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4-12-31桂胜
摘要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林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研究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总结分析了其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待提升的环节及对策措施。研究区林业有害生物以松材线虫为害较重,以松褐天牛和马尾松毛虫等为害较轻;实际防治工作中,暂存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防控和检疫等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防治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营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提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包括健全林业防控机制,完善监测预报体系,抓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强植物检疫检查,组建专业防治队伍,以及开展营造林等。目的在于从源头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松材线虫;防控;监测;检疫
中图分类号 S76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6-0053-05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6.01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ry pest
GUI Sheng
(Tongcheng Forestry Bureau, Tongcheng 231400, China)
Abstract Effective pest control in forestr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ry pest control was combined in the research area, the segm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forestry pest control work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forestry pests in the research area were mainly caused by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while the pests and diseases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and Dendrolimus punctatus were relatively mild. In actu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there wer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ry pest control, the quality of monitor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quarantine work needs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nd forest management measures ne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ry pests had been propose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including improving forest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s, improving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ystems, focusing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jor forestry pests, strengthening plant quarantine inspections,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ams, and carrying out forest cultivation. The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ry pests from the source,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Keywords forestry pest;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nitor; quarantine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木、森林经济作物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的昆虫、病原体、杂草和动物等。刘可[1]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策略进行研究,提出病虫害会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植物枯萎、凋零,甚至死亡。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造成为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十分重要[2]。目前有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张惠云[3]对松材线虫的发生及防控措施进行研究,提出要采取多种防控措施,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举措,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桐城地区位于安徽中部偏西南,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较大,活立木总蓄积约300.0万m3,森林覆盖率约33.0%。本研究结合研究区林业发展实际,调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现状,并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分析
1.1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研究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马尾松毛虫、松褐天牛、桑天牛、杨扇舟蛾和松材线虫等,其中以松材线虫为害较重,以松褐天牛和马尾松毛虫等为害较轻。
1.1.1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是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范文杰等[4]研究表明,松材线虫对森林资源为害较大,可在短时间内引发树木大量死亡,可能会对松林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该病为害的树种主要是马尾松,其次是黄山松,再次是湿地松、火炬松等。
1.1.2 松褐天牛" 该虫害在研究区为害较轻,为害程度在区域间存在差异。唐祖其[5]在对松褐天牛发生规律及为害调查中指出,该害虫主要为害松树,且是松材线虫相关病害的自然传播媒介昆虫之一。一般采用无人飞机喷施高效低毒的噻虫啉悬浮剂防治,使松褐天牛虫口密度减退85%左右,同时配合白僵菌高孢粉进行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1.1.3 马尾松毛虫" 研究区马尾松毛虫为害属轻度为害。防治方法一般于5月中下旬,在重点地段投放150亿/g球孢白僵菌,以抑制马尾松毛虫虫口密度的上升以及虫害面积的扩散。
1.2 防治体系建设现状
研究区成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部门,设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森林植物检查站等中心测报点,配备专业的检疫人员,监测仪器药械较全面,包括固定监测诱虫灯、监测无人机等,监测预警能力及水平较高,测报准确率高。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需要进一步提升的环节
2.1 保护意识方面
部分地区对林业有害生物为害及防治不够重视,部分林业生产单位自主防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林业工作者森林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森林经营方案制订时暂未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列入营林重点工作中,可能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在森林中蔓延,引起为害。
