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条件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4-12-31谌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16期
关键词:病害防治栽培技术马铃薯

摘要 本文结合实践及相关研究进展,了解高产马铃薯栽培对种植环境的要求,总结并阐述高产马铃薯种植方法,对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控措施提出合理建议。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条件协调,以适应其生长;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抗病薯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灌溉和病害防治等。通过优化栽培措施和有效防控病害,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病害防治措施,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马铃薯;种植环境;栽培技术;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3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16-0018-04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6.004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potato growth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CHEN Ya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Houzhai Miao Ethnic Township, Zhijin County, Bijie 552108, China)

Abstract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 were" combined to understand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yield potato cultivation for planting environment, high-yield potato planting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and elaborated, an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common disea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during potato growth were provided. During potato cultiva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ordination of temperature, light, moisture, and soil conditions to adapt to its growth.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e selecting disease resistant potato seeds, rational planting,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timely irriga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y optimizing cultivation measures and effectively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disease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potatoes can be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appropriat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formulated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otato industry.

Keywords potato; planting environment; cultivation technique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实际生产中,其产量和质量受到栽培技术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因此,了解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条件及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其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相关学者针对马铃薯高产栽培和病害防治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宋进库等[1]通过控制变量、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温度、光照、水分以及土壤等环境因素对马铃薯栽培的影响,认为环境因素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均具有明显影响,优化环境因素是提高其产量的关键之一。李雅萍等[2]针对晚疫病、早疫病等展开研究,通过杂交育种等方法培育出了抗病性强的马铃薯品种,增强了其对晚疫病、早疫病等病害的抗性,有效降低了马铃薯病害发生率。部分研究注重马铃薯精细管理和技术创新,通过精准施肥、智能灌溉、培育抗病品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其高质高效生产。Hameed等[3]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马铃薯的基因组进行精确修饰,成功改良了马铃薯的抗病性。

本文结合实践及相关研究进展,从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方面分析了马铃薯生长习性,探讨了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和病害防治措施,为马铃薯高产栽培和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1 马铃薯生长的环境条件

1.1 温度

马铃薯作为一种喜凉作物,其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6~18 ℃,高温环境易诱发马铃薯感染各类病虫害,从而影响其块茎品质。实际生产中,应考虑种植区的气候特点,确保马铃薯生长期温度适宜,在栽培过程中还要根据季节更替、天气变化等适时调整播种和收获时间,同时高温天气下需采取适当措施降低田间温度。

1.2 光照

在马铃薯幼苗期和发棵期,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的生长和匍匐茎的发生;进入结薯期后,短日照有利于薯块的发育和生长。此外,短日照还能缓解高温对马铃薯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因此,在马铃薯栽培中应适当控制栽植密度,以促进马铃薯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出。

1.3 水分

充足的水分供应是该作物实现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马铃薯各个生长阶段对于水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发芽期所需的水分相对较少,此阶段土壤保持适当的水分,以促进马铃薯根部发育。进入生长期后,对水分的需求明显增加,此时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促进马铃薯健康生长。在其生长过程中控制灌水量,避免过度灌溉引发的根部病害,种植地块需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具备一定的灌溉条件,以保持土壤湿度适中。

1.4 土壤

砂质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合马铃薯块茎和根系生长。该作物栽培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且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砂质壤土或疏松壤土。若土壤条件不佳,种植前可进行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马铃薯高产创造条件[4]。

2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地与整地

播种前进行深耕,深度一般控制在25~30 cm,深耕可打破土壤板结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马铃薯根系生长和块茎膨大。整地时需清除杂草和石块等杂物,若地块发生过病虫害,整地时应及时进行土壤消毒和杀虫,避免病虫害影响该作物生长。

2.2 精选薯种

选择优质的薯种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之一。薯种质量会直接影响其发芽出苗率和苗株长势,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选择薯种时,优先选择抗病、抗逆性强,发育饱满,鲜亮光滑且大小均匀的健康薯种;表面要求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无霉变。发现有表皮皲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须清除。此外,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特性有所不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不仅能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因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病虫害。

2.3 切块催芽

播种前进行科学处理,采用切块催芽的方法,将薯种从顶部或侧面切成小块,每块重量以30~50 g,带有1~2个芽眼为宜。薯种切块一般在播种前1~2 d进行,不宜过早,避免薯块过多脱水影响发芽。切块时进行刀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切块大小视薯种大小和芽眼位置而定,按照“大种巧切块、小种可直播,薯种切块宜大不宜小”的原则。大块的薯种发芽优势明显,产量较高,因为大块薯种能够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对于单颗重量超过50 g的薯种,可以根据薯种大小和芽位切成适合的小块;单颗重量在25~50 g的薯种可以直接播种,不必切块;单颗重量在25 g以下的小薯种不建议播种。

将切好的马铃薯块进行晒种催芽,以灭杀薯种表面病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也可以增强活力,促进发芽出苗。选择晴天将薯种摊放在阳光下连续晾晒2~3 d,晚上堆起,每天翻动2~3次。将晾晒好的薯种放入湿润的砂土中,砂土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之后放置在15~20 ℃环境中催芽,一般10 d左右即可长出嫩芽。也可采用浸种催芽的方法,按照赤霉素1 g+白酒50 mL+水1 000 kg配比混合均匀,浸种3~5 min,然后放置在15 ℃室内覆盖湿润稻草进行催芽。姚艳[5]提出,薯种长出嫩芽后,可将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有利于芽绿化变粗,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水分过度蒸发。

2.4 适期播种

当幼芽长至0.5~0.8 cm时及时播种,幼芽过大易受到损伤,幼芽过小则起不到催芽效果。当土壤温度在8~10 ℃时,薯种可正常发芽,进入出苗期后土壤温度宜保持在12~15 ℃,适期早播可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马铃薯生长特性确定播种时间,采取适期早播的方式促进其优质高产。

