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务转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公司集团化管理改造

2024-12-31周超王雪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21期
关键词:集团化

[摘 要]近几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较大转变,国内各行各业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问题。面对行业投资热点转移、细分市场“内卷”严重的市场条件,企业具有通过业务转型提升经济规模,实现多元化发展规避风险的管理动因。工程设计公司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具备向不同专业方向开展业务拓展的能力,大而全的业务结构、小而精的专业优势,使不同板块的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这就对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完成业务转型下的管理改造,使之适应新的客观环境,是企业成功转型的关键。

[关键词]业务转型;集团化;管理改造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21.03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21-0106-03

0" " "引 言

作为煤化工行业国内领先的技术企业,基于技术、规模、能力的优势,笔者所在的H工程设计公司已经在业务转型的道路上尝试许久,产业链纵向能够开展专利授权、工程设计、设备供应、EPC管理、产业运营等多种业务,还通过煤化工主业的技术积累优势,横向开展氢能产业、环保行业、高端装备制造、工厂运营等业务的尝试。在业务结构日渐复杂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结构已经出现了包含管理职能部门、研发部门、业务部门、事业部、分公司、子公司的多元结构,已经形成实质上的多元化管理需求,企业进入了集团化发展阶段。这种管理基础的改变,如果延续以往传统的设计院单一主业的管控模式,很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展研究,分析在业务转型过程中,现有集团化改革的不足以及后续的改革方向。

1" " "转型中的业务驱动模式

工程设计公司在开展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具有向多个方向尝试的可能性,如何设定管控模式,是由业务驱动模式决定的。根据工程设计公司转型的方向,分析所属业务的驱动模式,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管理体系。H公司目前开展的业务较为全面,基本涵盖了工程设计公司通过发挥自身技术、能力优势能够开展的大多数业务类型。

业务的驱动模式多种多样,但是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较高的管理成本需要H公司选择附加值较高的业务驱动模式。在现有开展的业务下,业务驱动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1" "技术驱动型

这种驱动模式的平均回报较高而风险相对较小,获得市场认可的技术优势能够直接转化成产品的高附加值。H公司在主业煤化工的技术及产业链关联业务领域中,选择了政策法规鼓励的行业热点领域,利用自身技术积累开辟市场空间[1]。这类业务,所属市场要么完全没有竞争对手,要么属于蓝海市场,所有行业参与者都还在摸索产业运行规律的阶段,在这种驱动模式下,业务的主导者或实操者需要更大的自由度,才能通过不断地尝试,实现业务市场价值。

1.2" "服务驱动型

这种业务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单项服务类型,为客户提供设计、采购、建设、项目管理等单项服务,根据工作量计价;另一种是PMC或者EPC项目,根据参与项目的程度不同,回报率不断提升但是风险也随之上涨。服务驱动型的业务,业务内容和利润结构都比较稳定,主要通过提升经济规模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服务驱动型的业务,需要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不断加强,属于细节决定成败的业务模式。

1.3" "资本驱动型

资本驱动型业务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选择。在积累了一定自有资金后,掌握技术的企业,尤其是深度介入行业的工程设计公司,对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更感兴趣。以H公司为例,在产业链下游选择技术门槛较高、利润稳定、风险较低的行业,通过自有资本,结合投融资手段,能够在产业运营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际运营经验又能反哺技术端,实现互惠共赢[2]。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上存在大量资本在寻求投资机会和回报,利用自有资金作为备用金和风险控制基础,既可以为业主解决资金缺口,也能够为自有资金找到出路,又能降低资金风险,是实现“三赢”的机会。

2" " "总部核心价值目标的选择

开启业务转型的进程后,H公司实际成为一个集团化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包含研究室、事业部、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分公司、子公司等实体,产品、业务、专业之间出现空间和时间的交叉,管理组织在变革中需要逐步适应三者之间的新关系,更加高效地利用企业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内部管理集团化改造的关键要素有三个,分别是:①管控模式的选择;②组织机构的设置;

③权责、制度、流程的设计。管理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结合业务参与者的能力、特点,在实践中逐渐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管理改革的一致性,需要长期的核心观点支持,也就是总部核心价值目标的确定。在相对漫长的管理变革中,总部核心价值目标是指引企业前进、解决内部分歧的关键因素。集团总部不能以普通企业的管控方式对待集团化的业务实体,应该综合考量企业整体持续价值,以推动企业整体价值提升为核心目标。

H公司在确定企业核心价值目标时,不单纯以总部或分支单位的价值进行考量,而是以总部和下属单位组成的整体开展价值判断。通过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判断形式,总部脱离业务具体内容,成为企业内部的资源管理中心,对企业拥有的资源开展整合、优化工作,价值判断的范围也从财富价值,扩展到长远发展价值,以求兼顾企业发展的潜能和稳定[3]。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2.1" "整体战略达成共识

以H公司为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同质化产品增多、单一产品风险较高、市场规模受限等问题,企业内部经过一到两年的讨论,对坚持技术至上,依托技术积累开展新业务的方向达成一致,逐渐形成了向“4+1”板块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在内部得到坚决贯彻,从组织机构调整、人力资源调配、资金支持等方面得到体现。对整体战略的统一共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中长期战略中规划的工作已经得到初步落实,多元化转型得到实质性推进。

