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01-02林凯旋林惠珍张天晓陈厚赏阮世伟

大医生 2025年1期
关键词:肺癌

【摘要】目的 分析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对肺癌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进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的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除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右上肺叶切除术中松解下肺韧带)和观察组(20例,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余肺代偿性膨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观察组患者余肺代偿性膨胀总发生率更高(Plt;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及LCQ总分均升高(均Plt;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结论 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对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与LCQ评分无明显影响,但更有利于余肺代偿性膨胀,建议术中保留下肺韧带。

【关键词】右上肺叶切除术;下肺韧带;肺癌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1.004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1.014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其致病因素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和遗传因素等。近年,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手术是治疗肺癌的常见方式,其中,右上肺叶切除术对右上肺叶局部恶性病变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该术式通过切除患者的右上肺叶及清扫肺门纵隔淋巴结,达到治疗右上肺癌的目的[2]。但在右上肺叶切除术过程中,是否保留下肺韧带一直是医学界讨论的热点。下肺韧带是一种连接肺叶和胸壁的纤维组织,其对下肺叶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部分研究认为,下肺韧带在手术后可维持肺组织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减少术后肺漏气等并发症的发生[3]。但有研究显示,下肺韧带在肺叶切除术中会阻碍手术操作,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切除下肺韧带可以减少术后粘连和胸膜增厚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对肺癌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进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的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除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为(55.13±8.27)岁;肺癌病程4~18个月,平均肺癌病程(11.06±3.23)个月;TNM分期[5]:ⅠA期11例,ⅠB期5例,Ⅱ期4例;病理类型:腺癌11例,鳞癌4例,其他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5.45±8.71)岁;肺癌病程5~15个月,平均肺癌病程(10.33±2.56)个月;TNM分期:ⅠA期9例,ⅠB期6例,Ⅱ期5例;病理类型:腺癌10例,鳞癌6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阳江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肺癌的诊断标准[5],且经病理活检确诊;⑵年龄≥18岁;⑶均为右上肺病变。排除标准:⑴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⑵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肿瘤细胞远处转移者;⑶合并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他肺部疾病者;⑷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⑸合并胸膜粘连或其他肺叶明显病变者;⑹有右肺手术史者。

1.2 手术方法 术前均常规消毒、铺巾。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行胸腔镜下右上肺叶切除术。患者均取侧卧位。于第7~8肋间中线处作1 cm切口作为观察孔置入电子胸腔内窥镜(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国械注进20182062533,型号:LTF TYPE 240);于肩胛下角线第9肋间处作1.5 cm切口作为辅助孔;于第三肋间腋前线作2 c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于支气管、肺叶血管及肺门结构处使用超声刀(爱惜康内镜外科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国械注进20153010137,型号:GEN11CN)逐步游离,使右肺上叶及中叶静脉充分暴露。缓慢游离右肺上叶静脉后使用切割吻合器(柯惠有限责任公司,型号:030458)进行闭合切断。随后沿后上方缓慢游离右上肺尖前支动脉并使用切割缝合器离断,打开右肺水平裂,游离右上肺后段动脉并进行闭合切断,清除右上肺叶和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组织,游离上叶支气管向上牵拉上肺后对上叶支气管进行闭合切断,完整切除患者右肺上叶,并清扫纵隔淋巴结。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进行下肺韧带进行松解:使用电凝钩或者超声刀缓慢游离下肺韧带至下肺静脉下缘。观察组患者则保留下肺韧带。手术结束后将一次性使用引流管(江苏全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92141458,型号:QH-F18)放置于观察孔处进行引流,引流管顶端放置于胸膜顶第二肋附近,缝合操作孔及辅助孔。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负压瓶内直接测量)、引流量(统计引流袋中液体量)、引流时间(拔除引流管标准:引流液清澈,引流量lt;100 mL/d,余肺复张良好)及住院时间(出院标准:无明显并发症,患者可进行日常生活即可出院)。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余肺代偿性膨胀情况。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复查,观察余肺代偿性膨胀情况(时间为手术后1、3、5、7 d)。若影像学结果显示上野处肺胸膜线向上最高点与第一后肋缘持平或超出,且中、下肺野肺复张较好则表明余肺代偿性膨胀良好。余肺代偿性膨胀总发生率=余肺代偿性膨胀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脓胸与心律失常。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并发症发生例数之和/总例数×100%。⑷比较两组患者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LCQ[6]进行评估,LCQ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与社会领域3个维度,总分范围为3~21分,评分越低表示咳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余肺代偿性膨胀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余肺代偿性膨胀总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LCQ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LC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及LCQ总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见表4。

