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2025-01-15陈俊

食品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金标检测法源性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兽药在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兽药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也导致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的日益严重。兽药残留不仅会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开展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以及维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

1.1保障食品安全

在动物源性食品监管领域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首要价值体现在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上。这一类技术以其高效、准确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食品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快速检测技术,监管部门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动物源性食品样品进行筛查,迅速识别出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从而有效防止这些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1.2促进畜牧业发展

快速检测技术可以使畜牧业生产者能够实时监控兽药的使用情况,精确控制兽药使用的量和时机,从而避免过量或滥用兽药。这种精准管理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兽药投入,而且对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及时检测并控制兽药残留,畜牧业生产者能够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消费者期望,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这种信任度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1.3维护公共健康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物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如引发过敏反应、耐药性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为维护公共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情况。一旦发现兽药残留超标,相关部门可以迅速采取措施,对问题食品进行下架、销毁等处理,从而有效防止这些有害食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2.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2.1金标检测法

2.1.1应用概述

金标检测法,全称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是一种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检测标记有胶体金的抗体复合物,实现对兽药残留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具体来说,金标检测法首先需要将特定的抗体与胶体金颗粒结合,形成金标抗体复合物。当这种复合物遇到含有兽药残留的样本时,如果样本中存在与抗体对应的抗原,那么金标抗体复合物就会与抗原结合,形成可见的颜色变化。这种颜色变化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特定的仪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兽药残留的定性分析。同时,金标检测法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测量颜色变化的程度,可以推算出样本中兽药残留的浓度。

2.1.2应用优势

金标检测法的优点在于其简单、快速、灵敏的特性。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金标检测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步骤,也不需要使用昂贵的仪器设备。这使得金标检测法更加适合在现场进行快速筛查。

2.1.3应用案例

某养殖场近期发现其生产的猪肉产品可能存在兽药残留问题,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该养殖场决定采用金标检测法对猪肉中的兽药残留进行快速筛查。具体检测过程如下:

(1)样本采集:养殖场工作人员从生产的猪肉产品中随机抽取了多个样本,作为待测样本。

(2)试剂准备:工作人员准备了金标检测法所需的试剂,包括标记有胶体金的特定抗体复合物、检测试纸等。

(3)操作步骤:首先,将待测样本与金标抗体复合物进行混合,并充分搅拌,使抗体与可能存在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其次,将混合液滴加到检测试纸上,等待一段时间,使抗体复合物在试纸上形成可见的颜色变化;最后,观察试纸上的颜色变化,并根据颜色深浅进行初步判断。

(4)结果分析:工作人员发现部分试纸上的颜色变化明显,超过了设定的阈值,说明这些样本中存在兽药残留;对于颜色变化不明显的样本,工作人员使用了便携式仪器进行进一步检测,以获取更准确的定量结果。

通过金标检测法的快速筛查,养殖场成功识别出了存在兽药残留的猪肉产品,并立即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了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养殖场还根据检测结果,对兽药使用进行了调整,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2酶联免疫吸附法

2.2.1应用概述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兽药残留检测领域的高效技术。该技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兽药发生反应,进而产生可观测的信号变化,实现对兽药残留的定量检测。ELISA法适用于多种兽药残留的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抗生素、激素、杀虫剂等。常见的兽药残留类型都可以通过ELISA法实现快速筛查和定量检测。

2.2.2应用优势

ELISA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出极低浓度的兽药残留,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也非常强,能够准确地区分目标兽药与其他物质,减少误判的可能性;同时,该检测方法在实际操作时具有简单、快捷、高效的优势,反应时间短,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样本的检测。

2.2.3应用案例

某大型养鸡场近期发现其生产的鸡蛋中可能存在某种抗生素的残留问题。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养鸡场决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鸡蛋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检测实施过程如下:

(1)样本准备:养鸡场工作人员从生产的鸡蛋中随机抽取了多个样本,作为待测样本。样本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破碎、稀释等,以便进行后续的ELISA检测。

(2)试剂准备:工作人员准备了ELISA检测所需的试剂,包括固定有特定抗体的微孔板、酶标记的抗体、底物溶液等。

(3)操作步骤:①将固定有抗体的微孔板加入待测样本,使样本中的抗原与微孔板上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②清洗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样本成分;③加入酶标记的抗体,与已结合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物;④再次清洗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酶标记抗体;⑤加入底物溶液,酶与底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⑥观察颜色变化,并使用酶标仪读取光密度值,从而得到抗生素残留的定量结果。

