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如何养阴?中医专家来分享
2025-01-22张婷张洪磊
什么是阴?
阴是指人体生长发育或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阴液、阴血、阴精等。养阴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指养阴的功能。阴和阳是相对的概念,阴具有下降的、收敛的、收藏的特性。秋冬季节,天气转凉,作物开始凋零,人体阳气也会逐渐减弱。为了保暖,皮肤毛孔开始收缩,使浮游在体表的阳气内收到体内,从而减少阳气的消耗。人与自然界相统一,应顺应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不要过度耗散人体的阴精。
什么是养?
关于养,主要有四种理解:一是以制为养。春秋季节食用寒凉食物对盛阳的制约具有促进作用,而秋冬季节食用温热食物对盛阴的制约效果较好。二是以补为养。主要是弥补不足,也就是春夏季节养长且养生,秋冬季节养藏且养收。三是以调为养。侧重点在于平人养生,其中,平人和疾病处于相对立的概念,可表达为以调为养,也就是春生阳、夏泄热、秋滋阴、冬避寒。四是以护为养。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不伤阴,秋冬季节人的营养平衡失调,因此必须保护体内之阴。
为什么要养阴?
人应该主动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达到协调营养的状态,以促进身体健康。若为秋冬季节,机体的阳气在大自然的影响下藏于体内,此时就会出现体内阴液和内收的阳气对比不足的问题。此外,秋冬季节时,各类疾病的发生率较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代表的是顺应大自然的气候变化。比如,秋冬季节时万物归藏,给人一种沉闷之感,但是并未损伤生机能力,仅是短暂的蛰伏,这些都是万物顺应天地之道。其中,静为阴、动属阳,人同样如此,因此还需要多休息、静养。
(二)平衡脏腑阴阳
若为阴虚者,也就是体内阴液少于阳气者,秋冬季节时病症比较明显,受到阳气内收的影响,阴无法制阳从而发病,阳亢则生热。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导致皮肤滋养不了阴液,从而出现皮肤干燥的问题。因此,要想平衡阴阳,根本在于养阴。
(三)增强身体素质
若身体素质良好,秋冬养阴可以起到辅助作用,闭藏阳气,确保起到良好的休养生息的作用。秋冬季节各个脏腑的机能比较旺盛,是阳气内收的表现,具有良好预防疾病的作用,若身体瘦弱、气血不足,秋冬季节是最佳的治疗疾病的时期。
秋冬养阴怎么养?
(一)巧饮水
进入秋季之后,气候变得异常干燥,人体每日皮肤蒸发至少600毫升水分,肺呼吸时,日蒸发水分不低于300毫升。由此可见,秋冬养阴需要巧饮水,饮水的总量应控制在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时可以饮入一大口,分多次咽下。同时,还可以应用熏鼻疗法,即在杯子中倒入一定量的热水,鼻子和杯口对准用力吸,每次总时长为10分钟,视自身情况进行2~3次,对滋润肺阴具有促进作用。
(二)宜食疗
秋季来临,燥气当令,机体肺卫更容易受到燥邪影响,导致肺阴耗伤,若调理不够及时,很可能出现秋燥的表现,如皮肤干燥起皮、咽干、鼻燥等。中医饮食的原则以滋阴养肺为主,可以食用蜂蜜、芝麻、萝卜、山药、大枣等,达到润燥生津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食用豆制品和乳制品。忌辛辣食物,避免机体阴精受到影响,同时减少生姜、蒜、辣椒等食物的摄入。
若机体有阴盛于外而虚于内的趋势,冬季应减少使用温补之物,避免阳气郁于体内,生内热耗伤阴液体引发疾病。可食用鸡肉、牛肉、羊肉、山药、谷物等,若出汗少,可多食用些辛味,畅通气机、润燥益肾,使肾闭藏阴精。若阳气藏于体,体内阴液不足,若不重视养阴,很可能因阴阳平衡失调引发疾病,因此可以食用熟地黄、麦冬、金银花、枸杞、山药、百合等滋阴补血的药膳。
(三)多运动
秋季可以结合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长期坚持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对调节人体阴阳结合具有良好的效果。秋天微风徐徐,可在室内做一些低强度的拉伸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如有兴趣,还可以进行登山、慢跑等运动。运动期间应注意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运动过于强烈导致劳累,否则易导致精气津液耗散,影响身体健康。
