流特点,如何了解和介绍朋友,并能基于文本人物背景感知、了解不同的文化,产生结交不同国家朋友的意愿,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二、指向关联:探索跨学科素材融合的实施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合跨学科素材,促进整体阅读观的形成,教师可尝试在阅读开篇处关联跨学科素材进行情境创设,在语言难点处关联释义,在信息关联处拓宽学习视域,在认知盲区处答疑解惑,亦可在意义探究处添彩。

1.在阅读开篇处“创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的语言学习离不开情境创设,而情境的创设需要从儿童真实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出发,通过对链接学生生活实际的跨学科素材的有效利用,搭建认知桥梁,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宣传片段作为导入,引出“Friendship”这一主题,感受古代“以诗会友”的交友文化,并通过对描写友谊的诗词赏析,感受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师生由此梳理从古至今的通讯方式变化及不同时期流行的交友形式,自然过渡到学生熟悉的“e-friend”话题,进而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论网友的交流方式,如微信、QQ、微博及E-mail等。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呈现了历史故事、语文诗词、信息技术等相关素材,并依托问题链层层深入,为学生创设跨学科融合学习情境,全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在图文互补处“释义”,促进学习理解

阅读是获取信息、拓展视野、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进行意义探究的输入过程。在语篇阅读中,学生不可避免会存在信息盲区及语言难点,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图文情境,适时融入相关学科素材,能帮助学生顺利突破学习难点,促进学生对语篇的学习理解。

如文本图片中展示LiuTao想要找WangBing踢球,WangBing回应“Waitaminute,LiuTao.Letmesendthisemailfirst.It’stomye-friend.”此处便涉及本课两个重要语言点即“email”和“e-friend”,一个是交友方式,一个是交友类型。对于“e-friend”,通过读前对交友方式的梳理,学生对WangBing和LiuTao的关系已有正确的认知。对于“email”,图中虽展示了WangBing打电脑的场景,但是电脑页面并不清楚,无法与“email”进行链接,因此教师适时出示清晰的邮件页面,并结合邮件功能及界面,自然拓展“writeanemail”及“sendanemail”等表达,此处融合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既自然又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

3.在信息关联处“探知”,拓宽学习场域

阅读的过程亦是信息脉络梳理的过程,但仅仅是信息提取与梳理还不足以发挥文本价值,还需在信息关联处及时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习场域。

以本课读中环节跨学科素材融合为例,通过听、读等任务,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地获取Peter的年龄、国籍、喜欢的学科、兴趣爱好等信息。是否获取这些信息就代表阅读任务的完成?语言学习从来不是以获取问题答案为终极目标的学习,而是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语言与生活的链接,在信息关联处适时补充相关素材,拓宽学习场域。因此,基于Peter的国籍、语言、兴趣爱好等信息,教师通过多模态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适时补充了英国相关背景知识,如国旗、简称、地理位置、著名景点、足球文化、英国课程设置等跨学科素材,并在素材拓展过程中适度探讨,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丰富了语篇的主题内涵。

4.在认知盲区处“增补”,促进认知生长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而存在认知盲区,这些盲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或产生认知困惑。这就需要教师应借助多元素材在这些“盲区”处适时增补,关联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想象和推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认知生长。

以本课为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生对于“网友”这个话题并不陌生,对各类通讯方式也十分了解,尤其是微信、QQ等更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交流方式,但对于email这一通讯方式,学生却不甚了解。因此可能会对WangBing和Peter二人的交往方式产生一定的认知困惑,即“Whydotheyusetheemailway?”基于这一认知困惑,教师适时补充英国流行的通讯方式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帮助学生了解两国流行的通讯方式并不相同,因此不方便用微信、QQ等方式沟通。而email作为世界通用的Internet服务之一,多用于跨国交际及办公领域,因此成为二人沟通的首选交流方式。由此便解答了学生的认知困惑,而对于email更多功能及特点因与文本关联不大,因此不作赘述,可留给学生课后去实践操作。

