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一项上海市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2025-01-01郭志超崔丹包嘉珺施渭青韦康杨兴堂俞文雅2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1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儿童

【摘要】 背景 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发生率高、早期识别率低,对儿童其他维度的早期发展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认知环境是影响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关键因素。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从家庭认知环境的社区干预角度,为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促进提供理论证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8—2020年在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4 307名儿童在1、2、3周岁时采用上海市小儿发育筛查量表Ⅱ(DenverⅡ)进行发育筛查,将筛查出的语言发育迟缓的172名儿童作为观察组,以年龄作为配对因素,按照1∶3的比例纳入516名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出生基本特征、父母人口学特征、母亲孕期和分娩特征以及家庭认知环境特征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结果 早

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共172名,发生率为3.99%,其中,1岁儿童57名(33.14%),2岁儿童92名(53.49%),3岁儿童23名(13.37%)。病例组儿童男性、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比例高于对照组(Plt;0.05)。病例组儿童的总体家庭认知环境及情感温暖、社会适应、语言环境和忽视环境弱于对照组(Plt;0.05)。儿童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低(高中以下)、家庭认知环境不良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Plt;0.05)。结论 在2岁前进行语言发育干预是有效降低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率的关键。社区儿童保健医生指导优化家庭养育环境、协助建立良好亲子沟通和交流互动,是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有效策略,尤其要关注出生胎龄小和母亲文化程度低的家庭,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和亲子沟通方面的干预和指导。

【关键词】 语言发展障碍;家庭环境;认知环境;儿童;儿童语言;儿童早期发展;病例对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767.9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41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ognitive Environment on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in Shanghai

GUO Zhichao1,CUI Dan1,BAO Jiajun1,SHI Weiqing1,WEI Kang1,YANG Xingtang1,YU Wenya2*

1.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Yuepu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Baoshan District,Shanghai 200941,China

2.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25,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U Wenya,Assistant professor;E-mail:jsjyyuwenya@sina.cn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f delay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is high,and the early recognition rate is low,which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of other dimensions. The family cognitive environment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ognitive environment on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 on family cognitive environmen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4 307 children who were admitted to a community child healthcare department in Shanghai from 2018 to 2020. The Shanghai Pediatric Development Screening Scale Ⅱ(DenverⅡ)was used fo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which was conducted at the child's age of 1,2,and 3 years old. A total of 172 children with delay language develop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case group,and 516 children with normal language development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which was determined by the matching factor of age,with a ratio of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the case and control groups being 1∶3.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of children in both groups were collected,including children's basic birth characteristics,parent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maternal pregnancy and childbirth characteristics,and family cognitive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lay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 Results A total of 172 children with delayed early language development had an incidence rate of 3.99%,among them ,1-year-old,2-year-old,and 3-year old children accounted for 33.14%(57 cases),53.49%(92 cases),and 13.37%(23 cases),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s of male children,children with premature birth,and children with maternal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and below were higher in the case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lt;0.05). The overall family cognitive environment, emotional warmth, social adaptation, linguistic environment, and neglectful environment of the children in the case group were less favorable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lt;0.05). premature birth,low maternal education,and poor family cognitive environment were risk factors of delay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Plt;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s for language development before the age of 2 were key to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rate of dela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 Guiding and optimizing the family caregiving environment,assisting in establishing good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y community child healthcare doctors could b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 Community child healthcare doctors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children with young gestational age and low maternal education,and provide more targeted interventions and guidance on parent-child activities an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Language development disorders;Home environment;Cognitive environment;Child;Child language;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Case-control studies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发育进程中,虽然语言发育顺序正常,但仍然落后于正常的发展速度,儿童的语言能力未达到与年龄相适应的水平,但需要排除由于听力障碍导致的语言发育迟缓[1]。语言发育迟缓如未尽早干预,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最终导致语言障碍[2],

会对儿童未来的学习、情绪及行为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儿童难以与人交流并融入社会[3-4]。由于语言障碍的诊断一般在4岁及以上较稳定,因此,在4岁以前常用语言发育迟缓(delay language development,DLD)来描述[5]。