2.2" "组织形式体现核心价值目标

根据业务板块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在组织中设置合理的结构,支持业务价值的最大化。例如,H公司的高端设备制造板块,具备成熟市场的业务,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设置子公司,使集团中的重点业务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出资范围内,建立新的品牌形象[4]。又如,处在产业化前期的氢能产业、环保产业,仍处在产业模式的摸索阶段,以事业部的形式运营,既保持了业务的自由度,又能利用总部成熟的管理资源,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撑,待规模提升、产业运营稳定后设立子公司。根据发展情况灵活地选择组织形式,是总部核心价值目标在业务板块的具体体现。

2.3" "高质量总部服务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当总部核心价值目标向企业整体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转变后,总部就不再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利润中心,创造价值的工作由重新构建的机构部门、分子公司完成。总部成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纯粹的支持中心,实现总部核心价值目标,保障公司现有财富最大化,保证企业在中长期的发展中具备健康的基础。

3" " "建立合理的集团化管控模式

以下内容分析了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H工程设计公司,在业务开始体现多元化特点的情况下,总部核心价值目标也发生转变,转变为实现长期价值最大化的支持中心及资源配置中心。在这样业务多元化基本实现、总部价值目标完成转变的情况下,建立合理的集团化管控模式就成为实现集团化管理改造的关键。

3.1" "管控模式的选择

关于战略管控模式的研究,已经开展得较为成熟,根据总部的集权程度,大致分为运营管控、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对于具体的分部或分子公司,也可以是几种模式的混合。管控模式的选择取决于集团总部对业务板块发展状态的判断。首先,集团总部对战略目标的实现难度,判断是否需要集权管理;其次,对业务板块的发展阶段,判断是否应该集权管理;最后,结合集团总部对自身的定位,判断是否能够完成资源配置任务[5]。对于H公司来说,管控模式的选择依据,是业务的驱动模式。对于技术驱动型的业务板块,相关分支机构的人员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可以让总部资源和职能部门更多地介入业务运营,采取运营管控的模式。对于服务驱动的业务板块,及已经形成规模的分子公司,采取战略管控的形式,追求集团总部的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发展效应,实现集团化企业的整体战略统一。资本驱动的业务板块,由于大多有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合作,采取财务管控的模式,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具体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

3.2" "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目前H公司采用设置职能部门、事业部、分子公司的形式,划分各类内外部业务的领域范围。三类组织机构的确定,与集团总部下各类业务的种类、地域分布、集分权程度有关系。目前H公司面临的问题是,行业整体形势收紧,市场环境越发恶劣,组织机构设立的环境与设立之初可能发生一定变化,但是总体结构基本适应现阶段业务发展情况。从组织机构设立的类型可以看出,工程设计企业的业务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各类业务共存的情况。其中较为明确的是,发展成熟具备一定规模的业务,适合以子公司的形式开展运营;而处在发展初期或者规模较小的业务,适合以事业部的形式,降低运营成本;核心业务由于规模较大,需要公司多部门协作,通过职能部门以直线型管理的方式开展。这种综合使用多种组织形式的管理方式,是集团化企业适应多元化业务的可靠方式。

3.3nbsp; "权责与制度流程体系建设

H公司的权责体系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分层决策、分级授权和可控原则,岗位职责与权利相对应,按照业务或者事件对总部核心价值目标影响的程度,确定分级授权的范围,对集团整体影响越深,相关权利越集中于企业总部。H公司业务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决定了其核心管理流程主要有战略管理、计划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些管理制度和流程,在内容上有衔接,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联系,能够成为总部对分支机构的有效管理工具。

4" " "建立信息化系统和增强数字化能力

集团化企业分布发展的格局,使信息化和数字化成为集团化管理的有效工具,H公司已经建立了基本的信息化能力,正在朝着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和数字化能力努力,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办公、数据分析等目标。从工程设计公司集团化管理改造的角度,建立信息化系统和数字化能力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注意,一是制定与集团化管理改造相适应的信息化战略和规划。重新构建和优化信息化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化设备、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流程[6]。二是专业数字化能力提升。对现有业务开展数字化能力提升工作,提升员工数字素养和技能,主业进行数字化改造。三是数据安全保障。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5" " "结束语

本文以H公司的实践为出发点,总结和分析了工程设计公司如何在业务转型的背景下,开展集团化管理改造。在多元化业务转型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将管理总部解放出来,建立新的核心价值目标,从组织机构、管控模式、管理体系等方面全面改革创新,才能为多元化业务转型提供优质管理资源,从而助力企业实现成功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申毅. 集团公司多元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方法[J]. 商场现代化,2023(17):132-134.

[2]冯丽辉.多元化企业效益评价与考核机制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2020(12):84-85.

[3]李一奇,秦永莹,曾明荣.集团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绩效测量模型及应用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3,19(增刊2):200-208.

[4]李登强.关于提升国有产业集团管控能力的思考[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25(2):29-32.

[5]陈建国,曹晓青.百年变局下的国有企业必须持续提升战略管控能力[J]. 国有资产管理,2023(2):32-35.

[6]陈心韵.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运营管理能力提升探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2):102-104.

猜你喜欢

集团化
双轮驱动型军工企业集团化协同营销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新时代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困境及其优化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杨银学: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辽宁:探索医院集团化改革模式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