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动力学》课程多元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

2016-08-15唐瑜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电动力学多元教学信息平台

摘 要: 本文分析了电动力学课程各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课程教学信息平台模型,阐释了平台各构成要素的关系及作用,通过获取和整合有用的教学信息,开展了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网络讨论等多元教学,有利于师生交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教学的积极性,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电动力学》 多元教学 信息平台

一、引言

《电动力学》是物理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电磁场的基本性质、运动规律及电磁场与带电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1]。该课程为学生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提升基本电磁场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科研能力,以及以后在电磁通信、探测、定位等方面广泛应用打下理论基础[2]。经典电动力学理论体系相对完整,物理概念抽象,需要较强的数学推导能力,教学中涉及大量公式推导和复杂数学计算,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缺乏兴趣。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将现有教学资源整合,融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有效组织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一直是电动力学教学普遍关注的课题。

国内许多专家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等方面的新观点[3][4][5]。这些研究,主要从抽象问题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阐释,但对已有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及教学信息平台建设的问题很少涉及。教师手中虽然有教材、课件、有关参考书,甚至有习题的详细解答,但都感到“不好教”,更难“教好”。其重要原因是,教师对这些教学资源缺少充分发掘和综合利用,没有将这些教学资料的信息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有机结合,找到教学双方在这些教学资料间的连接点,即没有很好地利用各教学要素反映出的信息。通过构建课程教学信息平台,使各教学要素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很好地协调教师、学生与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便于因材施教,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

(一)平台模型

《电动力学》课程理论性较强,公式和定理较多。教师一般采用传统讲授法组织教学。课堂上教师讲课,学生听讲、提问、做作业,二者联系的纽带是教材和课堂。课后也有一些互动和交流,毕竟时间不多。经典教材内容较深,在没有教师辅导时,一部分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能够预习、自学和课后深化理解,但对基础较差的那部分学生来说,要自学教材困难很大。由此,课堂上出现这样的困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按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因各种原因,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即单纯借助课堂和依据教材联系教学双方,已经不能很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国内专家研究课程网络教学的平台[6],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矛盾。学生课后通过网络进一步学习,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但是学习任务重,各门课程都需要课后复习,学生课余时间显得紧张。需要将课堂教学、课后延伸、网络教学及资源整合综合起来,建立教学信息平台,协调各要素,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考虑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课上课后学习方式的差异、教学资料的形式多样等,构建课程教学信息平台,以连接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平台基础有教材、教辅(含练习题)、教案课件、课外书、网络文章(含即时交流内容)、虚拟实验等。教学方式有课堂教学、课程辅导、网络教学、小组讨论、课程论坛等。教学载体为教室(含实验室)、计算机、互联网等。平台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二)平台内对象间的关系

1.主体之间关系

教师教、学生学。学生通过平台将学习状况、疑问想法等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教师再通过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更换平台要素内容等手段,反作用于学生。他们是经课堂、计算机网络、虚拟环境等进行沟通和联系的。这种联系可能是一个方面的内容,也可能是某些点。比如,通过教材中某个知识点,一道习题,一篇文章或一次聊天等,连接教师和学生。通过这些点,既加深他们之间的思想、情感沟通,又共同解决学习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平台构成要素的作用

经典教材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和经验总结,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材料。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抑或是课后讨论,均以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教辅书籍是依据教材,为方便教师备课、教学和辅导而编写,是教学资料的有益补充。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规划与依据,是教师对课堂的设计,也是长期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广义教案包括纸质材料教案、电子教案、课堂设计、课后设计等。教师通过不断修正教案,实施教学过程,以适应因材施教。课件是借助多媒体软件,将教案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展示出来,是一种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交互。课件是课堂上师生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课外书是根据教学目标由任课教师或教研室指定的,辅助学生学习、拓宽学习视野的要素。包括电动力学参考书、科普读物、期刊论文等。课外书是课程教材的有益补充,与教辅资料又有所不同。教辅紧扣教材,课外书则不一定与教材有直接关系,但与网络文章相比,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大收藏性。

网络文章即通过互联网发布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介绍、研讨、体会等,集大众智慧于一体,各抒己见、满庭开花,往往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及时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除了正规收录机构建设的数据库外,互联网中的文章缺乏监管,其语言的准确性、内容的真实性、逻辑的严密性、体系的完整性等都难以保障,反映出的问题和观点,不一定科学,与教材不一定吻合,学生参考网络文章时需要甄别其内容。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喜欢用网络媒介及时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表达个性的观点,它仍旧是教材和课堂学习的有力补充。