2.2 监测方面
部分地区存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和标准不同,监测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实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监测仪器,有利于提高监测预报效率和检测质量。熊冬平等[6]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互联网技术结合云端应用软件系统,搭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有利于准确识别有害生物,提高虫情变化数据传输工作效率。
2.3 防控方面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周期性等特点,实际有害生物发生时,呈现“不发生看不到,一发生来不及”的特点。松材线虫、松褐天牛等一般自然传播,难以阻隔,且人为调运的疫木及产品,其全面查处难度较大。
2.4 检疫方面
研究区交通发达,造林苗木、绿化苗木以及林产品调运频繁,流通性大,检疫任务重、难度大。实际有害生物检疫工作中,需进一步完善检疫设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检疫人员重视程度等。
2.5 业务能力方面
部分林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后备力量不足,专业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情况。陈武[7]研究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部分林业管理人员缺乏针对性防治有害生物的能力,防治有害生物措施较为简单。
2.6 营林措施方面
近年来,部分林业生产单位在造林工作中未充分考虑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人造纯林面积较大,树种较单一。造林密度不合理,抚育管护不及时,均会造成林区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导致林区病虫害发生风险增加。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分析
3.1 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
明确防治责任、防治目标和任务分工,从预防、监测、防治和检疫等方面着力建立健全松材线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制。实际防治工作中,加强相关防治措施及工作宣传,采用纸媒、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林业有害生物有关知识,及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动态,提高人们对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洪少民等[8]研究指出,建立科学的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分享平台,有利于防范化解生物灾害风险。
3.2 完善监测预报体系
完善监测预报体系,建立健全监测普查机制。划定区域,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实行林区有害生物监测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测报点以及林业站等的作用,认真开展监测工作。一是坚持日常监测。每60 d至少巡查一遍,在重点林区加大巡查频次;监测范围主要为未发病和已实现无病情的林业小班、散生林、木材集散地周边、自然保护地以及病情毗邻地区等。二是开展专项普查。每年定期开展1次,一般于每年9—11月进行,集中时间、人力等对所有林区开展全面普查,确保全覆盖、无盲区。三是及时上报。利用护林员巡护工作机制,对松树枯死立木实行常态化监测,一旦发现及时上报,不漏掉一颗枯死松树;密切关注林区内的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预测预报,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四是提升检测效率。通过增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力量,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洪少民等[8]指出,推广应用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系统、松材线虫等病虫害防控监测平台,有利于提升监测预报的工作效率。
3.3 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3.3.1 松材线虫病防治" 按照分区分级管理、科学精准施策的要求,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病情,将其压缩在可控范围内,确保松材线虫病攻坚计划如期实现。一是提高认识。松材线虫病是重大植物疫病,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和破坏性,严重威胁森林生态安全,须清醒认识松材线虫病防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分区施策。各松材线虫病疫点林区须加大除治力度,全面清理病死松树;非疫点林区主要以加大预防力度,加强日常监测和检疫管控为工作重点,确保病害不发生;林区发现带病疫木及时清除,严防松材线虫病发生和扩散蔓延态势。三是精准监测。做好虫情病情普查,充分发挥护林员职责,通过人工地面普查和无人机空中监测相结合方式,及时发现病死松树,全面掌握虫情分布范围、面积和数量等基本情况。四是彻底清除。坚持以疫木清理为核心的防治技术路线,科学制订实施方案,全面清除病死疫木,做到病死疫木清除率达100%。五是综合防治。加大松褐天牛防治力度,采取无人机喷施药物,以降低虫口密度;对重点区域松树或古松、名松开展打孔注药保护。六是强化疫源管控。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违法违规采伐、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及其制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病情封锁、检疫检查工作,严防疫木及其制品调运,阻断有害生物传播途径。赵一臣等[9]探讨了系统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路径,指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进行系统谋划和源头治理,防治路径包括加强源头防控、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加强检疫监测等。
3.3.2 美国白蛾预防" 美国白蛾具有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及传播途径广等特点,研究区暂未发现美国白蛾,也需做好主动防范工作[10]。一是建立健全制度。指导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制订防控方案,落实监测和普查责任;备齐防治器械和药物,做好防控准备。二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纸媒、新媒体等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包括美国白蛾危害性和防治技术等相关信息,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美国白蛾危害的严重性,积极主动参与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三是认真调查。对杨树、绿化苗木等主要阔叶树种分布区进行全面普查,并在林区内、绿化带中悬挂美国白蛾诱捕器,以实时监测虫情。四是加强检疫。森防部门须对涉木企业、重点种苗基地和大型建筑工程等场所开展美国白蛾的检疫工作;做好调运检疫,特别对调入境内的活立木及林产品等进行认真复检;通过检疫,严防死守,阻止美国白蛾传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3.3.3 其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除防治松材线虫病和预防美国白蛾外,还需抓好以马尾松毛虫为主的其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包括密切关注松毛虫的发生动态,扎实开展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科学制订防治计划,提前筹措防治资金和物资,抓好越冬代松毛虫的防治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基本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的发生。其他有害生物的防治以做好竹蝗、松梢螟[11]、松茸毒蛾和油茶毒蛾[12]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为主,对竹蝗、松梢螟等个别病虫害发生区域及时进行防治,避免造成大范围灾害。实际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农药防治为辅,大力推广以白僵菌为主的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科学使用苏云金杆菌、灭幼脲等生物制剂,并通过释放赤眼蜂、花绒寄甲等天敌昆虫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维护森林生态平衡[13]。
