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医药院校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食品化学课程建设初探

2025-01-15段亮亮任晓梅马诚辛宝钱文张文敏商晋

食品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中医药创新能力

1.课程简介

创新能力作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指个体或团体在面对新情境时,能够创造性地提出、发展并实施新颖、有价值的想法、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成为全球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培养目标之一。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陕西中医药大学于2016年开设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专业是一门结合生物学、医学、食品科学与公共卫生学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中医学、中药学、营养学原理、食品安全管理及公共健康知识,确保他们能够成为评估人群的营养需求,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进行食品安全监控,并参与疾病预防的综合性创新人才。按照学校培养方案,食品化学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该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

开展食品化学课程的专业主要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通常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本质,通过食品营养价值、安全性和风味特征的研究,阐明食品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以及分析食品成分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然而,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教学中融入了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专业开设了中医学基础、中医食疗学、中医药膳学、中医饮食养生学等一系列与中医药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食品化学课程作为第三学期开展的专业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使命,课程内容不仅包括食品成分的化学特性、结构与功能,还需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强调食品与中医药成分的相互作用,以帮助学生为后续学习中医食疗学、中医药膳学、中医饮食养生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食品化学理论课程内容设置更应注重学科交叉,强调食品成分与中医药成分的关联。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创新教育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武器,创新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他们能够在面对问题时展现出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重新优化课程内容,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的考核评价方式,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和全面发展。基于此,食品化学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建设均应从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三方面着手。

2.食品化学理论课程建设探索

2.1优化理论课程内容

中医院校食品化学理论课程的建设应首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科交叉:①淡化与其他课程重叠的内容。如与食物营养学重叠的内容,糖、蛋白、脂肪酸的分类、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避免重复,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高效性。②进行食品化学课程各章节内容知识点的分割,形成多个独立但又相互贯穿的知识点,进行中医药相关知识的融入。如将第三章蛋白质分割为蛋白质、多肽和酶几个独立部分。在讲解蛋白质时,加入中药材相关蛋白(如蝉花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特性。在讲解多肽时,加入中药材降血压肽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关性。在讲解酶时,加入中药材中的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的抗氧化原理,强化食品化学与中医药相关知识的关联。

2.2改进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改进理论教学方法,遵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可参照PBL(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导向式学习)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课前,鼓励学生预习,自主学习基础概念性知识。教师引入慕课、案例视频(lt;20min)、例题库等课程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设计“浏览—理解—思考—提问”的预习模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以提高学习效果。预习环节应包含明确的任务和方法,通过独立完成预习指导题和小组帮扶,教师适时给予督导、评价与激励,以促进自主性预学。②课中,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重点难点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老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情境(重点设置学科交叉问题,如蝉花蛋白是什么?如何获得?从该蛋白的结构特点解析其功能特性)组成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收集和分析信息;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寻找解决方案;教师对讨论过程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强调关键概念和学习点。③课后,主要用于巩固和扩展课堂所学。学生需要完成与课堂讨论相关的作业、报告或项目,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

2.3完善理论课程考核方式

采用灵活的多种形式全程式考核评价。传统考核评价主要参考期末考试成绩,以评判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考试成绩约占考核成绩的70-80%,平时成绩占比约20-30%。新型模式下除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以外,更应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可根据课上或课后设置开放性问题或案例,采用雨课堂等方式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以及他们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观察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评估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对学生的考核与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从而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和改进教学方法。

3.食品化学实践课程建设探索

食品化学实践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体现。实践课程相关内容与理论课程相呼应,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3.1优化实践课程内容

实践课程改革内容应密切结合实际,加强探索性,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具体构建建议如下:①重点结合理论课程中食品化学与中医药知识交叉的内容,根据食品企业及市场需求,与食品生产紧密结合的中药材产品利用、品质控制、安全监督等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如修改“果蔬的酶促褐变实验”为“选用本地富含抗氧化酶的药食同源中药材来防止果蔬酶促褐变实验”。②实验层次提高,由现有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与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具有主动性、开放性、研究性等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和钻研精神。综合设计性实验其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模块,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内容,确定实验方案及实验细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技能。

3.2改进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可参照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设计具体的项目或实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种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体措施:①课前,教师需明确告知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如掌握特定的实验技能。这一阶段,教师可通过在线平台推送预习材料,如实验指导书、仿真软件操作教程、学习视频等,鼓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预先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流程,为课中实验打下基础。②课中,实验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鼓励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③课后,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教师应提供反馈,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实验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形成闭环的学习反馈机制。

3.3完善实践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食品化学实验成绩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主,占比70%,且平时成绩以考勤为主。改革后的考核比例应调整,可加大平时成绩占比至40%,并且考核内容应多元化,不仅包括实验报告,还应涵盖自主实验设计、创新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展现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总结

本文从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三方面,阐述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食品化学课程理论及实践课程建设思路。文中指出,在理论课程方面,应注重学科交叉,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融入中医药特色,并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实践课程中,则需要结合食品生产实际设置与中医药相关的内容,注重开展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基金项目

陕西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食品化学)。

第一作者

段亮亮(1985-),女,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卫生与营养。

*通讯作者

商晋(1984-),女,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卫生与营养。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中医药创新能力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