虚拟实验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电动力学实验环境,经大量仿真数据的计算,演示、推断课程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这种仿真的虚拟实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设备、场地缺少,不易开设电动力学实验的困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或购买课程实验仿真系统,给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环境,使其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借助仿真系统自主设计与开展实验,以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传统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课后辅导和网络学习活动。但是,教师往往孤立这些要素,认为课堂以教材为主,课后以教参、课外书为主,在线学习以交流和网络文章为主。各要素间不能融会贯通,更难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各项教学活动中的连接点。这些要素及各种教学手段都应该是一个整体,围绕学生为中心展开,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线条串在一起,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核心在信息。这里的信息包括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讨论中一个观点或一次教学互动。信息将这些要素融合,共同构成电动力学教学信息平台。平台则是各要素的桥梁和纽带,为教学活动提供基础。

三、平台的搭建及运用

(一)如何获得有用的教学信息

构成平台的要素中,教材是基础。选用教材一般需考虑主编、出版社、内容、获奖等。为了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教学,应选用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层次感较强的教材。从教材中提取的信息应该是教学大纲指导下的各章节详细知识点。教案及课件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智慧,将知识点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且根据实际情况更新。因此,教案中的信息除了知识点外,还有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等。网络文章、在线讨论话题、课外读物等涉及的内容分散,质量良莠不齐,只有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阅读及讨论才有实际意义。因此,它们的有用教学信息是一些散乱的知识点,虚拟实验则是以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及仿真结果为信息。

(二)如何整合各种教学信息

由于基础不同、个性差别,学生对教学活动中信息的捕获和理解各不相同。因此,要整合各种教学信息,必须有一个核心内容。从平台各要素的作用及关系看,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各要素连接起来,并为各种教学手段提供基础的。所以,教学信息的提炼由教学内容确定,而在平台中的重要程度由教学目标确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就是以这些分布于平台中的信息点结合,并通过教学目标将它们有机整合。实现信息整合的有课堂、课程网站、论坛、兴趣小组、科研项目等。由于课时和场地的限制,课堂涉及的信息点集中,不容易迅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息连接,即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速度不同。教师再利用一些课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与辅导,二者建立起一种零碎的临时的连接,连接信息点就是讨论的问题。通过这些信息,反映学习进度与程度,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三)平台的运用

电动力学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网络论坛交流等。课堂教学以平台中教材、教辅、教案(含课件)为载体,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联系在一起。为加深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平台将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各个量的物理意义[7]。进而这种连接扩展到在线学习,通过电子教材、习题、教学视频、案例、在线测试等,将教师与学生以非直接见面方式联系在一起。考虑到学生头脑灵活、敢于探索的特点,利用平台中网络论坛建立虚拟课堂,让他们与包括教师在内的更广泛的爱好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创造力。

借助多元化教学信息平台,任课教师因材施教、多元化教学,教学效果良好。以作者所在学校物理学专业学生的《电动力学》课程考试成绩为例进行分析:近5年及格率分别为100%、94.9%、100%、95%、100%,优良率分别为15.6%、20.5%、18.9%、30%、37%,课程成绩及格率逐年提高,优良率呈现上升趋势,且最高分集中在90至95分之间。但是,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数学基础要求高,高分成绩学生比较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平台的支撑作用增强教学效果。

四、结语

厘清电动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找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要素的连接点,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课程教学信息平台,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以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咨询答疑等多元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硕鸿.电动力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86.

[2]郑伟,吕嫣.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31-534.

[3]袁娣.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电动力学课程中的应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7(12):125-126.

[4]胡锦莲,孙文斌,等.关于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12-113.

[5]万勇,李山东,云茂金,等.“电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9):122-126.

[6]郑伟,吕嫣.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4):531-534.

[7]唐瑜.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电动力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11):171-173.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教改一般项目《分层次教学模式下电动力学多元化教学平台的构建》(项目编号:2013JY17)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电动力学多元教学信息平台
直线电机车辆机电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非线性电动力学黑洞的复杂度
让我们有效迁移,多元而教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MVC框架技术搭建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实例
浅谈包头市人影指挥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
论述初中英语多元教学法的实施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浅谈
试论快递行业自律评价信息平台的设计
电磁学与电动力学中的磁单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