(四)练吐纳
呼吸吐纳的主要目的是呼吐秽气、吸纳新气。将浊气吐出,纳入新气,从而让人体产生真气,达到延长寿命和修身养性的目的。吐纳是道家常用的行气之法之一,操作简单且易于坚持,长期坚持者受益终身。练习者运气深呼吸,将全身肌肉放松后,心平气和,通过鼻子深深吸一口气至丹田,直至不能呼吸为止;闭气调息3~4秒后,从丹田处开始,经气管、肺脏、喉头,最后将气吐出。吐纳训练对阳气供应有促进作用,将废气排出,起到养阴的作用,将毒素排出,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五)调情志
入秋后白昼变短,夜晚时间变长,日照总时长减少,加之草木凋零,人们也会感到一阵凄凉,甚至容易出现忧郁之情,因此秋冬养阴还需要调情志。在日常生活中,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或事,疏导自身的郁结之情,这也是秋冬养阴的关键点,还有利于护肺养阴。保持笑容,因为笑有助于扩张人的胸廓、伸展胸肌,增加人的肺活量。在笑声中,人的呼吸潜移默化地加深,可清理呼吸道、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中的总含氧量,可有效消除疲劳感,调节不良情绪,达到理气宣肺的目的。
(六)勤添衣
进入秋冬季节之后,人更容易患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要想抵御邪气侵袭,需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最简单有效的做法就是勤添衣。勤快添衣需要注意三大问题:一是保持头暖,尤其是特殊群体,儿童、老年人和体虚者外出时应戴帽子,避免着凉。二是颈暖。有颈椎问题或气管炎的人需要戴丝巾或围巾,保护颈部,避免着凉。三是膝暖。体质为阳虚或有风湿骨病者,降温时应及时穿好秋裤,如需骑车要戴上保暖的护膝。
(七)睡好觉
进入秋季后,大自然中的阳气逐步沉降,因此人也同样需要调整起居。秋季时要注意早睡,基于节气变化调整作息时间,尽可能早睡晚起,不熬夜。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方式是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若睡眠质量不高,每日睡前用温水泡脚或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促进睡眠。
(八)做按摩
多按摩特定的穴位不仅可以滋阴润燥,还可以调肺气,增强肺功能。一是迎香穴。用两手中指从迎香穴开始,沿着鼻翼两侧逐步推到鼻根,然后原路返回,每日早晚各按摩60次。二是肺俞穴。每日睡前盘腿而坐,避免坐在凉地板上,可以坐在沙发或床上,自然地分开两膝,双手放在大腿上。头部保持正立,闭目养神,全身肌肉放松,意守丹田,吸气至胸中,双手握成空心拳,轻轻叩击肺俞穴,共60次。三是太溪穴。双手拇指分别按揉太溪穴,保持合适的力度,每日早晚分别按1~3分钟。四是太冲穴。从指腹开始,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点按或推按太冲穴,力度应合适,每侧分别按揉1~3分钟。
秋冬养阴的注意事项
首先,秋冬养阴不可“一刀切”,避免盲目养生,需要因人而异。阳虚或平和体质者可以食用具有养阴润燥和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甲鱼、木耳、山药、枸杞菜、海蜇、鸡蛋、乌骨鸡等,可以滋养阴精和阴液。阳虚者通常不可单纯食用滋阴润燥的药食,可结合温润的食物,如生姜、韭菜、虾、黄山、羊肉、羊乳等,主要因为阳虚者没有快速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且不耐秋冬寒冷,因此应避开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阳气不足者一年四季都应该减少消化难度高、黏腻、辛辣燥热、生冷苦寒等食物的摄入,如西瓜、绿豆、螃蟹、绿茶、冷饮等,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需要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其次,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留出足够的时间放松身心,如听音乐、玩游戏、喝花茶等。每日坚持晒太阳,放松身心,保持愉悦的心情。最后,多锻炼,可选择太极拳、慢跑、散步、八段锦等,锻炼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编辑:台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