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2025-01-19李玉东
【编者按】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传承东北抗联将士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全面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本栏目特推出“抗联英烈”专题,以飨读者。本期刊载的抗联英烈是李兆麟。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这首由东北抗联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的李兆麟与战友共同创作的《露营之歌》,不仅是东北抗联将士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也是李兆麟誓死驱逐外虏、收复祖国河山豪迈情怀的集中体现。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张寿篯等。1910年11月2日生于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东北抗联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矢志报国
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毅然离开家乡辽阳,到北平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在共产党员冯基平等人和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帮助和指导下,李兆麟逐渐成熟起来。1932年2月,李兆麟随冯基平到家乡辽阳小堡一带开展抗日活动。因为人、地两熟,李兆麟联络了辽阳、奉天(今沈阳)、本溪一带的山林队,于3月宣告成立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下设五个支队,人数最多时达3500多人。8月,李兆麟率第二十四路义勇军并联络奉界的林子升部和辽阳各地的山林队近万人,于深夜攻打奉天城,冲入南关和飞机场,破坏了航空处、兵工厂、电台,烧毁飞机库并烧坏飞机7架。这一义举轰动全国。
12月,党组织派李兆麟和孙乙泰、侯新等人到本溪煤矿从事抗日活动。李兆麟在煤矿成立了“临时工作委员会”并任支部书记。不久,建立了团支部,发展了多名同志入团。他们以挖煤、扛木头、推矿车等劳动为掩护,在工人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李兆麟的努力下,矿工“抗日救国会”组织发展到300多人。1933年2月,根据中共奉天特委指示,煤矿“临时工作委员会”改名为中共本溪特支,李兆麟任支部书记。不久,因沉重的劳动、紧张的工作及恶劣的生活环境,李兆麟肺病越发严重,被组织调回奉天养病。5月,任中共奉天特委军事委员会干事,又担任团奉天特委下属的青年士兵委员会负责人。
驰骋北满
1933年6月,李兆麟到哈尔滨工作,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11月,李兆麟化名张寿篯,到珠河赵尚志领导的游击队任副队长。1934年6月,游击队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赵尚志任司令,李兆麟任政治委员。支队下设三个总队,有450多人,分别由赵尚志、李兆麟、韩光率领,在宾县、珠河县铁道南和铁道北一带痛击日本侵略者。1934年秋,赵尚志、李兆麟率哈东支队300多人歼灭500多名日、伪军,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需物品,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日斗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到1935年年初,哈东支队开辟了宾县、珠河、延寿、方正、五常、双城等县新的抗日游击区,巩固了珠河县三股流一带的游击区,打击了由于“黄炮”“铁军”等山林队叛变出现的叛逃逆流,使义勇军、山林队更加靠近党所领导的哈东支队。珠河反日武装斗争形势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935年1月28日,哈东支队吸收地方青年义勇军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李兆麟任第二团政治部主任,活动于珠河铁路南和五常、双城一带。2月,部队在孟家店打死伪军团参谋长,击退日、伪军向帽儿山进犯的“讨伐队”。4月,联合道北义勇军二三百人进攻老三区,占领敌人重要据点小黄烧锅,并进攻大亮子河,将敌人刚修建的军用农场完全烧光,打得日本侵略者惊恐不安。
1936年1月,北满抗日部队和军政领导人联席扩大会议在汤原境内召开,李兆麟被选为扩大会议的执行主席。2月,根据《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李兆麟任代理政治部主任。不久,为巩固汤原根据地,李兆麟率部除掉了为日军效劳的“于四炮”森林警察队。1937年,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部成立,李兆麟任总政治部主任兼第六军政治委员。
抗战到底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加紧了对抗联部队的“讨伐”。为保存部队实力,中共北满省委决定三江地区的抗联主力部队到小兴安岭西麓开辟新的根据地。李兆麟积极贯彻这一正确的西征决定。1938年七八月间,北满抗联部队军以上干部只剩李兆麟一人。他独撑危局,担负起各军的指挥责任,奔波于松花江两岸,巩固了抗联各部队,并先后组织三批部队西征,为保存实力、创建新的根据地和游击区作出了突出贡献。
1938年11月,党决定派李兆麟率第六军军部教导队和第十一军李景荫部最后一批将士由富锦出发西征。西征途中,李兆麟率部克服重重困难,冲破敌人包围,战胜饥饿和严寒,翻越崇山峻岭,踏平林海雪原,终于在12月底到达小兴安岭西麓海伦境内的第六军第三师后方白马石,与王明贵等同志率领的西征先头部队胜利会师。
1939年4月,李兆麟被选为中共北满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5月,根据北满省委的决定,将第三、六、九、十一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李兆麟任总指挥。在李兆麟指挥下,第三路军驰骋在龙江北和龙江南一带,依靠山区,对日军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41年11月,按照党组织指示,李兆麟率部战略转移到苏联境内。不久,东北抗联在苏联境内的部队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李兆麟任政治副旅长。1945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与苏军一道击败日本关东军,解放了沦陷14年的东北,终于“夺回我河山”,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在哈尔滨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李兆麟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永远为中华民族所颂扬,他的英名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