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脑钠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2025-01-01沙敏王秀丹夏存华
【摘要】目的 分析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MI患者为AMI组,另选取同期于冠县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78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Myo、cTnI、BNP、CK-MB水平,分析Myo、cTnI、BNP、CK-MB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早期AMI的诊断效能。结果 AMI组研究对象Myo、cTnI、BNP、CK-M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yo、cTnI、BNP、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敏感度为95.40%,特异度为88.70%,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测(均Plt;0.05)。结论 Myo、cTnI、BNP、CK-MB水平的上升与早期AMI密切相关,且以上4项指标均可作为诊断AMI的生物标志物,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脑钠肽;肌酸激酶同工酶;早期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2.0106.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2.03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或几乎完全阻塞,使相应心肌区域急性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 AMI病情发展极为迅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胸痛,患者通常会感到胸部中央或偏左的部位出现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gt;30 min,可向左肩部、左臂内侧、颈部、下颌部等部位放射;全身症状,可出现发热, 体温gt;38 ℃,持续约1周,同时伴有乏力、多汗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甚至猝死;心力衰竭,如果心肌梗死面积较大,心脏的泵血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粉红色泡沫痰)、下肢水肿等症状,因此造成发生心源性死亡的几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因此,对于AMI患者,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临床对该疾病的研究逐步深入,发现一些分子生物标志物与AMI的发生发展联系紧密[3]。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都属于常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都能有效反映心肌损伤的实际严重程度[4]。脑钠肽(BNP)是一种能对体液、血压及体内钠平衡进行调节的物质,可反映心脏的代偿功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心功能[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Myo、 cTnI、 BNP、 CK-MB联合检测对早期AMI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AMI患者为AMI组,另选取同期于冠县人民医院行健康体检的78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组研究对象中男性43例,女性3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8.46±3.20)岁; BMI 17.1~24.8 kg/m2,平均BMI(21.68±0.79)kg/m2。 AMI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8.71±3.13)岁; BMI 17.2~25.0 kg/m2,平均BMI(21.74±0.70)kg/m2。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冠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AMI组患者符合早期AMI的诊断标准[6],且经临床检查确诊;⑵健康组研究对象无基础性疾病;⑶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合并恶性肿瘤者;⑵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⑶存在精神类疾病者,如认知功能障碍、躁狂症等;⑷合并传染性疾病者。
1.2 研究方法 于入组当天清晨或第2天清晨,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半径为8 cm)离心15 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美国)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62222392,型号: UniCel DxI 800]测定Myo、cTnⅠ、 BNP、 CK-MB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⑴比较两组研究对象Myo、 cTnⅠ、 BNP、CK-MB水平。⑵分析Myo、 cTnⅠ、 BNP、 CK-MB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早期AMI的诊断效能。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表达,行t检验;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Myo、 cTnⅠ、 BNP、 CK-MB水平比较 AMI组研究对象Myo、 cTnⅠ、 BNP、 CK-M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Myo、 cTnⅠ、 BNP、 CK-MB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早期AMI的诊断效能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yo、 cTnⅠ、 BNP、 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0,敏感度为95.40%,特异度为88.70%,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图1、表2。
3 讨论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的心肌缺血坏死,临床患病率相对较高[7]。AMI发病后,心肌细胞会迅速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且呈不可逆性进展。早期诊断能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时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通过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组织,限制梗死面积的扩大,减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延长生存期并改善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8]。因此,探索早期快速精准诊断AMI的方法,对于确保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AMI组患者Myo、cTnⅠ、BNP、CK-M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yo、cTnⅠ、BNP、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AUC为0.950,敏感度为95.40%,特异度为88.70%,均高于各项单一检测。分析原因为,当心肌遭受损伤的瞬间,Myo会迅速地从受损的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在发病的最初阶段血液中Myo的浓度快速升高,是提示心肌可能受损的先锋指标。但在骨骼肌等其他组织中同样存在少量的Myo,这一特性导致单用Myo进行诊断时,其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一些剧烈运动、骨骼肌拉伤或其他骨骼肌疾病的情况下,Myo水平也可能会升高,从而易造成误诊或干扰诊断结果[9-10]。cTnⅠ是心脏特异表达的调控蛋白,通过抑制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结合,介导横纹肌松弛,在心脏的收缩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对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标志物,其在心肌细胞受损后持续升高时间较长,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及损伤状态的持续演变过程,可依据cTnⅠ的数值变化,判断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11-12];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并分泌,当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脏的功能平衡被打破,心室壁压力负荷发生显著改变,心肌出现牵张等一系列变化时,BNP的分泌量会急剧增加,因此BNP水平的变化与心脏功能障碍的程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量化关系,通过监测BNP的动态变化,可大致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从而预测患者预后[13-14];CK-MB作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类,在AMI发生后的特定时间窗内,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呈现出鲜明的规律性,在AMI发病后的早期时段,CK-MB浓度会快速上升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临床可依据CK-MB的浓度数值及其所处的变化阶段,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发生的时间,进而推断病情的进展程度,为制订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信息,如确定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等[15-16]。
综上所述,Myo、cTnⅠ、BNP、CK-MB水平的上升与早期AMI密切相关,且四项指标均可作为诊断AMI的生物标志物,对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3): 231-242.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防治专家共识起草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防治专家共识[J/CD].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 3(1): 1-7.
李毅,韩雅玲. 2023 ESC急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解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3, 51(12): 1263-1267.
任丽娜,王东,闫晓武. CK-MB、cTnT、H-FABP、MYO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J].贵州医药, 2021, 45(12): 1907-1908.
吕新才,卢家忠.血清胱抑素C、脑钠肽及白细胞介素-33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2, 38(18): 2124-2127.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12): 1092-1099.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专家组.冠状动脉心肌桥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2, 09(5): 1-8.
湖南胸痛联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技术规范专家工作组.湖南胸痛联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技术规范(2022年版)[J].中国医师杂志, 2023, 25(2): 186-191.
丁佩芳,张钰婕,万标.心电图复极参数结合hs-CRP、MYO、cTnT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效果[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 15(5): 880-883.
吴晓,王苏英,李珊.联合检测NLR、hs-CRP、cTnI、MYO和BN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 17(5): 647-650.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心肌肌钙蛋白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37): 2947-2961.
范继红,刘江红,王刚,等.肌钙蛋白峰值超过检测上限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及其早期预测指标[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3, 21(8): 673-679.
杨金月,紫晓,李华丽,等.BNP、Mb及CK-MB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左室重塑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 14(11): 1905-1908, 1913.
孙姣,吴婷,沈沁. PLR、NLR以及血清IL-33、BNP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院内转归不良的临床价值[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24, 58(2): 183-187, 226.
杨涛,孙雪,杨利梅. CK-MB、FAR、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 16(7): 1268-1271, 1280.
贾慧宝,潘博,王丽媛,等.血清cTnI、CK-MB及Mb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 16(4): 70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