3 讨论

肺癌属于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吸烟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此外,空气污染、职业暴露与遗传因素等也是导致肺癌的潜在诱因[7]。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中,右上肺叶切除术主要适用于位于右上肺叶的肿瘤,该手术能够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组织[8]。下肺韧带作为连接肺叶和胸壁的重要结构,对于维持肺部的正常位置和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肺部的稳定性和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9]。不保留下肺韧带虽然会使手术过程更便捷,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干扰,但可能增加术后肺部移位和功能受损的风险[10]。但是否保留下肺韧带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在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对手术指标无明显影响。分析原因为,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手术切口大小和血管损伤程度,引流量和引流时间主要取决于手术后的肺部恢复情况和胸腔积液的产生情况,住院时间受手术操作技术、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术后干预等多方面影响,因此,上述情况与是否保留肺韧带关系不大[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余肺代偿性膨胀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更利于余肺恢复,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分析原因为,保留下肺韧带可以维持胸廓的稳定性,有利于余肺在术后更好地代偿;此外,右上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保留下肺韧带可以减少术后胸壁的活动度,从而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余肺的膨胀和康复;肺韧带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保留下肺韧带可保持余肺与胸壁之间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余肺在术后更好地恢复功能,提高代偿能力[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及LCQ总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是否保留下肺韧带对右上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分析原因为,肺韧带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肺部的稳定性和位置,对肺功能影响较小,因此,无论是否保留下肺韧带,对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14]。此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也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未来应从多方面入手,扩大样本量、运用合理计算样本等措施,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综上所述,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更有利于余肺代偿性膨胀,建议术中保留下肺韧带。

参考文献

李鑫林,周金意,韩仁强,等. 2013—2017年南通市肺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4): 304-309.

田禹,黄佳,陆佩吉,等.机器人辅助与胸腔镜辅助右肺上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0, 27(10): 1134-1139.

朱喜明,谢念林,党海舟.肺韧带处理方式对单侧右部肺癌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患者余肺代偿性膨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2): 29-31.

程学飞,崔晓琳,李鹏.不同肺韧带处理方式对单侧右部肺癌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患者余肺代偿性膨胀的影响[J].癌症进展, 2019, 17(14): 1671-1674.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J].中华肿瘤杂志, 2020, 42(4): 257-287.

林嵘嘉,车国卫,徐志华,等.中文版莱斯特咳嗽问卷的改良及验证[J].中国肺癌杂志, 2017, 20(7): 468-472.

林艳苹,张强,陆彦霓,等.云南省肿瘤医院2005年—2014年肺癌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 2020, 23(3): 142-149.

杨磊.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大医生, 2023, 8(13): 27-30.

马志飞,张爱平,黄福华,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持续干咳的影响因素[J].江苏医药, 2022, 48(9): 887-890.

杨金华.下肺韧带松解有无对行胸腔镜手术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 2019, 27(10): 104-106.

慕腾,姜冠潮,李晓,等.胸腔镜肺切除术后持续咳嗽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7, 17(7): 577-580.

郭虹,刁亚利,范黄新,等.全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后是否松解下肺韧带的临床研究[J/CD].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8, 5(1): 1-5.

纪林林,李鑫,朱建平,等.保留下肺韧带对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术后持续性咳嗽的影响[J].天津医药, 2018, 46(12): 1308-1312.

刘成武,蒲强,梅建东,等.单向式胸腔镜基底段切除术352例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2, 29(10): 1284-1289.

猜你喜欢

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肝转移治疗模式探讨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周围型肺癌的MDCT影像特征分析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