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5-01-01吴念寿郭伟

大医生 2025年2期
关键词:应激反应胃肠功能

【摘要】目的 深入剖析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成效,并评估其对患者胃肠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以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阳新县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考察样本,按照1∶1的比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开放腹膜前修补术的对照组与接受TAPP术的观察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LT)]水平、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反应蛋白(CR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lt;0.05)。术后1 d,两组患者GAS、MTL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L-6、CRP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OD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lt;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TAPP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其成效显著,能有效缩减患者的住院周期与疼痛持续时间,并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此外,该术式还有助于优化患者的胃肠功能,减轻其应激反应,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方案。

【关键词】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老年腹股沟疝;胃肠功能;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5.02.0065.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5.02.020

腹股沟疝是指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存在缺陷或薄弱,导致腹腔内脏器向体表突出,其发病与遗传、长期便秘、慢性咳嗽等因素相关[1]。临床治疗腹股沟疝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往临床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多采用开放腹膜前修补术治疗,但有研究显示开放腹膜前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较慢,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部分患者预后较差[2-3]。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因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等优势,逐渐被运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4]。基于此,本研究探究腹腔镜经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期为外科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阳新县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考察样本,按照1∶1的比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开放腹膜前修补术的对照组与接受TAPP术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6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8.71±5.37)岁;腹股沟疝类型[5]:斜疝24例,直疝1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8.96±6.48)岁;腹股沟疝类型:斜疝24例,直疝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阳新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5],且经临床检查确诊;⑵符合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及TAPP术指征[5];⑶单侧腹股沟疝;⑷年龄60~80岁。排除标准:⑴合并恶性肿瘤者;⑵合并股疝、嵌顿疝、复发疝者;⑶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⑷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⑸合并精神疾病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腹膜前修补术:术前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连线间2 cm处作一5 cm切口,切开皮肤。逐层分离皮下组织,切开腹外斜肌腱膜纵,暴露腹股沟管、疝囊,游离精索,反填(其中疝囊较大者采用离断给予近端结扎反填,疝囊较小者游离后反填)。于内环纵行切开提睾肌及精索内筋膜,游离疝囊,采用电刀分离疝囊周围组织,将疝囊颈肩切开,进入腹膜前间隙(直疝疝囊颈部无肌肉覆盖,疝囊高位游离后直接环形切开;斜疝疝环位于肌层深面,高位游离后分离周围肌肉组织,直至出现腹膜外脂肪则进入腹膜前间隙)。钝性分离腹壁下血管,内侧至腹直肌后,内下至耻骨联合后,内上至腹横肌深面,外下超过耻骨梳韧带,将无张力网片置入间隙中进行修补,最后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并关闭腹膜。

观察组患者接受TAPP术: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头低足高,行全身麻醉,建立CO2气腹,压力为12 mmHg(1 mmHg=0.133 kPa),于脐部约10 mm处作小孔放置套管,作腹腔镜观察孔,于患侧及对侧腹直肌外侧置入5 mm套管作为操作孔,前者于肚脐水平开孔,后者于脐下水平开孔。在疝缺损上缘2~3 cm弧形切开腹膜,进入腹腔后,分辨脐中韧带、脐内外侧韧带,辨别并避开腹壁下动脉切开中间腹膜,进入腹膜前间隙并将其游离,游离范围内侧超过耻骨梳韧带,回纳斜疝或直疝疝囊。选择并裁剪布片,覆盖缺损区、直疝三角、腹股沟管内环核股环,锚钉固定于耻骨结节、腹腔沟韧带、联合腱上,最后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并关闭腹膜。

1.3 观察指标 ⑴手术指标: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出院标准:切口对合良好,创口无渗液、开裂及皮下瘀血等,没有需额外处理的并发症。⑵胃肠功能指标。于术前及术后1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

3 500 r/min的转速(离心半径10 cm)离心15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LT)水平。⑶应激反应水平。于术前及术后1 d,与⑵同种方法获取血清,采用ELISA检测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 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⑷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血清肿、切口疼痛。血清肿:超声检查病灶表现为清亮无回声即可确诊。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1 d,两组患者GAS、MTL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水平比较 术后1 d,两组患者IL-6、 CRP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OD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见表4。

