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立鼎院士: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2025-01-19李英杰牛泽群

共产党员·下 2025年1期
关键词:光盘研制齿轮

[人物简介]

王立鼎,1934年12月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精密机械与微纳机械专家,主持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及其他科技奖励10余项。历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等。

【编者按】为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本刊编辑部与省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共同宣传在辽宁工作的两院院士,展示他们的精彩人生轨迹和不懈奋斗历程。在此,对省科学技术协会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他是我国超精密齿轮研制专家,被誉为“精密齿轮王”,研制的多种齿轮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临危受命,在国家激光光盘核心技术攻关中设计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光盘伺服槽及预制格式刻划机”,突破西方多项技术壁垒;

他追赶世界微机械系统发展步伐,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微机械工程研究室,先后圆满完成了30项国家重大研究任务。

“服从国家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60多年前,王立鼎院士填报毕业志愿时写下的誓言。为了践行科研报国的使命,他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三次“创业”,成就斐然。他说:“我要把我的一生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创新方法

齿轮精度世界领先

少年时代的王立鼎,先后经历过日本殖民统治与国民党统治下的贫困生活。1948年,辽阳解放,王立鼎重新获得了读书的机会。对党和新中国的深沉情感,使他在之后的科研道路上始终立足国家需要。

1960年,王立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机械研究所(即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长光所”)工作,接到的第一项研究任务就是研制一台小模数齿轮滚齿机。王立鼎由此与齿轮研究结缘。

1961年,王立鼎接到了为光电经纬仪研制6级至5级齿轮的任务。经过刻苦攻关与精心磨齿,他顺利地完成了此项任务。但王立鼎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生了研制标准齿轮的想法。

标准齿轮是齿轮参数量值传递的实体基准,用于批量生产齿轮的检测或校准齿轮量仪的示值误差,精度需要比被检测齿轮高两个等级。比如,3级左右精度的标准齿轮,才能检测5级或者6级齿轮,而这种齿轮在当时只有国外能做出来。王立鼎潜心钻研,大胆创新,改造了国产机床,并创建了“正弦消减法”“易位法”等多种新方法,将齿轮精度相继提高到4级、3级。此时,而立之年的王立鼎已经成为国内超精密齿轮专家,被誉为“精密齿轮王”。

一颗报国心,一生精进路。王立鼎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先后研制出领先于世界的2级、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及相应的齿轮加工装备与测量仪器,先后获得国家奖和省部级奖励近10项。

率队攻关

打破西方技术封锁

王立鼎的第二次“科研创业”同样基于国家需要。20世纪8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开始研制激光光盘,其信息存储量是磁盘的100倍,同时光盘不受电磁场的影响,寿命高于磁盘。然而,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了禁运政策,因此,1984年,原国家科委组织相关专家启动了对光盘的研究。

光盘的核心技术是制作光盘母版的设备,中国起名为“光盘伺服槽及预制格式刻划机”。它的制作难度极大,涉及光学、机械学、电子学和计算机四门学科。中国科学院将这项任务交给了长光所,王立鼎临危受命,主持这一攻关课题。

本着“做就必须做成”的初心,第一次担任总体设计的王立鼎一边补充专业知识,一边组织100多名科技人员进行光盘刻录机的研究。

整合百人研究力量十分不容易。王立鼎科学分配力量,组建了1个项目总体组,下设5个专业组。科研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多面手”,制订研究计划、分配研究任务、攻克关键技术,甚至连刷地板油漆都亲力亲为,有时候凌晨两三点醒来,也会思考下一步工作。经过4年的努力,设备面世,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验收鉴定指出,设备有将近10项技术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光盘伺服槽及预制格式刻划机的成功研制,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1992年,此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奋起直追

传承科研报国使命

20世纪90年代,国外微机械研究的动态传入国内,王立鼎敏锐地意识到,微机械是一项关系国家科技发展、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中国科学家应该积极投身该领域研究。1992年,他第三次“创业”,在长光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微型机械工程研究室。

1998年,王立鼎来到大连理工大学工作。2000年,他集合学校物理、材料、机械等几个专业的力量,成立了微纳米方向的研究中心,并确立了生命医学服务和信息服务两个研究方向。该研究中心在召集国内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于2005年发展成为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目前已与国内2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研究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王立鼎在将近花甲之年开辟第三个研究方向,并不是因为他想在这个方向获得什么荣誉或名气,而是因为他希望将这一崭新领域引入国内,培养新兴交叉学科人才。如今,他的许多硕士生、博士生都已成长为相关领域的专家。

在教学中,王立鼎院士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把祖国的需要自觉融入自己的科研方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如今他已年过九旬,但他那颗科研报国之心,始终一尘不染、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光盘研制齿轮
东升齿轮
光盘行动
你找到齿轮了吗?
异性齿轮大赏
光盘小熊
齿轮传动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