国际研究显示,儿童2岁时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率达12%~19%[6];上海市2岁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总发生率为16.2%,是孤独症发病率的7~8倍,是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的3~5倍[7]。因此,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是国内外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婴幼儿大部分交流都发生在家庭中,家庭是其活动和社交的主要场所[8],父母良好的语言反应能力和高参与度能够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和心理认知发展[9],因此,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环境是儿童在家庭内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包括自然物质环境和家庭认知环境[10]。自然物质环境客观存在,如社会经济状况、居住环境、营养与食品等[11],短时间内难以获得较大改变;家庭认知环境,或称之为心理社会环境、家庭精神环境、家庭养育环境,主要指与精神因素有关的家庭环境,如父母养育理念、家庭氛围、父母文化素养、亲子交互模式、家庭关系、对婴幼儿的情感等[12-13],通常可以通过干预指导来改善。研究表明,家庭认知环境能够解释69%的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差异[14],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关键影响因素。

照养人能够通过与家庭认知环境相关的刺激活动(例如亲子玩耍、亲子共读)和语言交流(例如输入性语言的质量和数量),实现照养人良好的参与感和引导性[15],这种丰富的家庭认知环境的刺激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早期语言、社交心理和认知发展[16]。因此,有必要通过理念和技能宣教对父母进行相关培训,从而鼓励照养人开展适宜的家庭认知环境的相关刺激活动与亲子交互[17],以改善家庭认知环境,刺激儿童早期语言的发育和发展。

然而,我国大部分家庭长期忽视了家庭认知环境的刺激活动,部分医生缺乏其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影响的正确认识和知识技能[18]。此外,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现象并不显著,导致大部分家长持有“再等一等”“贵人语迟”等错误观念,等待其自然好转,但这有可能导致错过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最佳时期[19]。考虑到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重要干预价值和可干预性,准确评估并识别家庭认知环境的特征和缺陷,并明确其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或有可能成为解决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关键突破口。

因此,为明确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聚焦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3岁的儿童,基于早期筛查和家庭认知环境调查,开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而阐明该地区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水平以及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旨在利用社区从事儿童保健的优势,从家庭认知环境可干预因素的视角,为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提供家庭干预策略的重要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8—2020年在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儿童。纳入标准:(1)年龄1~3岁;(2)儿童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脑瘫等疾病;(2)有听力障碍;(3)寄养儿童。本研究共纳入1~3岁儿童4 307名,其中,1岁儿童1 221名,2岁儿童1 982名,3岁儿童1 104名。

病例组为经“上海市小儿发育筛查量表Ⅱ”筛查发现的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对照组为早期语言发育正常儿童,该组儿童的数量是基于早期语言发育筛查存在迟缓问题的儿童数量,以年龄作为配对因素,以1∶3的配对比例匹配相应数量的早期语言发育正常儿童。

1.2 筛查与调查方法

丹佛发育筛查方法(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DDST)于1982年被上海市引进并进行本地的标准化,后基于美国原作者在1990年修订的DDSTⅡ,上海市儿童保健所于2004年对该量表进行了重新的标准化并制定了“上海市小儿发育筛查量表Ⅱ(DenverⅡ)”,陈佳英等[20]对该量表在上海市的适应性研究发现其重测信度为0.87,以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Gesell)作为“金标准”进行效度分析显示其正确诊断指数为0.83,该筛查量表对儿童个人-社会、细动作-适应性、言语、粗动作4个能区的发育进行评估,其中语言能区反映了儿童在语言接受、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能力,筛查那些似乎比正常儿童发育延迟的儿童,简单易操作,具有良好的筛查效果,适用于社区基层儿童定期发育筛查及监测[21],作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时进行儿童早期发展筛查的重要工具,沿用至今。本研究按照上海市社区儿保的儿童早期发展筛查要求,采用“上海市小儿发育筛查量表Ⅱ(DenverⅡ)”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水平进行筛查,选取筛查量表中的语言项目,每个条目通过得1分,不通过得0分,计数总分。根据常模得分的百分位数表,该项目得分lt;第75百分位数时,可以认为存在早期语言发育迟缓。

