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党建+文化”融合路径的构建

2025-01-24张妙仙邹丽娜廖治朱忧欢刘靖滢

中国集体经济 2025年4期
关键词:扎根理论党建企业文化

摘要: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有效促进党建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发展,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党建+文化”融合路径的研究依然不足。研究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办法,以L市烟草公司H县分公司为例,探究国有企业“党建+文化”的融合路径,明晰“党建+文化”融合的内涵,构建“利益聚合—落地执行—考核提升”循环发展的“党建+文化”融合路径,分析融合过程中的理念融合、管理融合、实施融合、传播融合、考核融合、改进融合等六大关键行动,为国有企业推进“党建+文化”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引。

关键词:党建;企业文化;国有企业;扎根理论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的核心地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发挥其独特性和优越性,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有待破解的现实且迫切的研究课题。

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企业竞争力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管理手段。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倾向于软实力之间的竞争,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企业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抓手,那么,党建工作是否可以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进而发展为更有效的管理手段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现有的研究认为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土壤(马智杰,2023)。一方面,二者具有融合的基础,在工作对象、工作目的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共同点(曹祥生,2012),并具有互补性和共生性,即党建依赖企业文化的创新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又对企业文化具有引领作用(周秀红,2011)。另外一方面,二者的融合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在提升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发展动力、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国企创新发展、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求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李双平,2022;王欣,2023;张慧慧,2022)。尽管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已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认可,然而,有关二者如何实现有效融合?具体的融合路径是什么?现有研究仍无法给出成熟的理论解释,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界需求。

L市烟草公司H县分公司(以下简称“H县分公司”)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耕“党建+文化”融合实践的探索,逐渐摸索出契合国有企业的“党建+文化”的融合路径,并且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研究在系统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H县分公司为例,运用扎根理论探索国有企业“党建+文化”融合路径的构建,以期推动国有企业软实力建设,为国有企业“党建+文化”的融合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二、文献综述

(一)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内涵

党建工作指党内部的建设工作,通过武装人、带动人、凝聚人把党的“六大建设”落到实处(杨莉,2023),引领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陆冰洋,2023)。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与遵循的,具备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及其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及企业对外形象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总和(Hofstede,1990),能够帮助改善和优化管理,由内到外地促进企业朝着既定战略目标迈进(李双平,2022)。

现有研究从“单向”及“双向”两个角度探究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关系。“单向”视角强调党建对企业文化的引领与促进作用,突出党建工作的单向“融入”。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和基层职工强化文化自信、认同及深化思想政治修养的重要途径(张鹏,2022),能够充当企业软实力中的价值导向,促进企业文化的正向发展,使企业文化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凝聚力不断得到提升,实现对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资源补充(黄金玥,2023)。“双向”视角在单向度视角的基础上补充了企业文化对党建工作的“反哺”作用,强调二者的“融合”。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互补性与共生性,二者相结合,将会事半功倍(曹祥生,2012)。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能够在融合的过程中相互促进(马尚尚,2023;何旭,2023)。

基于此,我们认为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目标融合,即党建工作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同向;二是行动融合,即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在组织管理、行动实施等方面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三是效果融合,即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分别吸纳彼此所特有的优势持续激发融合的动力,产生单因素发展难以产出的成效,最终实现“1+1gt;2”的效果。

(二)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

现有研究已就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了共识,并开始探索二者融合的路径。

何旭(2023)提出理念融合、机制融合、行为融合是保障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戴建忠(2022)以江苏苏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例,从明确“党建+文化”工作定位、创建“党建+文化”特色品牌、拓宽“党建+文化”融合渠道、完善“党建+文化”制度建设、提高“党建+文化”融合效能、不断强化国企党建与文化繁荣的共生效应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党建+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杨光(2022)从发挥党的先进引领作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开展丰富党组织活动、促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四个方面探究了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融合的具体路径。周超(2022)以烟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从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建立党政工作机制,以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方面提出了促进烟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互促的具体对策。牛宏亮(2021)认为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为:坚持用党的政治优势为企业文化铸魂;坚持用党的组织优势为企业文化强基;坚持塑造特色党建品牌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坚持用党的作风优势为企业文化保驾护航。

