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园地理实践探究
2025-01-10赵翠玲陶晓丹
摘 要: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需借助感性经验作为支撑,而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则是连接学生思维与地理学科的桥梁。本文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特点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地球和地图”为例,设计了3 个校园地理实践案例,探讨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对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作用,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开展特色校园地理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校园地理实践;地球和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5)02-0071-06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教学和考试评价,正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发生巨大改革。初中地理课程不再是以简单地理知识的形式传播,而是更加关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利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1]。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地理知识需要感性经验做支撑,而校园地理实践活动是初中生的现有思维与地理学科完美连接的桥梁。校园地理实践活动是在校园里构建问题情境,通过设计深度学习任务,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地理知识、方法的过程整合为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2]。
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受资金、时间、安全等因素影响较小,教师可利用碎片化时间,组织开展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3],特别是需要长期持续观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影长变化等;教师在设计校园地理实践活动时可多次实地考察,甚至可以提前演示,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参加实践活动,可最大限度保证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校园即一个迷你版世界,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积累,教师可解构很多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知识[4],也可集地理教研组的力量,共同挖掘校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如校园规划(建筑物位置、布局、朝向等)、校园植被(农作物种类)、校园水循环、校园环境保护、校园周边商业活动调查、校园交通规划等。本文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特点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地球和地图”为例,设计了3个校园地理实践案例。
一、巧制地理模型,培育空间观念——经纬网学习的实践突破
“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是公认的教学难点,不同于以记忆为主的区域地理知识,这部分内容侧重于知识理解和迁移运用。地理学科被认为是“文科中的理科”,空间思维能力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素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包含空间知觉、空间想象、空间思考、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推理能力[2]。小学阶段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学习仅停留在认识形状,所形成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以支持地理学科的学习。因此,需要增强学生对球体的感性认识,而开展制作地球仪的实践活动(表1),能帮助学生建构地球的球体概念。学生分小组制作好地球仪模型,评选出地理知识点科学、准确的作品后,可邀请美术教师来指导如何提高地球仪模型的美感。最后,在校园的公共区域展示优秀地球仪模型,并举行优秀作品颁奖仪式。
二、组织观测活动,提升综合思维——地球运动难题的攻克之道
“地球运动”的知识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地球是球体”的空间概念,还需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影响。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难上加难的知识点,特别是影子的变化,学生易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在讲授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m3sQY8bSEsNsIKsiMSH90g==时刻影长变化时,笔者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视角为基础,开展“探究正午影长变化”的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攻破“影子问题”(表2)。
借助数学、地理学科知识开展“探究正午影长变化”观测实验,可帮助学生打破学科的思维定式,体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生活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影子问题”是中考中的难点,错误率非常高。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解决“影子问题”,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在研究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之前,带领学生感受太阳光的方向和影子朝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建立生活和地理学习的链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育地理核心素养。在计算太阳高度角时,如果“直立杆长度/直立杆影子长度”和“正切函数值”不相等,则需带领学生复盘观测过程,找出失误的地方并分析原因、思考调整措施,让学生感受探索科学知识的曲折过程,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地理实践力。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地方时和区时,若学生基础较好,可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推算:为什么北京时间13∶12时昆明的太阳高度角最大。
在校园里组织实践观测活动时,可利用观测记录表(表3)来引导学生高效完成每个环节的任务。
学生对“探究正午时刻影子的变化情况”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主动提出问题“那竹竿影子什么时候开始变短”。正切函数是初三数学的学习内容,虽然需提前学习正切函数概念和基本规律,但学生在测量与验证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各学科思维定式明显,习惯把地理定义为文科,把“记忆背诵”奉为学好地理的“法宝”。在本次校园实践活动中,学生用数学和实地观测的方法验证了正午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体验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将地理知识融于生活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地理实践力,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就可以突破初中地理的难点,使学生感受到跨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图2)。
三、绘制校园平面图,增强实践能力——地图知识的深度探索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地理图像作为学科工具应融入整个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系统运用地图等地理工具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图像思维是学好地理的重要保障,但学生的图像思维通常较弱。为了让学生理解地图三要素的实际意义,笔者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开展了各种观察、测量和绘制活动,让学生熟悉比例尺、方向标、图例注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表4)。
地图三要素的学习既要注重知识与方法的渗透,更要让学生理解三要素是如何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开展活动前,引导学生梳理与“地图”相关的知识,培养综合思维;发现生活中与“方向”有关的知识,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通过绘制学校平面图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地图和真实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启发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利用电子地图,进而理解地图内涵和掌握其用途技巧。构建开放型课堂,将课上学习和课下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与“方向”相关的生活实际。创造真实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建立地理、生物、数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多学科的知识互动,使学生感受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在真实的校园情境中,通过构建情境、梳理问题、布置任务、完成活动、解决问题等过程,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增强体验、学习地图知识与技能、提升地理思维与方法、养成合作意识并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地球和地图”是初中地理的入门知识,但内容较为抽象,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空间思维能力仍处在发展阶段,因此对地理学科表现出了“水土不服”的症状。此阶段,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需要感性经验做支撑[5],借助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可将学生生活与地理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6]。落实初中地理课程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启蒙作用,促进创新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发展,为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开展校园地理实践活动,构建开放型地理课堂,借助地理教具制作、实地观察绘测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化解教学难点。基于学生体验设计和实施的校园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在校园真实地理环境中开展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校园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实现地理课堂提质、增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学生能够在校内、校外的真实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通过地理实践活动,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开展校园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行中学”“创中学”,突出地理课程实践育人的特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地球与地图”的知识作为主题内容,同时梳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视角出发,将其整合为主题明确、结构鲜明的校园地理实践活动,以期为教师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提供思路,为实施特色校园实践活动、地理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健,陈锦琪,张天天.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实践力活动设计与实施——以柳州高中校园研学为例[J].地理教学,2023(17):52-54.
[2] 张建,彭黎.充分利用校园景观培养地理实践力[J].地理教育,2020(S1):134-135.
[3] 杨春勤.“足不出校”培养地理实践力——借助校园资源培养地理实践力的尝试[J].基础教育课程,2023(20):48-52.
[4] 叶柚铀,陆陛华.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校园微研学”策略探析[J].地理教学,2022(8):60-62.
[5] 袁孝亭.利用地理空间要素发展学生空间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 2009(8):62-67.
[6] 高振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