为了探索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儿童的家庭认知环境特征,其中,基本特征包括母亲的文化程度、妊娠情况、分娩方式、胎儿的出生体质量、儿童目前的行为、语言状态。家庭认知环境特征采用何守森编制的“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进行评估[22]。该量表涵盖情感温暖/环境气氛(以下简称“情感温暖”)、社会适应/自理(以下简称“社会适应”)、语言/认知(以下简称“语言环境”)、忽视/惩罚(以下简称“忽视环境”)四大类因素,包括41个条目,各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1~5级计分,最低总得分为41分,最高总得分为205分。各个因子所包含的条目得分合计即为该因子得分,具体评价方法是应用总分和各个因素得分与常模百分位数比较,对整个家庭养育环境做出评价,得分gt;第85百分位数表示家庭认知环境良好,≤第15百分位表示家庭认知环境较差,其他则表示家庭认知环境一般。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30;结构效度方面,各因素间相关系数在0.305~0.656,呈中度相关,各因素与总体间相关系数在0.529~0.900,均达到了高度相关[22]。

此外,为了控制儿童基本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以下特征:儿童的性别、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家庭居住、父母文化程度和母亲孕期妊娠并发症。

本研究纳入的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儿童均完成了上述量表的筛查与基本特征的信息采集,其中“上海市小儿发育筛查量表Ⅱ(DenverⅡ)”由经过专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上岗证的儿童保健医师进行评估,“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由儿童主要照顾者在儿童保健门诊候诊时自我报告。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水平

本研究纳入的4 307名儿童中,经筛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共172名,发生率为3.99%;其中,1岁儿童57名(33.14%),2岁儿童92名(53.49%),3岁儿童23名(13.37%)。

2.2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基本特征

将筛查发现的172名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纳入病例组,按照1∶3匹配516名早期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纳入对照组。两组儿童年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家庭居住、父亲文化程度、母亲孕期妊娠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病例组儿童男性、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3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家庭认知环境特征

病例组儿童的总体家庭认知环境及情感温暖、社会适应、语言环境和忽视环境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4 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

以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水平(赋值: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正常=0,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1)为因变量,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家庭认知环境特征(赋值:不良=0,中等=1,良好=2)、性别(赋值:男=0,女=1)、出生胎龄(赋值:早产=0,足月=1)、母亲文化程度(赋值:高中以下=0,高中及以上=1)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出生胎龄小、母亲文化程度低、家庭认知环境不良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Plt;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经筛查发现,样本地区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3.99%,尤其集中在2岁儿童,包括情感温暖、社会适应、语言环境和忽视环境4个维度的家庭认知环境不良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此外,早产儿和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风险更大。

家庭认知环境特征中,情感温暖是指家庭中家人之间关系和谐,家长给予孩子的情绪关怀;社会适应是为儿童提供社会适应和自我照顾的机会;语言环境是照料者为儿童提供的语言和认知方面的知识数量和品质;忽视环境是照料者对子女关心、限制、干涉以及惩罚的频率[23]。家庭认知环境对儿童语言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4-25],家庭主要照养人通过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与儿童交流,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可帮助其增强对语言信息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6]。因此,有必要引导家长有意识地从家庭认知环境的四大维度来改善家庭认知环境,从而以更科学、有效的方法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具体而言,在情感温暖方面:为幼儿设置明亮温馨的房间、营造愉快的家庭氛围、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从而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促使幼儿“想说”;在社会适应方面,儿童主要照护人应通过教育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并通过强化儿童与同伴交往等技能来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从而促使孩子尝试与同伴沟通,激起“敢说”的欲望;在语言环境方面,主要照护人应准备适量的玩具和书籍,在儿童阅读、讲故事、听音乐和玩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与幼儿沟通,从而促使幼儿“爱说”,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家庭书籍的数量、阅读活动、亲子互动都有利于2岁时语言技能的发展[27];在忽视环境方面,主要照护人应运用科学民主的教育方法来给予儿童适当的关注、适度的限制和惩罚,但不能过度干涉、约束孩子做事情,而应当鼓励孩子大胆尝试、不要害怕犯错,从而使孩子获得真正自由的发展,让孩子自由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受。值得强调的是,家长如果在家庭中有意识地优化家庭认知环境,开展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刺激与训练,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与随访,就能达到比其他方式更好的效果[28]。