综上可知,有关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的研究尚处在探索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对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的理解纷繁不一,缺乏系统性研究,研究结论呈现出碎片化特点。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是从顶层设计到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融合,有关融合的具体过程、关键行动等问题都鲜有研究涉及,尚待进一步探索。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研究以主观性研究为主,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有待创新研究方法以提升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方法

基于“党建+文化”融合过程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参与主体的多元性,相较于强调关系研究的量化范式而言,质性研究更能够帮助识别党建与文化融合的动态过程,挖掘其内在的理论逻辑。

具体而言,研究将以扎根理论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构理论模型。扎根理论是从资料中建立理论的特殊方法论(Strauss,1987),是一个不断从事实到实质理论,再到形式理论推演的理论建构过程(陈向明,1999),适用于研究角度较新而现有文献较少的研究问题(宋耘等,2022)。在此基础上,研究遵循Strauss和Corbin(1997)提出的程序化扎根思路,借助分析软件Nvivo12,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对资料进行范畴提炼与归纳,逐步确立概念、范畴与类属并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继而建构理论框架(Strauss,1990)。

(二)案例选择与介绍

1.案例选取依据。参照张霞和毛基业(2012)的做法,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将H县分公司“党建+文化”融合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原因如下:第一,H县分公司作为基层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能够为研究“党建+文化”的融合路径提供有效链接研究问题与研究结论的证据链,符合研究的目的;第二,当前烟草企业的“党建+文化”融合实践大多停留于理念层面,而H县分公司实现了“党建+文化”融合的实践落地,能够凝练出一套可供参考的理论工具供国有企业参考;第三,本文的研究成员主要来自H县分公司,对于案例所涉及主体均有直接联系,有利于深入获取相关资源,配合三角验证开展。

2.案例背景介绍。H县分公司成立于1984年7月,是L市公司的子公司,主要承担辖区的卷烟销售和烟草专卖行政管理职责。当前,H县分公司共有员工117人,其中党员59人,占比超过50%,决策层党员比例则达到了100%。作为基层国有企业,H县分公司始终坚持党委领航,积极履行国有企业三大责任;同时,作为L市公司企业文化宣贯落地的具体实施单位,H县分公司秉承了L市公司独具特色的“顾客永远第一”的使命,以及以“智圆行方,造福一方”的企业价值观为支撑的“方”文化体系,积极探索与实施“党建+文化”的融合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确立了“党建+文化”融合目标、开拓了“党建+文化”融合渠道、打造了“党建+文化”融合品牌、构建了“党建+文化”融合制度、提升了“党建+文化”融合效能。

四、资料收集与分析

(一)资料收集

研究围绕“国有企业‘党建+文化’融合路径”的主题展开,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案例信息、数据和有关素材,依据三角验证的方法保证研究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Whitehead,2003)。数据收集方法包括:一是半结构化访谈。针对H县分公司“党建+文化”融合实践中的不同主体设置了不同的访谈提纲,并遵循逐步深入的原则对每人进行了约30分钟的访谈。二是企业内部资料研读。根据案例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原则,从H县分公司共计387份的活动纪要、政策文件等材料中选取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的243份资料进行了研读。三是外部资料收集。从公司官网、媒体报道、行业网站等公开渠道检索与研究案例及核心议题相关的资料28份,以进一步补充证据链。研究将访谈获得的一手资料与既有的二手资料相结合,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资料库(如表1所示)。

(二)资料分析

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遵循以问题为导向收集数据,边收集边分析的原则,持续地对数据资料与形成概念进行比对,得到反映出概念的维度和性质。为确保扎根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研究成立了编码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高层领导、中层领导、机关骨干及一线员工,通过告知各人员编码规则、进行独立编码以及综合研讨三个阶段,对各成员提炼出的范畴和概念进行整合,以保障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扎根理论的编码过程是渐进式的,具体过程包括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具体操作过程如表2所示。

