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增强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5-01-24陈莉恒
摘"要: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企业承担着推动经济增长、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然而,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制造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以有效管理和配置资源,提高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从制造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制造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支撑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5;F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5)03-0098-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5.03.023
1"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纳入预算管理范畴,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计划、实施预算控制、进行预算评价和调整,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管理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是支撑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制造企业可以实现资金的合理规划、成本的有效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此,制造企业应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和建议,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2"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灵活性强的财务管理方法。它不仅关注企业的收入和支出,还包括其他重要的财务方面,如投资、融资和资本结构等。在实践中,全面预算管理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它要求企业对财务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划和设定。通过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财务目标,企业可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并为财务资源的分配提供指导。其次,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对财务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通过对组织的收入、支出、投资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财务状况和潜在的风险;通过对财务资源的评估,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预算计划,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最后,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预算控制和监督机制。预算控制和监督的目的是确保预算的执行符合预期,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通过制定预算执行的标准和指标,并进行定期的预算执行情况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3"探究制造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制造企业需要精确而全面地管理其预算。首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更好地掌握财务状况。通过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从而帮助管理层制定正确的财务决策,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其次,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制造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不同部门和项目的绩效,然后通过合理规划和分配预算,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投入。再次,全面预算管理还有助于提升制造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战略规划水平。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关键的业务指标和绩效目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并跟踪实际执行情况,使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策略,做出明智的决策,提高战略执行的成功率。最后,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通过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能够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企业遵守相关的财务法规和会计准则,提高企业的合规性,并增强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信任。所以,制造企业应该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预算管理,以实现持续成功和可持续发展[1]。
4"制造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4.1"全员预算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全面认识
在制造企业中,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全面预算的认识会给企业运营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其具体表现和产生的原因。第一,在制造企业中,许多员工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充分认识,对预算的制定、执行和控制流程缺乏了解,往往对其置之不理或持漠视态度。第二,有部分员工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不了解财务报表的含义和分析方法,无法理解预算与实际业绩之间的关系,导致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模糊。第三,企业在员工培训和教育中忽视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员工充分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他们对预算管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和理解。第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信息闭塞、协调困难,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了全员预算管理意识的形成。第五,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但在实践中,有些企业忽视了对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导致员工对预算管理认知不足,在实践工作中缺乏相应的规范和约束,影响全面预算的推进。
4.2"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无法有效落实预算管理
在制造企业中,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预算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的,但实践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目标往往设置得过于理想化或者模糊不清,导致员工在制定实际工作计划时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无法将预算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其次,预算数据应该基于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然而,预算编制的数据经常凭主观臆断或者简单地延续过去的数据,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预算数据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2]。最后,在预算分配上没有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如市场需求、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等,导致预算资金分配的不均衡,出现某些部门或项目的资源过度投入,而其他部门或项目则无法得到足够支持的情况,影响企业内部的协调与合作,阻碍了整体目标的实现。
4.3"预算管理执行力不足,执行结果与预期差距较大
制造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一些制造企业在执行预算方面存在着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由于在预算编制阶段存在信息不对称或者不充分的问题,导致预算制定的基础不牢固,进而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执行结果与预算出现较大偏差。其次,预算执行过程中信息传递不畅或者沟通不良也会影响预算执行效果。预算执行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同工作,但如果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不够完善,或者信息传递存在偏差,就会导致执行过程中的误解和偏差,进而影响执行结果与预算的一致性。最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资源调配不合理或者优先级不清的情况。预算执行需要合理安排和调配各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但有些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导致资源的浪费或者不足,从而影响到预算的执行效果。此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管理监督不到位或者执行考核不足也会影响执行的效果。有些企业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或者对执行结果的考核不充分,就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和纠正偏差,使得执行结果与预算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4.4"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目标较为单一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首先,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得企业在预算管理过程中难以明确员工的目标和责任。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和绩效评估体系,员工往往无法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预算管理中的表现如何,也无法获得有效的反馈和激励,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无法全力以赴地推动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其次,考核目标单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传统上,制造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往往只关注财务目标,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仅仅追求财务目标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如果企业不能将财务目标与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员工培训等其他关键绩效指标结合起来,就难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最后,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管理层无法及时了解底层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问题,也无法得知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隐性成本和风险,给企业的决策和资源配置带来了困难,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4.5"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脱节,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