此外,早产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因

素[29]。由于其脑组织发育不成熟,常伴随多种并发症,从而导致早产儿易在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落后于足月儿,例如语言、认知、社会适应和行为等[30];其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程度受早产程度的影响[31]。有研究报道,早产儿直到2岁时,在认知、语言、运动发育方面仍有落后[32],尤其是语言理解方面,落后更为明显[33]。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社区,都需要树立预防意识,重视对早产儿语言发育的早期筛查,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弥补先天不足。

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母亲的教育背景[34],有研究提出,教育程度低的母亲与婴幼儿可能会出现互动沟通和社会交往减少,导致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35]。主要抚养人文化程度高是儿童语言理解能力的保护因素[36],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善于学习领悟、开展自我反思,从而不断优化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因此,对于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鼓励通过亲子阅读和生活体验等方式来提升与儿童沟通时的词汇丰富度[37]。从社区儿童保健的干预视角,应针对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除了儿保门诊给予咨询指导外,还要开设家长课堂,传授家长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创造日常生活中丰富的语言环境,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根据孩子的特点指导父母通过讲故事、做象征性游戏等方式与孩子互动,更要与家长建立电话、微信等联系,长期而稳定地给予监测、评估和干预,从而有效促进此类孩子的早期语言发育。

4 小结

本研究基于社区发育量表筛查发现,2岁儿童是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年龄,家庭认知环境不良、早产和母亲文化程度低,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其中,家庭认知环境是儿童早期语言发育的显著影响因素,并具有良好的干预性,干预后可能达到正常水平[38]。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多个方面探究了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以及通过早筛查和早干预降低语言发育迟缓对于儿童的远期影响[39],但是,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的早筛查和早干预已经在常规工作中得以实现,因此,本研究基于现实数据,能够保障对儿童家长的早期语言发育相关的“培训指导”具有更高的实施价值与可行性。

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应根据婴幼儿早期语言发育筛查结果,通过对儿童主要照护人增强相关宣教和干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特点进行早期个性化指导,以减少早期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和严重后果。但是,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目前社区儿童保健使用的“上海市小儿发育筛查量表Ⅱ”不是专门针对语言发展的评估,针对儿童语言发育的筛查条目平均每个年龄段只有5项[5],难以为家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二,本研究的样本选择较为局限,有待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论证结果的代表性。

作者贡献:郭志超提出主要研究目标,负责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论文起草与撰写;俞文雅负责数据清洗和统计学分析,绘制图表,负责最终版本修订,对文章整体负责;崔丹、包嘉珺负责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整理;施渭青负责调查对象的选取,问卷调查;韦康负责研究对象筛查;杨兴堂指导研究方案,对文章进行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俞文雅https://orcid.org/0000-0003-4605-9158

参考文献

于萍. 儿童言语语言障碍(二)[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5):387-389. DOI:10.3969/j.issn.1672-4933.2016.05.019.

周湘. 12~72月语言发育迟缓儿童328例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Z):137-138.

NUDEL R,CHRISTENSEN R V,KALNAK N,et al. 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 -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ore than 46,000 individuals[J]. Psychiatry Res,2023,323:115171. DOI:10.1016/j.psychres.2023.115171.

CONTI-RAMSDEN G,MOK P,DURKIN K,et al. Do emotional difficulties and peer problems occur together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The case of children with a history of 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DLD)[J].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9,28(7):993-1004. DOI:10.1007/s00787-018-1261-6.

刘雪曼. 语言发育迟缓与语言障碍的临床干预[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30(8):813-817,821. DOI:10.11852/zgetbjzz2022-0871.

REILLY S,COOK F,BAVIN E L,et al. Cohort profile:the early language in Victoria study(ELVS)[J]. Int J Epidemiol,2018,47(1):11-20. DOI:10.1093/ije/dyx079.

章依文. 儿童语言障碍的早期干预[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1):787-789.

王莎莎,张媛媛,陈津津. 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8):835-838. DOI:10.11852/zgetbjzz2018-1584.

丁丽丽,何守森,周倩,等.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育及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前瞻性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9):910-912,916. DOI:10.11852/zgetbjzz2016-24-09-05.

何守森. 儿童早期养育环境对心理发育的影响[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6):561-563. DOI:10.11852/zgetbjzz2016-24-06-01.