五、“党建+文化”融合路径的模型构建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将原始资料分解、检视、比较、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以忠实数据原本意味的原则,独立分析各案例组织活动和互动形式,尽量减少主观判断以保证数据的客观性(Corbin,2014)。研究利用Nvivo12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207份(随机抽取原始材料的2/3)资料进行编码操作,按照开放式编码规范,标记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字词、短语和句子,并从中发现概念类属,通过剔除重复、合并同类等方法,归纳出1295条原始语句及对应的初始概念68个,聚拢形成21个初始范畴(见表3)。

(二)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对概念类属进行关联性分析,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并区分主要类属和次要类属,建立主、副范畴之间的联系(李庆瑞和曹现强,2022)。根据主轴编码的规则,对初始概念进行聚类后,研究将开放式编码得到的21个初始范畴整合成6个能够囊括并解释较大范围信息内容的主范畴(见表4)。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从已经形成的概念类属中概括出能够涵盖全部类属的核心范畴,明示数据与新归纳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李志国等,2023)。在上述所得主轴编码的基础上,本阶段采取选择性编码,继续提炼、探讨和验证主范畴的内在关系,采取“故事线”的描述方法和策略来梳理和发现核心范畴。

首先,围绕核心范畴形成的故事线为:国有企业“党建+文化”融合需要以理念融合为基础,让全体员工朝着一致的目标前进,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相应的行为进行理念落地,通过实施相应的考核发现融合过程中的不足,并通过实施改进优化下一轮的融合,实现融合效果的螺旋式上升。因此,研究凝练出了“利益聚合—落地执行—考核提升”的故事线来解释“党建+文化”融合的路径。具体而言,利益聚合包括理念融合和管理融合;落地执行包括实施融合与传播融合;考核提升包括考核融合以及改进融合。基于此,研究构建出了国有企业党建与文化融合的初始模型,揭示党建与文化融合的内在逻辑(如图1所示)。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初始模型建立后,需要进一步检验其理论饱和度。通过用预留的1/3份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中的范畴已相对丰富,并未发现频繁出现的新范畴和新概念,也未从现有范畴中挖掘出新的构成。因此可以认为上述理论模型达到了饱和,研究结论具备良好的信度。

六、“党建+文化”的融合路径阐释

研究以H县分公司的“党建+文化”融合实践为例,经过扎根理论编码分析、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实现了国有企业“党建+文化”融合路径中关键要素的抽取与关系分析,探索出了以“利益聚合—落地执行—考核提升”为三大环节的融合路径,提出理念融合、管理融合、实施融合、传播融合、考核融合、改进融合的六大关键行动。通过三大环节紧密衔接,周而复始,实现融合效果螺旋式改进和提升,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对融合路径的具体阐释如下:

(一)利益聚合——“党建+文化”融合的计划阶段

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将企业利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起来,驱动各方为了实现互利共生而协同行动是关键所在。因此,“党建+文化”融合首先要着眼于企业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聚合,其具体实施路径为“理念融合→管理融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融合是国有企业“党建+文化”融合的首要条件。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建设,其根本目标都在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国有企业更好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国企党建秉承双轨并进更加一以贯之的理念,即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做到两个“一以贯之”的关键在于切实解决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融入问题,而理念融入是基石。H县分公司将国企党建双轨并进更加一以贯之的理念融入“智圆行方,造福一方”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做到两个维护”专题教育、政绩观专题教育,将党的初心和使命与L市公司人的初心和使命融会贯通,同时,奉行“顾客永远第一”的企业使命、努力实现“成为烟草生态链上的优等生”的愿景,引导全体员工树立为烟农、零售客户增收造福的理念,聚合各方利益,做强做优做大L市公司产业。随着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理念不断入脑入心,H县分公司系统地将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创造性融入企业具体经营管理中,构建了“三化”管理制度,即使命职责化、愿景目标化与价值观行为化,为各方利益聚合的实现提供了管理制度保障。

(二)落地执行——“党建+文化”融合的执行阶段

聚焦理念、夯实管理制度是推动“党建+文化”融合的基石,解决行动落实上的融合是推动“党建+文化”融合的关键步骤。将“党建+文化”融合的理念和管理制度融入企业发展的战略与实施行为中,自上而下地将其落到实处,把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同时扛在肩上,实现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同频共振”,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共生共荣,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其具体实施路径为“实施融合→传播融合”。