预算管理在制造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企业的财务规划、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脱节的问题,导致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首先,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脱节。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长期发展的指导方向,而预算管理则主要关注短期内的财务目标和资源分配,如果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脱节,就难以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支持。例如,如果企业的战略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但预算管理只关注成本控制,那么就可能导致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品质改进上投入不足,影响长期竞争力。其次,预算管理与业务流程管理脱节。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而预算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业务流程中,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成本的控制。但是,很多企业将预算管理局限于财务部门,没有与业务流程管理相结合,导致预算管理无法真正影响业务决策和执行。例如,在采购环节,如果没有预算管理的支持,就难以对供应商进行成本控制和供应链优化,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5"优化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对策
5.1"加大宣传力度,为全员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近年来,制造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为了确保全员都能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制造企业需要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宣讲会等形式,向全员传达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详细解读预算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让员工们清楚地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展示全面预算管理在提高企业效益、控制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实际效果,从而引发员工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加强内部沟通和信息共享,建立起一个全面预算管理的交流平台。通过定期召开预算管理经验交流会、设立在线论坛或专题网站等方式,鼓励员工们分享各自的预算管理心得和实践经验。这不仅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还可以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氛围,提高预算管理的整体效果。总之,只有全员积极参与和理解预算管理,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5.2"灵活选择预算编制方法,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预算编制方法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制造企业需要灵活选择适合自身的预算编制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对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和内外部因素的认真分析,清楚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优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预算编制策略,确保预算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行性[4]。其次,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流程和制度。预算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和岗位的密切协作。企业应确保预算编制流程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明确责任分工和信息沟通渠道,以避免信息失真和决策偏差。最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预算编制不再是简单的手工计算,而是可以借助各种软件和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计算。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预算编制软件,提高编制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风险管理。预算编制不仅要考虑正常运营情况下的预期收入和支出,还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制定风险对策,降低不确定性对预算编制的影响。
5.3"加大执行力度,完善监督机制
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不断发展,制造企业在提高执行力度和完善监督机制方面面临着重要的挑战。为了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和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企业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的预算执行机制,确立明确的预算执行责任人和团队,明确预算执行的目标和任务,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通过明确责任和目标,可以激发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通过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体系,及时了解预算执行的进展和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预算执行策略,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益。最后,制造企业还应注重员工培训和沟通,加强员工对预算执行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其预算执行能力和意识,有效推动预算工作顺利执行。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能够及时了解预算执行的情况和要求,共同参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5.4"丰富绩效考核方式,规范预算管理工作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制造企业需要丰富绩效考核方式,以规范预算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这些指标要涵盖各个部门和职能的关键绩效要素,可以包括财务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率、资产回报率)、生产指标(如产量、成本效率、产品质量)以及市场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通过明确的绩效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监控和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设定目标、制定绩效评估标准、定期进行绩效评估等方式,将绩效指标与员工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同时,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主观臆断,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可度和积极性,从而促使员工更加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并主动参与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等环节中,形成一种持续改进和优化的预算管理机制[5]。最后,企业还可以推行数字化预算管理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绩效管理软件和工具,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和分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企业可以将预算管理的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使全员都能清晰地了解企业的预算目标和执行情况,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
5.5"建立跨部门预算管理协作机制,加强不同管理体系的沟通和协调
建立跨部门的预算管理协作机制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企业需要明确战略目标和愿景,并将其传达给各个部门,使每个部门都了解整体战略目标以及自身在实现这些目标中的角色和责任。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可以帮助各个部门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并促进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其次,企业应建立一个跨部门的预算管理团队,邀请财务、生产、人力资源、供应链和市场营销等部门的代表参与。预算管理团队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各个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并确保各个部门的预算与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代表各自部门的利益并为整个企业的利益着想。最后,企业应建立起一套统一的预算编制流程和标准,确保各个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使用相同的方法和指标,以便进行有效的比较和协调。例如,可以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模板,明确各个部门需要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还可以制定预算编制的时间表和里程碑,以便各个部门按时完成预算编制工作。除此之外,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是实现跨部门预算管理的关键,通过定期的部门间会议或工作报告,了解各部门的运营情况和需求变化,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和优化。
6"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对制造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预算管理执行力不足、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脱节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全员树立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完善监督机制,同时丰富绩效考核方式,建立跨部门的预算管理协作机制,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只有这样,制造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松涛.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3(8):94-96.
[2]黄武.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3(6):79-81.
[3]孙翡翡.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实践策略探讨[J].投资与创业,2023(5):110-112.
[4]王凤英.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23(4):188-190.
[5]田春艳.建材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3(3):100-102.
[作者简介]陈莉恒(1984—),女,羌族,四川理县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