播种深度以10~12 cm为宜,既能够保证薯种与土壤充分接触,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又有利于薯种快速生根。播种过浅,薯种可能会因水分蒸发过快而受旱,影响出苗和生长;播种过深,则可能导致出苗时间过长,增加病菌侵害风险。任静[6]研究指出,薯块播种后及时覆土(埋土深度13~15 cm),覆土后适度压实可防止因干燥导致土壤出现裂缝,影响马铃薯的生长。

2.5 栽培密度

该作物是地下块茎类作物,种植密度宜稀不宜密,密度过大会影响其生长。一般采用大垄双行和单垄单行两种种植模式,而两种模式的作业成本、产量、效益都有很大差别。李勇等[7]对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作业成本、产量和效益进行研究,表明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模式的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而单垄单行种植模式的经济成本较高,效益较低。

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中,起垄是栽培关键环节之一。垄宽根据种植密度和马铃薯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垄宽有利于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满足两行马铃薯生长,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垄高根据土壤条件、排水情况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垄高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促进其生长。实际生产中,一般按照1.5 m宽起垄开沟,沟宽控制在20 cm左右,垄高控制在25~30 cm,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和空间。起垄后按照预定的行距和株距,以“品”字形进行播种,一般株距在30 cm左右,种植密度60 000~75 000株/hm2,具体种植密度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其达到较佳的产量和品质。

2.6 测土配方施肥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测试,测定土壤中氮、磷和钾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为施肥管理提供依据。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化学肥料,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养分释放缓慢,有助于马铃薯生长[8]。基肥是作物高产的基础,占总用肥量的67%左右,以腐熟的堆厩肥等有机肥为主。追肥宜早不宜晚,当幼苗出齐时即可进行追肥,与中耕松土配合完成。

2.7 适时浇水

马铃薯从出苗到出花前这一阶段控水蹲苗,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植株健壮。进入显蕾期到初花期阶段,视土壤干湿情况和植株生长状况适当浇水,一般7~10 d浇水1次,到采收前10 d或茎叶停止生长时停止浇水,为薯块生长提供湿润的土壤环境,促进结薯和薯块膨大。

2.8 病害防治

2.8.1 主要病害类型"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陈小勇[9]总结了马铃薯病害及防控技术,该作物常见病害包括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和环腐病等。了解并掌握马铃薯病害及防治方法对于其生长十分重要。晚疫病属于马铃薯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影响叶片、茎和块茎,发病时叶片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并在茎和块茎上产生褐色的硬斑。早疫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叶片,发病时叶片表面形成同心轮纹状褐色病斑。青枯病主要危害马铃薯的块茎,症状表现为叶片枯萎,茎部出现溃烂。黑胫病主要为害马铃薯块茎,症状表现为块茎内部变黑,表面出现水渍状斑点。环腐病主要为害马铃薯维管束系统,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皱缩,块茎外部无异常但切开后呈黄褐色或黑褐色环状腐烂。

2.8.2 病害防治方法" 马铃薯病害防治以了解病害类型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前详细了解马铃薯的生长习性、抗病能力等特性,选择抗病能力强、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品种。常宝宝[10]开展了抗病专用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表明晋薯16号、冀张薯12号和井薯29号的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性强。(2)合理施肥。王勇[11]指出,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特性和需求,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其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种植前应施足底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既保证马铃薯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又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过量施用底肥可能导致马铃薯生长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病虫害风险。(3)科学养护。马铃薯的养护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实际栽培过程中,熟悉各种病害及其发生条件、症状与防治方法[12]。种植过程中做到合理密植、保持田间卫生,适时使用低毒、低浓度的药剂进行喷洒,以抑制或杀死病原体,注意用药安全。针对已发生病害的种植田,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喷洒针对性药剂、加强田间管理等。病害发生严重时,及时将病原体清除并集中销毁,土壤内的病薯也须挖出销毁,避免病害互相传染,必要时调整种植计划,避免病害再次发生。

综上,马铃薯作为一种块茎类作物,实现高产的基础是了解其生长习性及对栽培环境的要求,并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熟悉马铃薯的常见病虫害类型、症状与防治方法。在实际栽培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提高该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宋进库,万秀云. 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J]. 热带农业工程,2020,44(2):13-15.

[2] 李雅萍,王舰,王芳. 马铃薯杂交后代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J]. 种子,2023,42(7):36-49.

[3] HAMEED A,SHAN-E-ALI ZAIDI S,SATTAR M N,et al. CRISPR technology to combat plant RNA viruses:a theoretical model for Potato virus Y (PVY) resistance[J]. Microbial pathogenesis,2019,133:103551.

[4] 于敏,朱丰田. 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211.

[5] 姚艳. 春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 种子科技,2022,40(21):61-63.

[6] 任静. 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规律、特点及防治策略[J]. 南方农机,2020,51(12):52.

[7] 李勇,卞艳涛,卜召成. 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比试验分析[J]. 山东农机化,2022(1):34-35.

[8] 章孜亮,李婧,高俊,等. 不同微生物菌剂在马铃薯种植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化农业,2023(12):23-25.

[9] 陈小勇. 马铃薯病害及防治技术[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3(4):48-49.

[10] 常宝宝. 抗病专用马铃薯品种引进筛选试验报告[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11):15-17.

[11] 王勇.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 种子科技,2022,40(16):58-60.

[12] 马朵. 陕西绥德县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11):63-64.

(责任编辑:李 媛)

猜你喜欢

病害防治栽培技术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定边马铃薯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胖胖的马铃薯
番茄的栽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