5.在意义探究处“添彩”,发挥育人价值

整体视域下的学习理念提倡阅读应在主题统领下,综合各个学科,通过学科间的内联与互通,促进阅读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为儿童创造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体验。通过聚焦主题,链接社会生活实践,在意义探究中把不同学科素养彼此关联起来,形成立足学科、关联学科的素养体系,形成跨学科理解,在深度参与的学习活动中,聚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实现教学观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确切转向,有效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

以本课意义探究为例,在语篇阅读过程中,读前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清晰感知单元主题“Friendship”,并能初步谈论相关话题,如朋友的种类,不同时期的交友特点及方式。在读中环节,教师基于文本人物Peter的背景信息补充了许多英国文化背景知识,又在课外绘本融合环节拓展了美国(夏威夷)、日本等国家介绍,帮助学生基于文本人物背景感知、了解不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好像沉浸在对异域风情的向往之中,产生强烈走出去交友的意愿。此时,教师借助一幅动态地球联通图适时总结“With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it’seasierforustogooutsideandcontactpeopleallaroundtheworld.”并借助地图聚焦到中国领土,通过一段涵盖人文、地理、科技、城市、国际活动承办、文化传播活动等素材合成的大美中国的宣传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文化底蕴的深厚,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愿意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此时鼓励学生把握机会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朋友,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好走向世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彰显了友谊之邦的民族自豪感。

三、审视关联:坚守跨学科素材融合的实施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融合跨学科素材是否融得越多越好?融得越深越好?该不该融?如何融?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去思考,要想在阅读教学中有效融合跨学科素材,教师可从以下几个原则去思考和反思。

1.主题引领性原则

主题作为课程六要素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也肩负着价值导向与引领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该不该关联跨学科素材取决于其对主题意义探究的价值,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主题意义,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2.学科主导性原则

学科主导性原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科学习的方向,在阅读教学中关联跨学科素材应确保主学科对相关学科内容与方法的统摄,同时运用并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促进主学科学习。只有坚守学科立场,才不会在跨学科阅读活动中偏离轨道,走入泛化学习的盲区。

3.融合适切性原则

学科知识并非外在于世界的实体,而是理解自我与世界的“材料”和“方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跨学科素材融合,能够有效打破学科藩篱,软化学科边界,解决学科知识碎片化、孤立化以及知识与应用疏离等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融得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应该本着适切性原则,在不脱离英语语言学习本质、语篇主题探究方向的前提下,在情境创生处、语义难点处、信息关联处、认知盲区处和意义探究处适当拓展与延伸,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

4.素养导向性原则

任何学科学习其最终目标都是核心素养的达成,跨学科主题阅读其目标也是让素养落地。因此,教师在进行跨学科素材融合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应遵循素养导向性原则,从素养出发选择适宜的跨学科素材,并围绕跨学科素材设计科学的教学活动。

5.实践探究性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融合跨学科素材还应遵守探究性原则,旨在链接学生真实生活经验,针对真实问题而开展,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进中帮助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培育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通过跨学科阅读实践活动,探究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法,使学科育人与实践育人发挥“1+1>2”的叠加效应。

以上原则不仅适用于阅读开展前的提前思考,亦适用于活动开展后的逆向反思。只有坚持正确的实施原则提前思考,才不会在接下来的设计和实施中无所适从;也只有时时审视与反思,才能在未来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关联跨学科素材,能够有效打破学科壁垒,建立指向真实生活的学科关联,实现从“散点学习”走向“系统整合”、从“被动阅读”走向“自主建构”、从“学科本位”走向“育人本位”的阅读观的转变,促进儿童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儿童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拓宽儿童学习视域,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我们英语教师也应在阅读教学中,深入研读文本内容,寻找跨学科融合的关联点,选取合适的跨学科素材,将其灵活应用到阅读教学中,构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英语阅读课堂新样态。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王颖婷.融合跨学科素材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08):32-37.

[4]崔静梅.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4(20):54-57.

[5]文子怡,林红,敖娜仁图雅,等.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下以关联为核心的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3(08):1-6.

[责任编辑:王颖]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语篇关联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