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
2025-01-24张宇弛
黄师傅是汤包师傅,有名。在扬州地界,好汤包常有,却不长有。好些汤包馆,今年一个味儿,明年一个味儿。或者总店一个味儿,分店一个味儿。
黄师傅的汤包,味道始终如一。
有人问黄师傅,什么时候去宝应开间分店?为了吃一口蟹黄汤包,我们宝应人民每每跨区作战。黄师傅说,这样吧,等我生两个儿子,大儿子留在广陵区,小儿子去宝应县。
别说,黄师傅还真生了两个儿子。
黄师傅包汤包,一包包一年,全年无休。印象中,黄记汤包馆只歇业过三次。头一次是黄家添大儿,再一次是添小儿,第三次就有意思了,第三次是因为小舅子家添儿子。
客人问,老黄师傅做寿你都舍不得关门,怎么小舅子却能让你停业一整天?黄师傅解释,小舅子做猪肉生意,那天弟媳妇在医院生产,小舅子陪产。肉断供了,没有肉,怎么做汤包?说起黄师傅的小舅子,他除了养猪,在附近菜市还有个档口。怎么找?进菜市,往生鲜区,别看门头看幌子,幌子上写着:黑毛猪,黄记蟹黄汤包专供猪肉。
其实吧,要是看仔细了,水产区也有个摊位。幌子上写着:大闸蟹,黄记蟹黄汤包专供螃蟹。
这螃蟹摊,是黄师傅母舅家的产业。黄师傅妈妈姓许,这家叫许记大闸蟹。黄师傅老婆姓周,那家叫周记黑毛猪。
可巧了,这黄、许、周三家都是安徽人。想当年黄师傅的爷爷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从徽州到扬州,靠卖早点过活。后来,黄师傅的爷爷做主,跟许家结了亲,从此,汤包中的蟹味品质如一。再往后,黄师傅的爸爸做主,跟周家结了亲,从此,汤包中的肉味品质如一。
这种关系如同铁三角,具有稳定性。
黄师傅的大儿可就没有这么稳定,他是出了名的调皮。那天,周末一早,大儿趴在柜台上画画,没多久,坐不住了,跑进后厨。后厨是黄师傅的命,儿子也不能随便撒野。黄师傅丢给儿子一团面,让他自己一边玩去。
大儿依葫芦画瓢。过了会儿,他掌心捧了只汤包,得意洋洋,要跟黄师傅比一比。别瞧他人小,包子包得薄皮大馅十八个褶,有模有样。为了这只包子,黄师傅单独码上了一只笼屉。
大儿嘻嘻笑着:“好吃吧?我还包了一个呢。”
黄师傅到处找:“哪呢?”
大儿捂着嘴。另一只汤包被他混入了其他笼屉中,早不知进了哪个刁嘴老饕的肚子。
那年大儿六岁。
为了这聪慧过人又调皮捣蛋的孩子,黄师傅没少和爱人起争执。黄师傅希望孩子将来可以继承自己的手艺,将“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延续下去。黄师傅老婆周兰却认为时代变了,孩子读书更重要。
每次吵到这儿,周兰都会拿出杀手锏,她说,你爷爷要是当年死守着一亩三分地,你现在还在老家插秧呢。大儿是棵好苗,长熟了也要走出去。听到这话,黄师傅就不吱声了。
幸好生了两个儿子,总归有一个能守住产业。只可惜委屈了宝应县的老饕们,小儿长大后去宝应开分店的希望基本破灭。
要说夫妻俩这么多年,数得过来的大吵,只有三次。头一次,那年五一劳动节,大儿过生日,周兰希望汤包馆关门一天,一家人去动物园。可黄师傅忙到收摊也未提一字。末了,黄师傅带着周兰,带着大儿,回了趟周兰娘家。干吗呢?喂猪,算是看动物了。
再一次,有年十一长假,小儿过生日。黄师傅带着周兰,带着大儿小儿,去了趟自己母舅家。干吗呢?捞螃蟹,也算是看动物了。
第三次,也就是这一次。快过年了,黄师傅说,辛苦一整年,要好好休息休息,去广州旅行过春节。周兰这次反倒不希望关门歇业。因为呀,周兰最近迷上了短视频,她觉得过年期间扬州文旅需要他们,全国各地的粉丝更需要他们。看着粉丝们的留言,周兰于心不忍。
最终,粉丝终究是外人。黄师傅一锤定音,说,这么多年来亏待孩子了,这次要带孩子去见见世面,去广州,去广州长隆动物园。
年初三,起了个早,准备先喝早茶,再乘地铁去长隆。走到一间虾饺铺门口,一家人愣在那儿。虾饺铺竟然没开门。
周兰纳闷,埋怨说:“你真会挑地方,广州城那么大,非得在这喝早茶?”
黄师傅的小心思只有他自己知道。黄师傅也迷上了短视频。这家刘记虾饺铺粉丝多人气高,他们的视频,想刷不到都难。据黄师傅深入研究,这家铺子深得粤菜精髓,传统老字号,无分店,品类繁多,又以虾饺最为著名。不仅如此,一张菜单,半页赓续传统,半页融合创新。尤其是那些创新菜,给了黄师傅很多启发。
可惜了,没吃着。黄师傅带着不舍,带着老婆孩子离开虾饺铺。地铁上,黄师傅掏出手机,找到刘记虾饺铺的账号,发现账号两天没更新。黄师傅想留个言,或者发个私信问一问。
再一看。自家的账号下有条留言,甚是醒目。
贵店明天开门吗——刘记虾饺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