(4)结果分析:工作人员根据酶标仪读取的光密度值,判断各样本中抗生素残留的浓度是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经检测发现鸡蛋产品中的氟苯尼考的检出值达到13μg/kg,不符合标准规定,对于这部分鸡蛋产品,养鸡场采取销毁措施。

由此可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检测,养鸡场成功识别出了存在抗生素残留的鸡蛋,并立即采取了处理措施,确保了食品安全。同时,养鸡场还根据检测结果对饲养管理进行了调整,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量,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3高效液相色谱法

2.3.1应用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一技术基于色谱分离原理,通过高压输液系统,将待测样品注入色谱柱中,进而利用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上的吸附和解析差异,实现对目标兽药残留的快速、准确分离和检测。

2.3.2应用优势

HPLC法之所以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备受青睐,主要得益于其三大显著优势:高分离度、高灵敏度以及高准确性。首先,HPLC色谱柱的精确设计和优质材料保证了样品中各种成分的有效分离,即使是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也能被清晰区分。其次,HPLC的灵敏度极高,能够检测到样品中极微量的兽药残留,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至关重要。最后,HPLC法的准确性高,检测结果可靠,为兽药残留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3.3应用案例

某大型畜牧企业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其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定期检测。该企业选择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为主要的检测方法,以实现对多种兽药残留的同时、快速、准确检测。具体检测过程如下:

(1)样本准备:从生产线中随机抽取不同批次的动物源性食品样本,然后对样本进行前处理,包括研磨、提取等步骤,以制备出适合HPLC检测的样品溶液。

(2)HPLC条件设定:根据目标检测的兽药种类,选择适合的色谱柱和流动相,并设定高压输液系统的流速、柱温等参数,确保样品在色谱柱中能够充分分离。

(3)样品检测: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注入HPLC系统中,在高压输液系统的推动下,样品溶液在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组分依次通过质谱检测器,产生信号并记录。

(4)数据分析:收集检测器产生的信号数据,并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内标法计算出样品中各种兽药残留的浓度。

(5)结果评估:将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或企业设定的安全阈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某一批次样品中的兽药残留浓度超出安全阈值,因此,该畜牧企业对这批次产品进行了销毁,避免流入市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通过HPLC法的检测,该企业成功地对产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了有效监控。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批次的产品中兽药残留浓度均在安全阈值以下,但仍有少数批次的产品存在超标情况。

2.4生物传感器技术

2.4.1应用概述

生物传感器技术通过生物识别元件对兽药残留进行特异性识别。这些生物识别元件可以是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分子,能够高度特异性地与兽药残留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通过信号转换元件将这一识别信号转化为可测定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2.4.2应用优势

生物传感器技术在检测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其快速、灵敏、特异的特点使其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有力工具。相比传统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由于生物识别元件的特异性识别作用,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减少误判的可能性。

2.4.3应用案例

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一类曾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抗菌药物,但由于其潜在的致癌性和致畸性,现已被许多国家禁止使用。然而,由于一些不法商贩的违规使用,硝基呋喃类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问题仍然存在,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因此,相关检测部门在水产市场上采集了产品样本,并采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检测流程如下:首先,检测人员选择了基于酶或抗体的生物传感器,因为这类传感器对硝基呋喃类药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其次,准备好待测的水产品样本,对样本进行前处理,以制备出适合生物传感器检测的溶液;再次,将待测溶液加入生物传感器中,让生物识别元件与硝基呋喃类药物结合,观察并记录信号转换元件产生的电信号或光信号;最后,进行数据分析。通过专业软件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根据标准曲线或内标法等方法,计算出样本中硝基呋喃类药物的浓度。

通过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检测,研究人员成功地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水产品样本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通过追根溯源找到了产品生产源头,并对源头厂家产品流出进行控制。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四种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四种快速检测技术各具优势,能够对各种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物快速、准确的检测,可以为当前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者简介

陈俊(1996.06-),男,汉族,江西鹰潭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检测。

猜你喜欢

金标检测法源性
金标劲酒
金标劲酒
金标劲酒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T-SPOT.TB检测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基于改进检测法的STATCOM建模与仿真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
D-STATCOM一种改进的补偿电流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