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重难点及优化策略
2024-12-31马桂娟
摘要:建筑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贡献。随着建筑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竞争压力增大,因此,加强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重难点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成本支出,是保证施工质量、增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加大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力度的意义出发,重点分析工程项目管理的重难点,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企业做好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增强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策略
DOI:10.12433/zgkjtz.2024262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建筑企业全面推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将施工生产要素与施工现场结合起来。通过集中反馈施工中的问题,规范施工过程,提升项目效益。目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还存在安全控制不到位、质量控制难度大、工期控制干扰多、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导致管理难度较大,管理措施执行比较困难。因此,加大工程项目管理的重难点分析力度,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对建筑企业的稳步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一、加大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力度的意义
(一)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材料,以满足施工作业要求。在工程项目管理措施的执行过程中,做好施工重点、难点控制工作,不仅能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率,还能从根本上解决施工质量问题。此外,对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划分,进一步细化重难点管理工作要求,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使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要求作业,可降低违规操作的可能性,提升建筑施工质量。
(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
建筑企业具有流动性与分散性的特点,增大了工程项目的管理难度。该工作模式下,企业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全过程监控各个施工环节,确保监督管理工作全面覆盖整个施工过程中,规范员工施工作业行为。此外,结合作业中重点、难点作业要求,制定更为详细的项目管理流程,加大各环节监控力度,避免重复施工,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调动人力、材料、设备等,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三)确保施工周期的合理性
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施工周期较长,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管理难度较高。项目的负责人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整个项目施工进度,保证施工企业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工程。此外,重视项目管理工作,将施工作业中不同时期的问题进行划分,结合各模块不同作业需求,安排适合的人员进行作业。同时,按照预期计划开展施工作业,能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使企业获得预期收益。
二、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重难点分析
(一)安全控制不到位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众多问题,影响了安全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1]。一是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完善,部分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中责任不够明确,未将具体的责任细化到个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漏洞较多,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贯彻执行,形式化问题严重,制度约束作用有限,无法起到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三是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检查不到位。部分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检查工作不仔细。同时,也没有制定详细、科学的安全检查工作流程,无法发现安全防护措施中的漏洞与不足。
(二)质量控制难度大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直是我国建筑企业的口号,其表明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也是重难点问题。但是,部分企业为追逐高额利润,出现了质量控制不到位的情况。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难度大,既缘于项目本身的特点,也有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的原因[2]。一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单位较多,各单位施工作业能力参差不齐,加大了施工质量管理难度。二是部分企业为节省建筑成本,存在以次充好、压缩工期的情况,降低整个工程质量。三是建筑行业市场出现“用工荒”的问题。为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按期完工,企业往往会选择没有建筑施工经验的人员进入现场作业,会增加失误操作的概率,影响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三)工期控制干扰多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工期控制一直属于管理的重难点。若不能按期交付工程,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形象,还要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产生经济损失[3]。一是总施工计划设计不合理。部分企业对影响工期的各类因素分析不到位,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按照计划顺利实施。二是分期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工作不到位,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赶上总计划。三是工期偏差处理效果不理想,应对措施比较滞后。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管理人员的经验与能力有限,难以快速作出相应的调整。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
部分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滞后的情况比较普遍[4]。一是未设置动态管理机制,不能对项目管理展开实时监控,改进措施比较滞后。二是企业尚未搭建完善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效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数据的价值。三是没有制定统一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各类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影响了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
(五)项目管理人才不足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对人才需求较高,要求人才具备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熟知建筑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精通建筑施工技术、掌握充分的管理知识与技能,保证工程项目能按照既定的计划实施。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缺乏掌握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无法在项目管理中调整管理策略,施工质量、进度、成本三者的管控难度大,影响了项目的管理质量[5]。