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其目的都是通过系列的宣贯活动引导员工从认知、信念和行动上朝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其具体的实施策略与源自医学领域的“知信行”(KAP)模式相一致。KAP模式阐释了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和干预健康行为的养成,强调知识和学习是行为改变的前提和基础,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H县分公司遵循“知—信—行”的实践策略,首先,通过打造企业文化宣传橱窗、举办企业文化演讲比赛、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文化教学点等形式进行多维宣贯,用“党建+文化”融合理念重塑员工的信念与价值观;其次,加快方法措施上的融合,通过创建党建管理系统,完善治理机制,处理好党委与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打造良性治理文化,提升治理效能;通过抓载体、重落实、改进工作方法、实施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四常五爱”企业文化宣贯活动,实现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具体经营管理中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力”,将“党建+文化”融合落到实处。

“党建+文化”融合的积极效应不仅体现在企业经营层面中,更应当形成更强的辐射效应,推动利益相关者共生共荣,这就需要依赖一定的传播活动,因此,传播融合成为“党建+文化”融合必不可少的执行环节。H县分公司在传播主体方面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带动更多企业员工参与其中,将企业文化辐射到更大的范围;在传播对象层面,明确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受众群体的交叉性,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传播,实现对彼此受众群体的吸纳,不断壮大“党建+文化”融合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在传播内容上,实现传播的一体化运作,及时向企业员工及利益相关者传递最新消息,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在传播渠道上,打造“新风徐来”廉洁文化栏目,通过制作一系列具有H县分公司特色的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彼此交融的短视频,让外界更加了解H县分公司“党建+文化”融合状况及效果。

(三)考核提升——“党建+文化”融合的检查处理阶段

考核提升是“党建+文化”融合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能够帮助评估“党建+文化”融合实施的效果并找到融合过程中的薄弱项以便后续优化改进。其实施路径为“考核融合→改进融合”。

在“党建+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考核能够帮助评估融入党建的企业文化落地成效,发现融合实施过程中的不足。H县分公司的考核融合要确保考核评价的目标同向、责任齐担、利益共享,主要从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指标以及考核对象统一四个层面展开。在考核形式层面,形成了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制度,以谈心谈话、积分考核、评优评先等形式,倒逼多元主体的责任落实;在考核内容上,从“党建+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理念渗透、基础管理、行为养成等方面展开,对应检验“党建+文化”融合过程中前端环节与中端环节的实施效果;在考核指标与考核对象层面,制定了面向多元主体的“654”考核指标体系,在领导班子层面实行“六个有没有”百分制考核,在支部层面实行“五好”先锋党支部考核,在党员层面实行“四讲四有”党员积分制考核,将个人责任清单与考核结果相对照,用奖励促进企业文化落地增效。

改进融合是在考核融合的基础上实施的,主要表现为同步识别、同步改进、同步固化、同步推广四个层面,要求基于考核结果识别“党建+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改进点,以依托各项活动进行同步优化,并进一步提炼改进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固化“党建+文化”融合的标准,以进行同步推广与应用。改进融合贯穿“党建+文化”融合的全路径,能够帮助优化“党建+文化”融合的过程,消弭二者融合过程中的阻力,形成“党建+文化”深度融合的动力,共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H县分公司通过考核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推动企业进入下一轮的融合发展,以期通过学思践悟“量的积累”,推进“党建+文化”融合不断螺旋式上升,实现“质的升华”,让“党建+文化”融合更加契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器。

七、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

研究以H县分公司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党建+文化”融合路径模型,分析了融合过程中的关键行动,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研究明晰了“党建+文化”融合的内涵,提出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体现在目标融合、行动融合、效果融合三个层面,通过吸纳彼此所特有的优势持续激发融合的动力,产生单因素发展难以产出的成效。

第二,研究构建了“党建+文化”融合路径模型,提出了融合过程的六大关键行动。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遵循目的抽样原则选取了H县分公司的“党建+文化”融合实践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39份访谈资料以及271份公司文本资料的归纳分析,研究构建了“利益聚合—落地执行—考核提升”的“党建+文化”融合路径,探索出了国有企业“党建+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的六大关键行动,即理念融合、管理融合、实施融合、传播融合、考核融合以及改进融合。