3.4 加强植物检疫检查
一是做好产地植物检疫。加强木材、苗木检疫和登记管理,做到产地应检尽检,把好虫情防控源头关口。二是开展专项行动。继续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专项行动,跨地域、跨部门联合行动,依法打击严惩违法违规盗伐和调运疫木疫苗等行为。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检疫执法力量,开展检疫执法培训,不断提升检疫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同时,完善检疫执法工具等硬件装备。孙旻旻等[14]研究指出,植物检疫科普有助于传播科学知识、防范安全风险,提高植物检疫工作效率。四是植物检疫检查有机结合。将每年的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与林业检查有机结合,切实加强松木采伐运输、除害处理等环节的管理。
3.5 组建专业防治队伍
焦宝娃[15]指出,构建科学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是当前防治林业灾害,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的关键举措,要促进防治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强预防和管理,推动林业建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一是队伍组建。注重组建、培育本地专业防治队伍,同时引进专业性人才,以改善队伍结构,提升队伍规模。二是队伍素质建设。强化队伍职责与日常管理,以学习培训为抓手,加强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指导,确保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开展工作,进一步增强和提升专业队伍的责任意识和防治水平。三是队伍目标建设。需将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紧密结合,始终坚持技术立足,打造专业化防治队伍,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
3.6 开展营造林工作
营造林对于缓解温室效应、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林业资源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等具有积极作用,韩萍[16]在营造林工作策略分析中指出,要明确营造林的重点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种植管理模式、转变林业经营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等开展营造林工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6.1 树种选择" 一是营造林设计方案中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为重要的营林措施;二是适地适树,提倡选用优良乡土树种、本地苗圃苗木造林;三是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造林;四是注重树种搭配,营造混交林,增加针阔叶混交林比重,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病虫害能力。宋庆荣[17]对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进行分析,指出造林树种选择要以因地制宜,环保与经济相统一为原则,通过林业生态工程来保护林业资源中的生物物种,确保自然资源不受侵害。
3.6.2 林分结构调整" 结合储备林、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等生态工程项目,有目的地清除部分林木,补栽其他树种,积极改造人工纯林结构,提升林分质量。
3.6.3 林分环境改善" 加强森林抚育,清理杂草杂灌、清除枯死朽木,加强松土、施肥,减少病虫来源,改善森林卫生条件,保持林分通风、透光,增强森林抗病虫害能力。
综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长期事业,林业有害生物以松材线虫为害较重,以松褐天牛和马尾松毛虫等为害较轻;实际防治工作中,可能存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监测、防控和检疫等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防治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营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防治措施,加强监测、防治和检疫,科学营林,不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水平,为促进林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可. 林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策略[J]. 黑龙江环境通报,2023,36(4):45-47.
[2] 秦晓娥. 安庆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灾情动态与防治策略[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6(3):109-110.
[3] 张惠云. 桐城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调查及其防控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2):95-97.
[4] 范文杰,曹晓波,曹冬梅,等.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探析[J]. 农业灾害研究,2023,13(11):1-3.
[5] 唐祖其. 松褐天牛发生规律及为害调查[J]. 现代园艺,2023,46(23):106-108.
[6] 熊冬平,万承永,廖欧平,等.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应用分析[J]. 安徽林业科技,2023,49(6):27-30.
[7] 陈武.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 农业灾害研究,2023,13(7):17-19.
[8] 洪少民,宋敏. 蚌埠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现状与对策[J]. 安徽林业科技,2022,48(5):49-50,53.
[9] 赵一臣,金娇,卢修亮,等. 系统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路径[J]. 林草政策研究,2023,3(2):20-26.
[10] LI Z K,YIN H,LI Y,et al. Hyphantria cunea (Drury) showed a stronger oviposition preference for native plants after invading the subtropical region of China[J]. Agronomy,2023,13(5):1360.
[11] 周登兵,黄同丽. 松梢螟属对马尾松种子园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 农业与技术,2023,43(15):90-93.
[12] 义崇开. 油茶常见病虫害防治研究[J]. 种子科技,2022,40(18):94-96.
[13] 马思娟,李乐. 天敌昆虫在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J]. 乡村科技,2023,14(10):111-113.
[14] 孙旻旻,周培,季蓥,等. 植物检疫科普工作的价值与应用研究[J]. 植物检疫,2023,37(6):7-12.
[15] 焦宝娃. 基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分析[J]. 南方农业,2021,15(33):96-98.
[16] 韩萍.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策略研究[J]. 中国林业产业,2021(9):58-59.
[17] 宋庆荣.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分析[J]. 新农业,2023(23):24-25.
(责任编辑: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