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牌楼杂谈
2025-01-24张永和
牌楼,一提到它便勾起我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我住在前门外东珠市口西口,距离繁华的商业区前门大街和硕大壮观的“五牌楼”,仅仅一步之遥,故此这条大街和几柱冲天的五牌楼,可是没少光顾。逛前门大街,一是冲街上当间路西的大栅栏胡同去的,因为那里有不少老戏园子,路南的三庆园和路北的庆乐园、广德楼,不光看戏还看电影。门框胡同里的同乐影院,看韩兰根、殷秀岑一瘦一胖两个影星的滑稽片。再有西头路南的大观楼影院,那时演的是美国武侠片“泰山系列”,打得七荤八素,有时还吓得毛骨悚然闭上了眼睛,可只要换了新片,还耐不住跑去看。
再一个还是冲大街路东的鲜鱼口胡同去的,因为街当中间有个华乐园,后来改名大众剧场。周六、周日,主要是看中国戏校小科班的日场戏。戏看完了,出鲜鱼口,奔胡同西口的“都一处”饭庄子,吃几个烧麦,然后再北行就到了鼎鼎大名“五牌楼”根底下了,路东有个林姓福建人开设的庆林春茶叶铺,花五分钱买一包小叶茶,香喷喷的,回家献上,也免去家长对我半天不在家的申斥。这茶叶铺的老板,爱文艺,他的儿子就是话剧艺术家林连昆。再往北走,眼看要和这座五牌楼撞在一起了,路东有老字号大北照相馆,我一定要走到大北照相馆的橱窗前看一看,这个橱窗里经常摆放一些京剧艺术家的戏装或便装照片。每次来,都希望有眼福,看到橱窗里又换了新的艺术家的照片,那是很大的收获。
历史悠久的牌楼
牌楼也有人管它叫牌坊,但它们还是有些区别的。牌楼是一种装饰性或纪念性的建筑物,其主要特征是由四个或六个并列的柱子构成,上面有檐,形成门洞式的结构。前面提到的老北京的五牌楼,就是由六根油漆彩画的木头柱子高高竖立起来,插入下面坚固的雕刻花纹的石墩子里面,柱子之间是木制的横梁,也都是油漆彩画,上面还有类似屋顶的檐头。五牌楼的五个门洞比较宽阔,当年可以通行有轨电车和小汽车,但是也曾险遭覆灭。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使前门这条商业街上诸多车辆和如织的行人交通更加顺畅,也曾将此牌楼拆除。而在2008年,本着保存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体现文化自信,又重新复建前门大街的这座五牌楼。复建后的这座老牌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油彩花绘一如往昔,但色彩更艳丽明亮、辉煌大气。而前门大街也改成步行街,汽车甚至自行车一律禁行。
老北京还建有单牌楼和四牌楼,西单路口有单牌楼,由四根竖立木柱组建而成,三个门洞,上有檐头。东单路口也有个单牌楼,通过两个单牌楼再往北走,西四和东四十字路口,各有相同的四柱三洞的四个牌楼,故又名四牌楼。西城和东城的为了加以区别,单牌楼和四牌楼前面各加西或东一个字。这几座牌楼为了交通便利,也在20世纪50年代初给挪了挪窝,整个拆了。还有长安街上,天安门左右的府右街和王府井口上的两牌楼,同时给一锅端,最后复建到陶然亭公园内,在水明如镜的湖畔,伫立着俯看游人,更添一番风景。
牌楼多建于大街巷口最显眼的地方。除此之外,大凡名胜之地、著名庙宇、陵墓、园林或皇宫府苑等地方,大都门前建有牌楼,一般作为装饰品。此外,也用于褒奖节孝、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等突出人物。
牌楼的材质多种多样,包括木头、玉石、砖木、琉璃等,每种材质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格。此外,牌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大的庆祝活动中,人们也会用竹竿、木料等扎彩搭成临时的牌楼,以增添节日的喜庆。什么时候有的牌楼?那可早了去了。牌楼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最初是作为旌表节孝的纪念物而存在的。牌楼起源于大的宅门内,后来逐渐从宅门中分离出来,建于大街,成为古时候划分民居区域的标志。
还有一种说法,牌楼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纪,也即宋朝时,可见牌楼的渊源是老老年的事啦。随着时间的推移,牌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标志、表彰、纪念和装饰等多种功能的建筑,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被利用的牌坊
再说牌楼和牌坊的些小区别。首先,牌楼多有指示性的,说明某个名胜之地或宫殿、庙宇,街巷即在此地。而牌坊则负有重大使命,常常以旌表某人、其地为主,似更有些庄严、名利性质。还有,牌楼都是木柱子,头上有屋檐样的檐头,而牌坊基本上都是由厚重的名贵石料组成,没有檐头,横梁上刻有匾额,全是溢美之词,如果是皇家或官府旌表某个贞妇烈女的“贞节”牌坊,则写有什么“节烈千秋”“松节冰心”等等歌颂之词。这个建筑物倒是很美,但是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到了明清两代,倡导程朱理学,把妇人的贞节提高到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大肆歌颂封建礼教,极力提倡妇女守寡期间,不管年岁长幼,一律守身不嫁,泯灭人性达到顶峰。
