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德育相融:让传统节日文化走进孩子内心
2025-01-03王晨羽
中华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农耕智慧与天文知识,是古人观察自然、指导农事的重要依据,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鉴于此,青岛市李沧区衡水路幼儿园在“和美共建,以文化人”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华传统节日融入大班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究。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节日元素
规划节日主题课程。园所制定了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月度或季度课程规划。其中,春节主题课程为期两周,约8个课时;元宵节主题课程为期一周,约4个课时;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主题课程各为期一周,分别约4个课时。以春节主题课程为例,在教学中,教师会介绍春节的由来、传说、习俗,还会带领幼儿学唱春节儿歌、制作春节手工作品。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春节习俗时,通过播放动画视频让幼儿获得直观感受;学习拜年吉祥话时,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制作春节手工作品时,教师先示范,再让幼儿动手操作。课程的实施,旨在让幼儿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知道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懂得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等。
创作节日故事绘本。教师会与幼儿共同创作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绘本,并在其中融入德育元素。绘本内容通常涵盖节日的起源、传说、习俗,以及体现勇敢、善良、友爱等优秀品质的故事。以端午节主题绘本为例,其中讲述了屈原投江的传说,介绍了赛龙舟、包粽子等习俗,并创作了一个“小朋友们一起参加赛龙舟比赛,在训练过程中克服困难、相互帮助,最终获胜”的故事,颂扬团结协作、勇敢坚持的精神。
在游戏活动中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引导
在将中华传统节日融入德育活动中时,园所采用角色扮演、动手操作、情景剧演示、古今对话等方式,增强德育活动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强化德育重点。
准备节日手工材料包。园所会在每个传统节日为幼儿准备专属的手工材料包。春节的材料包中有精美的红色剪纸材料、剪刀和胶水,让幼儿能够亲手剪出各种富有春节特色的图案,如福字、生肖动物等;端午节的材料包里有五颜六色的彩绳和新鲜的粽叶,还有糯米、红枣等食材,方便幼儿尝试包粽子。每个材料包内都会附上简单明了的制作说明及德育引导要点。以端午节的材料包为例,德育引导要点是:让幼儿了解粽子不仅是美食,更是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以此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在准备食材和包粽子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会劳动的不易,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编写节日情景剧脚本。园所精心编写适合大班幼儿的节日情景剧脚本。比如,在春节的脚本中,设计了小朋友们去亲戚家拜年的场景:小朋友们穿上新衣,带着礼物,见到长辈主动鞠躬问好、说吉祥话,长辈则高兴地发红包,并给予祝福和鼓励。脚本中通常会设置尊重长辈、关爱他人等情节。例如,在春节拜年的脚本中,当一个小朋友为不小心说错了吉祥话而感到失落时,其他小朋友会鼓励他,长辈也会耐心教导,让他明白勇于表达的重要性。
制作节日德育游戏卡片。园所制作了一系列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德育游戏卡片。比如:在元宵节的卡片上,有猜灯谜的内容;在端午节的卡片上,有节日知识问答的内容。每张卡片上都标注了相应的德育目标和玩法。以节日知识问答卡片为例,其德育目标是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知,玩法是:幼儿分组竞赛,回答正确得分,最后评选出优胜组。
将艺术表演与传统节日艺术交融
编排节日歌曲与舞蹈。园所编排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歌曲和舞蹈,在其中融入德育内容。例如,针对中秋节,编排了舞蹈《明月团圆情》。舞蹈中,幼儿们手捧月亮形状的道具,通过优美的舞姿展现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歌曲旋律悠扬,歌词表达了珍惜亲情、感恩生活的情感。在排练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分组,让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歌曲和舞蹈的演绎。比如:有的幼儿嗓音较好,担任主唱;有的幼儿舞蹈表现力较强,担任领舞。通过不断的磨合和协作,让幼儿感受团队的力量,学会相互支持和帮助。在排练期间,教师会设置阶段性的小目标,当幼儿达成目标时,给予其及时的肯定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表演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回顾和总结,让他们分享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进一步深化其对德育寓意的理解和对团队合作的认识。
组织节日戏剧演绎。园所创作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简单戏剧剧本,如《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们分别扮演屈原、楚王、百姓等角色,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现屈原所遭遇的困境及其爱国情怀,表达百姓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在表演中,融入德育元素,如屈原对国家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以此教育幼儿要热爱祖国。在戏剧排练时,教师会引导幼儿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共同创作和表演,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
创设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风俗文化环境
主题活动长期环境创设。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园所会在墙壁、橱窗、走廊、楼道等处围绕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主题布置,同时不断加强传统节日文化书画室、传统节日文化艺术乐园、传统节日文化史料室等的建设,以此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精神。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园所对幼儿园的文化长廊进行了布置,在文化橱窗中通过卡通画的方式展示了屈原的英雄事迹,让幼儿们真正了解了节日的由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由此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打造专属节日氛围。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园所积极组织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活动,让他们成为环境的创造者和主人。例如:在春节前夕,邀请幼儿一起动手制作红灯笼、绘制象征吉祥如意的年画,并将这些作品悬挂在教室和走廊里,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元宵节时,让幼儿用彩纸制作各种精美的花灯,然后一起布置在幼儿园的花园中,形成一个美丽的花灯展;清明节时,组织幼儿采集鲜花和绿叶,制作成花束和花环,用来装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情;端午节期间,让幼儿参与制作龙舟模型,并组织幼儿用黏土制作粽子形状的装饰品,点缀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中秋节时,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玉兔灯、绘制满月图,布置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让幼儿亲身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能促使他们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实现传统节日融入大班幼儿德育活动的目标。
在家园合作中促进传统节日走进幼儿内心
编写家园互动活动手册。园所精心编写家园互动活动手册,为家长和幼儿搭建共同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的桥梁,提供多样化且富有意义的任务和活动建议,从而增强亲子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在幼儿德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春节时,一起打扫房屋、贴春联、制作传统美食;元宵节时,一起做花灯参展、猜灯谜;清明节时,踏青缅怀先烈、种植小树;端午节时,包粽子、看赛龙舟;中秋节时,制作月饼、赏月讲故事。这些活动让幼儿在家庭的温暖中传承节日文化,培养良好品德。
倡导家庭出游活动。园所倡导家长与幼儿一起参观民俗展览、参与社区节日活动等,以丰富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体验。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幼儿园与社区合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包粽子比赛,家长们带着幼儿踊跃参与。小明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终于包出了一个形状不太完美但充满心意的粽子,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又如,中秋节时,社区组织了赏月晚会,家长带着幼儿一起前往。晚会上有精彩的文艺表演,还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问答。小红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仅获得了小礼品,还学到了很多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再如,春节期间,幼儿园组织家长和幼儿一同参观民俗展览。展览上陈列着各种精美的剪纸、年画、传统服饰等。小刚被一幅生动的年画吸引,家长便给他讲述了年画背后的寓意和故事。
通过家园协作,幼儿不仅能在园所中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和知识,还可以在家中接受道德教育。与此同时,家长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了解孩子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程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成长。此外,通过家长的反馈,教师也能获得更多关于孩子的信息,从而为其提供个性化教育。这种双向互动,让家庭与幼儿园形成了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爱、尊重和文化氛围的环境。
【本文系青岛市李沧区衡水路幼儿园教师课题“传统节日融入大班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LCHS2023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青岛市李沧区衡水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