3 讨论

老年群体由于年龄增长,其肌肉组织逐渐萎缩,腹壁肌肉松弛,腹壁强度减弱,为疝气的形成提供条件,且部分老年患者存在腹部手术史,可能导致腹壁薄弱,所以老年群体是腹股沟疝的高发人群。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表现为腹部绞痛、腹股沟区疼痛等,患者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6]。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及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和TAPP均可通过放置补片加强肌耻骨孔区域修复,修补腹股沟疝。常规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可保留腹股沟正常结构,但由于术中补片与周围组织结构的相互作用,患者需耐受术后异物牵拉等因素导致的慢性疼痛,住院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较多[7]。TAPP治疗腹股沟疝原理与常规开放腹膜前修补术相同,均为采用补片对腹股沟薄弱缺陷区域进行强化,但TAPP手术在腹腔镜的可视环境下进行,手术视野清晰,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在手术创伤、视野等方面更具优势,对隐匿性及复发性较高的疝中治疗效果更显著[8]。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这提示TAPP治疗腹股沟疝可缩短患者住院、疼痛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但会延长手术时间,与聂鑫等[9]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开放腹膜前修补术患者需接受硬膜外麻醉,麻醉方式的恢复时间为1~4 h,而TAPP患者行全身麻醉,麻醉清醒时间通常为0.5~1 h,因此TAPP患者麻醉清醒后可提前下床活动,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开放腹膜前修补术手术切口相对较大,需直接打开腹壁进入腹腔,找到疝囊并进行剥离,再将补片放置在腹膜前进行修补,而TAPP采用腹腔镜观察,手术切口小,通常只需在脐周下缘插入套管作为观察孔,后在脐水平线下3~5 cm的腹直肌外缘两侧分别插入操作套管,手术视野较清晰,可进行更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时间较短。因此,TAPP可最大程度减轻患者损伤,减少手术出血,进而缩短住院及疼痛时间;TAPP对操作者熟练度有一定要求,手术操作精细度较高,因此手术时间较开放腹膜前修补术长。

GAS能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促进胰液、小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还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幽门括约肌收缩,延缓胃排空,保护胃黏膜细胞;MTL能增强胃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的推进和消化,加速胃肠道对水电解质的运输,有助于维持胃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临床常将GAS和MTL用于评估患者胃肠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两组患者GAS、MTL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这提示两种术式均会对患者胃肠道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胃肠功能出现下降,但TAPP对胃肠功能影响小于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分析原因为,TAPP无需开腹操作,相较于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同时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较小,对肠胃刺激较小,因此TAPP术后患者胃肠激素分泌受影响相较于开放腹膜前修补术更小,更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11]。IL-6、CRP为临床评估患者炎症状态的常用指标,两者水平升高代表机体炎症应激反应水平升高[12];SOD属于抗氧化金属酶,在体内可发挥抗炎效果,其水平降低代表体内存在炎症应激反应[1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两组患者IL-6、CRP水平均呈升高趋势,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OD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这提示两种术式均会对患者机体产生刺激,导致应激反应,但TAPP对机体刺激小于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分析原因为,TAPP手术切口较小,术中视野清晰,相较于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对患者机体损伤更小,因此患者应激反应相应较弱;而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视野受限,更易造成腹部相关组织的损伤,造成患者应激[14]。此外,本研究还显示,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TAPP并未增加老年腹股沟疝并发症及复发风险,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TAPP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其成效显著,能有效缩减患者的住院周期与疼痛持续时间,并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此外,该术式还有助于优化患者的胃肠功能,减轻其应激反应,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诊疗方案

参考文献

田利飞,仝聪,阎立昆,等.三人四孔法在腹腔镜腹股沟疝感染补片取出术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 2022, 62(33): 23-26.

刘石龙,杨加磊,逯景辉.腹腔镜时代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策略[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 27(3): 206-209.

谢天皓,任项项,哈思宁,等.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相关内脏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2, 21(9): 1240-1246.

李瑞斌,吴攀,万智恒.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中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 29(10): 1275-1279.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 2018, 56(7): 495-498.

殷国江,皮文娟,姜佳佳,等.区域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1, 46(8): 837-842.

张翼,王刚,董艳平,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重庆医学, 2021, 50(15): 2548-2553.

高金海,郭邦振. TAPP术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 2022, 46(12): 1875-1877.

聂鑫,沙盈盈,宣谅,等.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2, 22(6): 1069-1073.

吴苏亚,陈醒,李敏利,等.胃苏颗粒改良四联疗法对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胃泌素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 30(23): 16-21.

王伟,赵宇斌. TAPP与传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成人腹股沟疝手术应激及疼痛影响的对比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4): 504-507.

李杰,刘洪涛,陆善伟.胸腔镜下肺段及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小结节后创伤应激及肺功能指标观察[J].国际呼吸杂志, 2023, 43(3): 328-333.

喻加东,陈家平,马翔,等.中医综合疗法对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及血清PGE2、5-HT、SOD水平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9(4): 787-793.

王志涛,关磊,聂玉胜,等.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与局麻下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股疝的对比研究[J/CD].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4): 366-369.

猜你喜欢

应激反应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足三里温和灸联合中药贴敷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分析
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效性探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