三、优化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
(一)规范施工作业过程,保证施工安全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作业过程中,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积极营造更加安全的施工环境。
第一,健全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建筑企业的项目部在正式的施工作业开始之前,应结合国家安全管理相关法律、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规则,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相关的制度,并将各项安全责任细分到各个部门、岗位,使安全管理人员有法可依,保证管理活动的组织性与有序性。
第二,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后,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使生产过程安全有序。项目部还要与管理人员、班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将其与施工的各个环节相融合,使工作都能满足施工安全控制要求。同时,要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中,应将各类安全设备的使用、现场作业要求等放在培训的重点位置,使一线作业人员按照技术操作要求开展工作,避免由于设备操作失误发生安全事故。
第三,重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工作。在正式施工前,安全管理人员要仔细核实各施工作业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与施工安全防护方案一致。针对实际与方案设计不符的情况,应及时提醒相关部门改进,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能真正起到保护员工生命安全的作用,避免发生事故。
(二)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实现全过程管理
第一,健全施工质量管控体系。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较长的特点,应预测各类可能出现变动的情况,提前设置紧急预案,为后期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要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奖惩制度,规范各质量负责人员的工作行为,严格按照质量要求与标准施工。
第二,做好施工材料、过程管控。施工质量是保证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树立良好形象的保障,在项目管理中,应慎重选择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建筑工程要求。在正式合作之前,要对材料与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等进行审核,选择资质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通过建立长期合作的方式,争取最优价格,降低成本。
第三,组建优质施工队伍。针对市场上建筑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在招聘后,应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作业相关培训,从而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尽量避免施工操作不熟练、失误的情况,减少返工,节省施工材料。
第四,做好质量验收。质量验收是企业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最后一环,施工质量应按统一标准验收,对质量不符合标准的部分,要返工处理。
(三)准确分析影响因素,如期交付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影响工期的因素较多。应仔细分析各类影响因素,制定详细的施工作业计划,有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中期计划。项目部进入施工现场后,要结合施工现场、施工图纸、技术组织方案、工期与实际消耗天数,制定符合实际的工期计划,按照计划落实各项施工作业,在合同约定期限内交付工程。
第二,编制分期进度计划。在总的工期计划制定完成后,还要对总计划进行细分,编制年、季、月、周的施工计划。严格控制不同的施工进度,在出现偏差的情况下,快速采取纠正与调整措施,保证工程项目按照预定的计划顺利推进,避免工期延误。
第三,合理应用先进技术处理工期偏差。企业在总进度管理中,施工实际与计划不符的现象比较常见,应在项目管理中详细分析造成进度与实际出现偏差的原因,合理应用计算机调整总进度计划,并在后期的施工作业中采取科学的措施,确保进度。
(四)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
第一,动态化管理工程项目。企业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要借助物联网技术为信息共享搭建渠道,实现项目管理信息的集成化处理,为动态化管理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便于全程监控。
第二,搭建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引进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借助该平台完成项目信息收集、整合,为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信息支持。
第三,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准,明确技术应用条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统一应用标准,确保项目管理过程更加规范、科学。
(五)引进复合型管理人才,组建优质人才队伍
项目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离不开人才支撑。引进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组织优质的人才管理队伍,是保障项目管理的重要方式。
第一,完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应在工程技术下属部门培养合格的项目经理,专门负责项目管理工作。同时,结合当前的背景,培养熟练掌握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把控、人员管理等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并结合实际,科学调配人员与资源,实现人员、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要改进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项目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二,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引进。企业应合理应用线上、线下招聘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提高岗位福利待遇,留住专业知识丰富、能力强的项目管理人才。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还要对人才的总体能力、综合素养等进行考核,保证引进的人才能满足岗位工作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理念已经得到较多建筑企业的认可,基本实现了普及应用。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限制了建筑企业的发展。为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需要持续推进规范施工作业过程、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准确分析影响因素、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引进复合型管理人才等措施,不断优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瑞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探讨[J].四川建材,2024,50(1):211-212,215.
[2]石尚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4):42.
[3]王影.探讨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难点及措施[J].经营者,2022,36(3):247-249.
[4]李萍.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大型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24,45(4):47-51.
[5]易彬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与创新[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4,23(6):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