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质谱分析技术优化与应用

2025-01-15肖婷

食品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质谱基质筛查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其中农药残留的检测与控制尤为重要。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质谱分析因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多残留同时分析的能力,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占据了核心地位。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优化质谱分析技术,提高其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效能,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1.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各国已建立了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然而,检测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新型农药不断涌现,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全面覆盖;其次,食品基质复杂多样,极易干扰分析结果;再者,部分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极低,对检测灵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快速、高通量的筛查需求与精确定量之间的平衡,也给检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面对这些挑战,开发先进、可靠的检测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2.质谱分析技术的优化策略

2.1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改进

样品前处理是质谱分析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后续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本研究通过优化萃取溶剂组成和净化吸附剂,显著提高了QuEChERS方法对复杂基质中多类农药的提取效率。例如,在蔬菜样品中,通过使用乙腈-乙酸乙酯(7:3,v/v)作为萃取溶剂,同时采用改性石墨化碳黑(GCB)作为净化吸附剂,实现了对100种常见农药的高效富集,平均回收率提高了15%。如表1所示,优化后的方法在多类农药的回收率上均有显著提升。此外,本研究开发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固相萃取(SPE)技术,针对特定类别农药实现了高选择性富集,在水果样品中的应用显示,目标农药的富集倍数可达50-100倍,极大提高了后续检测的灵敏度。

2.2色谱分离技术的优化

高效的色谱分离是实现复杂基质中目标农药准确定量的前提。本研究重点优化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条件,通过使用粒径小于2μm的色谱柱,结合梯度洗脱程序,显著提高了分离效率和峰容量。例如,在分析水果中的多残留农药时,采用C18反相色谱柱(100mm×2.1mm,1.7μm),配合优化的流动相组成(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和梯度洗脱程序,成功将分析时间从传统HPLC的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同时分离度提高了20%。表2详细比较了UHPLC与传统HPLC在多项性能指标上的差异,清晰展示了UHPLC的优势。本研究探索了二维液相色谱(2D-LC)技术在复杂基质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正交分离机制的组合(如反相与亲水作用色谱),有效解决了传统一维色谱难以分离的同分异构体问题,为痕量农药的精确定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2.3质谱检测参数的优化

质谱检测是农药残留分析的核心环节,其参数优化直接决定了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针对电喷雾离子源(ESI)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包括喷雾电压、离子传输管温度、雾化气压力等关键参数。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了不同类别农药的最佳ESI参数组合,平均将信噪比提高了2-3倍。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优化方面,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化学结构的碰撞能量预测模型,实现了对数百种农药MRM参数的快速优化,较传统逐一优化方法效率提高5倍以上。此外,本研究还探索了高分辨质谱在农药残留鉴定中的应用,通过精确质量测定和同位素分布模式分析,显著提高了未知农药的鉴定能力,假阳性率降低了80%。表3展示了质谱检测参数优化前后对典型农药检测灵敏度的显著提升,所有测试农药的检出限均降低了10倍。

3.优化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3.1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筛查

本研究应用优化后的QuEChERS-UHPLC-MS/MS方法,实现了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快速筛查。该方法采用改进的QuEChERS前处理技术,结合UHPLC的高效分离和串联质谱的高灵敏度检测,在10分钟内完成了50种常见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同时筛查。方法验证结果显示,在苹果、番茄、黄瓜和菠菜四种典型基质中,50种目标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80.5%-105.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方法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达到0.1-1.0μg/kg和0.5-5.0μg/kg。如表4所示,该方法在实际样品检测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成功检出多种农药残留,且检出结果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确证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这一快速筛查方法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为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日常监测提供了有力工具。

3.2谷物中新型杀菌剂残留的超痕量分析

针对谷物中新型杀菌剂残留的超痕量分析,本研究开发了基于QuEChERS-UHPLC-高分辨质谱(HRMS)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针对10种常用新型杀菌剂(如啶氧菌酯、嘧菌酯等)进行了优化。前处理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使用乙腈-乙酸乙酯(7:3,v/v)作为萃取溶剂,并引入石墨化碳黑(GCB)作为净化剂,有效减少了基质干扰。UHPLC分离采用C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结合优化的梯度洗脱程序,实现了目标化合物的基线分离。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QTOF-MS)以精确质量测定和同位素分布模式分析为基础,极大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如表5所示,该方法在大米、小麦和玉米三种典型谷物基质中的方法学验证结果优异,检出限最低达到0.01μg/kg,这满足了各国严格的限量要求。

3.3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类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与确证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QuEChERS-UHPLC-三重四极杆质谱(QqQ-MS)的方法,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类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与确证。该方法涵盖了150种常见农药,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新烟碱类等。前处理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引入冷冻沉淀步骤有效去除脂肪,使用分散固相萃取(d-SPE)进一步净化。UHPLC分离采用C18色谱柱(150mm×2.1mm,1.8μm),结合优化的梯度洗脱程序,在15分钟内实现了150种农药的有效分离。QqQ-MS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每种化合物选择两对特征离子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如表6所示,该方法在牛奶、鸡蛋和鱼肉三种典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方法学验证结果优异,大多数农药的检出限在0.1-1.0μg/kg范围内。

4.质谱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4.1非靶向筛查技术在未知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非靶向筛查技术在未知农药残留检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该技术结合高分辨质谱和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能够同时检测和鉴定数千种已知和未知化合物。通过建立全面的农药代谢物数据库和精确质量筛查工作流,非靶向方法可以识别新型农药、代谢物和降解产物,填补了传统靶向分析的空白。

4.2便携式质谱仪器在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发展

便携式质谱仪器正在彻底改变农药残留的现场快速检测。微型化和模块化设计使得质谱仪可以被带到田间、仓库或加工厂进行实时分析。新型离子源技术,如纸喷雾电离和解吸电喷雾电离,实现了最小化样品前处理的直接检测。结合微流控芯片和小型化色谱系统,便携式质谱仪可在数分钟内完成从取样到出结果的全过程。虽然灵敏度和分辨率与实验室仪器尚有差距,但其快速、简便的特点使之成为理想的现场筛查工具。

4.3人工智能辅助数据处理在复杂基质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彻底改变复杂基质中的农药残留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算法,特别是深度学习网络,可以从海量质谱数据中自动识别和定量目标农药,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人工智能模型能够有效处理基质干扰,提高复杂样品中低浓度农药的检出率。基于神经网络的保留时间预测和碎片离子生成模型,进一步增强了农药残留分析的可靠性。随着迁移学习等新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将能更好地适应不同仪器和样品类型,为农药残留分析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数据处理解决方案。

结语

通过对质谱分析技术的系统优化,本研究显著提升了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效率。优化后的方法在多种食品基质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其克服复杂基质干扰,实现低浓度农药残留精准检测的能力。这些技术创新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对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高分辨质谱技术的普及、便携式设备的发展和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的应用,质谱分析技术将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肖婷(1999.10-),女,汉族,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胚胎干细胞中全能性细胞的鉴定及探讨其分化潜力。

猜你喜欢

质谱基质筛查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直干蓝桉容器育苗基质的选择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18种挥发性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