丁丽丽. 早期家庭养育对儿童发育商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影响的观察[D]. 济南:山东大学,2017.

李佳,王雪娜,杜雯雯,等.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0):1096-1099,1104. DOI:10.11852/zgetbjzz2020-1280.

蓝翠娟,李晶. 母亲工作状况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母亲思维方式的调节作用和家庭养育环境的中介作用[J]. 学前教育研究,2020(2):1-11.

DALE P S,SIMONOFF E,BISHOP D V,et al. Genetic influence on language delay in two-year-old children[J]. Nat Neurosci,1998,1(4):324-328. DOI:10.1038/1142.

安蕾,张荣娟. 幼儿家庭养育环境的城乡比较[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9):1002-1004. DOI:10.11852/zgetbjzz2015-23-09-34.

SHAH R,KENNEDY S,CLARK M D,et al. Primary care-based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positive parenting behaviors:a meta-analysis[J]. Pediatrics,2016,137(5):e20153393.

李佳,王雪娜,杜雯雯,等. 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早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0):1096-1099,1104. DOI:10.11852/zgetbjzz2020-1280.

崔宇杰,张云婷,赵瑾,等. 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现状分析 及策略建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3):107-117. DOI:10.16382/j.cnki.1000-5560.2019.03.009.

胡梦杰,杨小云.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研究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4):467-469. DOI:10.3969/j.issn.1002-1256.2020.04.030.

陈佳英,魏梅,何琳,等. 上海市Denver Ⅱ发育筛查量表适应性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4):393-394.

夏彬,古桂雄. 婴幼儿发育筛查量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7):699-701,736.

杨玉凤. 儿童发育行为心理评定量表[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849-852.

范秋菊. 3~6岁幼儿家庭养育环境与自信心水平关系研究[D]. 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2:9.

杨静仪,黄赛君,廖燕薇,等.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智能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8):892-895. DOI:10.11852/zgetbjzz2018-1709.

SAN SAN KYAW K,TIN TIN S,UNDERWOOD L,et al. Effects of home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household crowding on early expressive language development[J]. J Dev Behav Pediatr,2020,41(4):289-298.

邵丽彤,鲁亚杰,姬菁,等. 家庭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儿童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4,22(4):427-432. DOI:10.3969/j.issn.1672-4933.2024.04.023.

李慧美,刘晓. 发育性语言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5):526-528,563. DOI:10.11852/zgetbjzz2022-1208.

张芳,张磊,宋彩凤,等. 2~3 岁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家庭康复效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4,22(3):303-305.

张勇,李燕晖,梁静,等. 早产儿2岁内神经心理发育的队列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6):703-705. DOI:10.11852/zgetbjzz2020-0118.

黄海燕. 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结局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2):153-155.

ZAMBRANA I M,VOLLRATH M E,SENGPIEL V,et al. Preterm delivery and risk for early language delays:a sibling-control cohort study[J]. Int J Epidemiol,2016,45(1):151-159. DOI:10.1093/ije/dyv329.

CHEONG J L,DOYLE L W,BURNETT A C,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moderate and late preterm birth and neurodevelopment and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at age 2 years[J]. JAMA Pediatr,2017,171(4):e164805.

夏彬,王洁,刘巧云,等. 18月龄儿童语言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11):1196-1201. DOI:10.11852/zgetbjzz2023-0241.

HECKMAN J J. Skill formation and the economics of investing in disadvantaged children[J]. Science,2006,312(5782):1900-1902. DOI:10.1126/science.1128898.

HOFF E,BURRIDGE A,RIBOT K M,et al. Language specificity in the relation of maternal education to bilingual children's vocabulary growth[J]. Dev Psychol,2018,54(6):1011-1019. DOI:10.1037/dev0000492.

刘慧燕,宋燕燕,张舒琴,等.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行为及语言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4):365-373.

曹璟钰,王利刚,陶婷,等.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学前儿童语言早期发展的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12):1023.

吴丽英,宋晓英,马晨红,等. 早期综合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3,21(2):196-199.

孙艳会,李杨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临床特征及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32(9):999-1003.

(收稿日期:2024-01-15;修回日期:2024-09-08)

(本文编辑:崔莎)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论家庭对职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学前儿童社会化不足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留守儿童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