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东电一公司:海外项目党建探新路
2025-01-19侯鑫鹏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电一公司”)是电力行业有名的“电建铁军”。公司成立于1951年,扎根辽沈大地70余载,曾填补电力建设史上9项空白,为共和国电力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公司投身到“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电力建设项目之中,深耕孟加拉和菲律宾两个国别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能源动力。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公司克服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新路。
文化建设具体化
对接国别目标群体
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国际关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处理失当可能引发冲突,反之亦能促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合作。孟加拉帕亚拉电站项目建设伊始,公司党委便高度重视跨文化管理,严格按照《中国能建东电一公司海外工程项目跨文化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将跨文化管理全面纳入到整个项目工程管理体系之中。
公司项目部党支部指派专人收集、研究当地人文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整理编印成册,以此作为中方员工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教材,使员工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矛盾。同时,组建外籍员工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外籍员工情况。以工地、班组为单位对外籍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从项目开工到建成移交,4年共举办培训3500多场,受训人数达18万,为项目顺利履约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在各工地,公司员工和外籍员工签订了“师徒合同”。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当地员工提高工作技能,更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交流中加深中孟员工间的友谊,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节假日是开展文娱活动增进了解的好时机。在当地传统节日,项目部党支部将牛羊送给外籍员工,还为他们发放免费餐券。每逢春节假期,项目部都邀请外籍员工一起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共庆节日,共享假期,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职工关怀精细化
对接工会群团组织
家是港湾,对于工作在海外的职工更是意义非凡。东电一公司海外项目党支部弘扬“开放、亲民、人和、健康”的企业“家文化”,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纽带作用,全面开展职工关怀活动,切实提高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针对性。
在孟加拉希拉甘杰项目施工现场,有8名新入职大学生。项目部党支部积极行动,带领青年党员骨干对大学生展开思想动态调查,并组织青年职工座谈。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顺利融入工作。
孟加拉玛格丽特三期履约期间,恰逢新冠疫情肆虐,正常生产难以进行,职工无法如期回国。项目部党支部组织开展“再读家书”活动,建立“职工家属微信群”,及时掌握海外员工家属的诉求和困难,并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此外,公司各级工会还为1250名海外职工建立家属档案,记录民情日志;定期慰问困难职工家属,累计为1557户海外职工家属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
一系列举措,切实解除了海外职工的后顾之忧。伊拉克项目职工程海波说:“在海外工作,思念家乡、惦念家人在所难免,但是党组织的关心和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
党建工作目标化
对接施工业务工作
在海外开展党建工作,有着地域上的特殊性。公司党委借助专业化技术支持,利用内部共享平台开展网上党建工作,进行党员教育。
孟加拉玛格丽特三期项目党支部与阿苏甘杰东项目党支部、古拉绍3号机项目党支部以“联学联建融通融合‘六个一’”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开设“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党课,鼓励党员职工坚守初心、积极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党建工作的成果往往需要核心业务推进情况作为检验。项目部党支部组织党员先锋队深入海外项目施工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力量攻坚施工难点,确保按时交付履约。
在菲律宾美萨美斯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业主选购的德国汽轮机盘车装置中一个关键的齿轮意外损坏,但厂家不能及时到场修理,工程被迫中断。工期不等人,项目部决定在汽机工区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技术示范岗,挑选技术过硬的党员骨干精心制作专用工具,将盘车装置减速箱解体,绘制图纸,由国内厂商生产替代件。先锋队员在拆解过程中认真拍照记录,将各个构件逐一编号,确保解体万无一失。随后,对各零件进行清扫检查,并测量相关信息,绘制图纸。经国外厂家同意后,将相关图纸发回国内进行产品加工。经过业主和设备供应商的联合鉴定,国内厂商按照党员先锋队所绘图纸生产的替代件,其材质和工艺完全符合运行标准。替代件顺利安装,机组按期启动,项目部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团队的技术水平和履约能力。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面向未来,东电一公司作为中国能建旗下的骨干企业,在开发拓展海外业务中,将持续以党建引领为舵,以创新发展为帆,聚势而为,谋势而动,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品牌为金”的璀璨光芒,为中国能建的海外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