20世纪50年代,剧作家陈仁鉴改编的莆仙戏《团圆之后》,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伦理吃人的事实。这个戏讲述了新科状元施佾生为其守寡的母亲叶氏请来“贞节牌坊”的故事。实际上,施佾生之母叶氏与旧情人郑司成重逢后暗中往来,竟被知府杜国忠发现。叶氏为保儿子声誉自缢,新娘柳氏为维护婆婆名节自认忤逆逼死婆婆,后被收监。施佾生在得知真相后陷入痛苦与矛盾,最终与实际是其父的郑司成同时悲愤自尽。它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一座贞节牌坊引来全家的覆灭。此剧曾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珍贵的琉璃牌坊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老北京的琉璃牌坊。这种牌坊的材质,那可是各种牌坊中最贵重的。它是一种以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为原料,通过高温烧制而成的稀有装饰品。其色彩流云绚烂,晶莹剔透,各种色彩夺人二目。中国古代制作琉璃的最初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后制成。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称之为“五色石”。由于古代民间很难得到琉璃,因此琉璃甚至比玉石还要珍贵。原因之一是琉璃的制作工艺太复杂,通常需要在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烧制。常见的琉璃种类包括手工琉璃和脱蜡琉璃等。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尤为复杂,需要在14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烧制,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能前功尽弃,以失败告终,可见其难度之大。因此它的成品比较少见,主要用于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但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却发挥了较大作用。琉璃的重要装饰构件,常用于宫殿、庙宇、陵寝等庄严肃穆之地,成为重要的装饰构件,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牌坊上,往往能见其真面目。老北京现存的琉璃牌坊不多,著名的有十处。据文字记载为:
一、东岳庙琉璃牌坊:位于朝阳门外,是砖石结构琉璃牌坊。
二、国子监琉璃牌坊:位于皇帝讲学宫殿“辟雍”前面,是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
三、卧佛寺琉璃牌坊:位于西山卧佛寺,具有精美的琉璃工艺。
四、颐和园智慧海琉璃牌坊:位于排云殿上方,智慧海无梁殿前。
五、北海西天梵境——大西天琉璃牌坊。
六、香山昭庙琉璃牌坊:位于香山公园内的昭庙前,额题镌刻着汉、满、蒙、藏四种文字。
七至十、北海小西天琉璃牌坊:共有四座,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些就基本涵概了北京的十座琉璃牌坊。这些琉璃牌坊不仅是北京的瑰宝,也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瑰宝,不仅美艳夺目,而且富有历史文化深刻内蕴,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极具观赏价值。
这十座琉璃牌坊,我最熟的是东岳庙对面的那座巍峨高耸的琉璃牌坊。这座牌坊在朝阳门外神路街上路南,后面就是日坛的北门。上世纪50年代初,我上初中时,经常跑去朝阳门外神路街,因为这地方有几家小戏园子。大街北一家较大的叫朝阳剧场,大街南还有一家较小的似乎叫群众剧场,年深日久记不太准了。小戏园子也常来大演员,比如,我就在南边的小戏园子,看过四小名旦宋德珠领衔演出的《穆桂英大破洪州》,他扮演后部的穆桂英,虽然当时他已经很瘦,但后面扎着大靠和辽兵的开打,还是很精彩,跑起圆场来,很快很稳,背上的靠旗纹丝不动,我们都给叫好鼓劲。
因为去看戏,常常路过这座东岳庙的琉璃牌坊,当时就觉得这牌楼这么壮观大气,好大的气场,令我常在牌坊下流连忘返,甚至用手去抚摸那些坚硬的石柱,(那时牌坊前还没有安放栅栏),抬头仰望那三座高高的门楼,和黄绿相间雕刻着各种叫不上名的彩绘花朵的琉璃砖。特别是上面的匾额,写着“永延帝祚”,尚不懂是什么意思,心中总有一丝悬念。最近为写这篇文章,查资料,方得知该牌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到现在近四百二十年而未毁,真可以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了。而“永延帝祚”的意思,我也早已经弄明白,就是要东岳大帝保佑明朝江山永远存在,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曾有传说,匾额上的字是明代大奸臣严嵩所写,而实际上严嵩死于该牌坊建造之前,这简直成了相声里的包袱。
综上所述,可见牌楼也好,牌坊也罢,虽然是旧时的产物,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蕴和悠久的历史信息,同时又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它们的存在,也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