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坚定历史自信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2025-01-19陈晓晖
主讲人"陈晓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二十大报告开篇明确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这一重要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新的时代特征、认清新的历史方位、紧随时代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深刻回答了为何要坚定历史自信、为何能坚定历史自信以及如何坚定历史自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全党全社会坚定历史自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二次会议上首次提及历史自信这一重要命题之后,围绕坚定历史自信发表了很多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论、历史、现实与文化等多重逻辑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强调以物质实践为出发点来解释观念,而非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核心在于重视历史、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是我们分析研究社会历史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人们“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而非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唯有尊重历史、重视历史启示,才能掌握历史主动、成功实现历史使命。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身参加1848—1849年革命,并先后撰写《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著作,提供了全面、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光辉典范。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正是将党的百余年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广阔时空之中,在比较历史的视域下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彰显了坚定历史自信的强大底气。
实践借鉴:党的宝贵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坚持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贯通,立足国情和自身实际,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持续深化对历史的总结、学习和运用,形成了历史自信的优良传统,并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深入开展党史研究的重要性。1926年,蔡和森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开篇即明确“要知道中国革命及我党要如何发展及其发展的道路如何,故须明白我党的历史”,彰显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信。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号召全党要采用“古今中外法”将党史置于长时间和大空间来搞清楚,并亲自主持编制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党史学习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党执政地位的确立、革命和建设历程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内涵和视域更加丰富。改革开放初期,党史研究以还原历史本貌和澄清历史是非为重点,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进一步提升。此外,每逢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关头和重要转折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发表重要讲话,并组织开展系列集中性的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回望党的光辉历史、突出党的历史贡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坚定全党的历史自信。
现实诉求:实现党的使命任务的思考和审视
能否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是否具备坚定的历史自信,是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安身之本、立命之基。回望百余年党史,坚定的历史自信始终同党的事业相伴而行,并伴随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愈发坚定。
历史创造活动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历史自信并不局限于肯定过去的成就,而是要在承接过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把握现在、开辟未来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回看历史自信的特定出场语境,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成功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顺势而上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而提出的。目前,从国际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逆全球化思潮、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和不和谐因素逐步增加。从国内看,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仍未完全破解,社会民生、生态环保、教育科技等领域仍存在短板弱项,意识形态领域依然形势复杂、面临严峻挑战。立足新的赶考之路,更需要全党全社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勇于担当历史责任,善于汲取历史智慧以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史、治史、学史和用史的传统,尊重历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习近平关于坚定历史自信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方面,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有数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从殷商到清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记录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古籍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其中“史”单独作为一部分,专门收录史料和史书,特指中国历史上的“正史”,其中以包括《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在内的“二十六史”最为经典。中国历代形成的史书、史料覆盖领域之广、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中国共产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编史、修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历史经验蕴含丰富的历史智慧,古人整理史料和编纂史书,不仅停留在史实现象层面,而且致力于透过历史现象探寻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等典故,彰显学习历史、坚定历史自信、总结运用历史经验的重要性。回望历史可以“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正是对中华民族借鉴历史,且拥有历史自信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本栏编辑/肖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