(二)理论贡献

第一,聚焦“党建+文化”融合路径及具体行动的探索,弥补以往研究中对具体融合过程及路径研究的不足。从明晰“党建+文化”融合内涵入手,构建“利益聚合—落地执行—考核提升”循环发展的“党建+文化”融合路径,分析融合过程中的理念融合、管理融合、实施融合、传播融合、考核融合、改进融合等六大关键行动,丰富了党建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的相关研究。

第二,创新研究方法。区别于现有以经验探讨为主的研究,文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H县分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具体路径及关键行动,能更好地解释国有企业“党建+文化”融合的具体过程及路径,有助于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然而,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文章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在案例的选择上,研究仅选择了L市烟草公司H县分公司的“党建+文化”融合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虽然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是未来可以考虑开展更多案例研究,以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与拓展;其次,研究从烟草企业的实例出发进行理论构建,考虑到企业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未来可以探究“党建+文化”融合路径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异性,提升研究结论的场景应用性。

参考文献:

[1]马智杰.浅议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相通与差异[J].当代电力文化,2023(02):62-63.

[2]曹祥生.企业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结合——以信息开放时代为背景[J].人民论坛,2012(26):80-81.

[3]周秀红.系统论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探究[J].理论月刊,2011(06):167-169.

[4]李双平.浅析国有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J].中外企业文化,2022(10):148-150.

[5]王欣.新时代国企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活力,2023(01):52-54.

[6]张惠惠.新时代国企党建和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J].活力,2022(14):108-110.

[7]杨莉.新时代下党建引领企业文化融合发展路径[J].当代电力文化,2023(07):58-61.

[8]陆冰洋.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探讨[J].中外企业文化,2023(06):150-152.

[9]HofstedeG,NeuijenB,OhayvDD,etal.Measuringorganizationalcultures:A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studyacrosstwentycases[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0,35(02):286-316.

[10]张鹏.党建工作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活力,2022(16):73-75.

[11]黄金玥.探析党建工作对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J].现代企业,2023(07):149-151.

[12]马尚尚.新时代国企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23(03):7-9.

[13]何旭.国企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探析[J].企业文明,2023(04):84-86.

[14]戴建忠.“党建+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以江苏苏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例[J].江南论坛,2022(06):83-85.

[15]杨光.新时期下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的融合路径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22(12):7-9.

[16]周超.新时代烟草企业党建如何与企业文化融合互促[J].现代企业文化,2022(11):16-18.

[17]牛宏亮.探索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新路径[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12):14-15.

[18]StraussA.QualitativeAnalysisforSocialScientist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5.

[19]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04):58-63+73.

[20]宋耘,王婕,曾子欣,等.中国企业是如何重构全球价值链的——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2,25(05):85-97.

[21]StraussA.CorbinJ.Groundedtheoryinpractice[J].ContemporarySociology,1997,28(04):296.

[22]StraussA,JulietC.Basicsofqualitativeresearch:Groundedtheoryproceduresandtechniques[M].California:SagePublication,1990:1-5.

[23]张霞,毛基业.国内企业管理案例研究的进展回顾与改进步骤——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1)综述[J].管理世界,2012(02):105-111.

[24]WhiteheadD.CaseStudyResearchDesignandMethods,3rdedition[J].JournalofAdvancedNursing,2003,44(01).

[25]CorbinJ,StraussA.BasicsofGr-

oundedTheory:TechniquesandProceduresforDevelopingGroundedTheory[M].ThousandOaks:Sage,2014:53-55.

[26]李庆瑞,曹现强.党政统合与自主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基于2020年至2021年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22,19(03):110-122+173.

[27]李志国,蔡华,马青原.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转移新模式——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技术经济,2023,42(07):65-76.

*基金项目:福建省烟草公司龙岩市公司科技项目“烟草企业‘党建+文化’融合路径及其测量体系研究”(LK-2023Y01)。

(作者单位:龙岩市烟草公司新罗分公司。刘靖滢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扎根理论党建企业文化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对党建政工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和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浅议提升党支部“三会一课”质量的方法途径
国有企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实践与研究
新时期核能企业工会建设之我谈
浅谈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简要关系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