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12-31丁国栋
【摘要】目的 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烟台市栖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用药组和尿激酶组,各45例。常规用药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药物干预,尿激酶组患者在常规用药组基础上联合术中重组人尿激酶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尿激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用药组(均Plt;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帧幅数均减小,且尿激酶组小于常规用药组;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均上升,且尿激酶组高于常规用药组;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缩短,且尿激酶组均短于常规用药组;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尿激酶组高于常规用药组(均Plt;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提高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
【中图分类号】R5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23.0071.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3.02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主要由冠状动脉的急性、完全性阻塞所致,可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目前治疗STEMI的有效再灌注方法,其通过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恢复血液循环,缩小心肌坏死的范围并降低严重程度[2]。虽然PCI能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但术后易并发再狭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因此,术前、术中、术后药物干预在PCI的管理中至关重要。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替格瑞洛片为PCI术前常用抗血小板类药物。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类固醇抗炎药,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预防血栓形成[3]。替格瑞洛属于嘌呤能血小板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拮抗剂,该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有效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复发风险。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有效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减少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4]。但仅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方案缓解心肌微循环灌注障碍的效果并不理想,且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增加患者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应用受限。重组人尿激酶原是新型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其通过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使血栓溶解,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促进心肌微循环的血液灌注[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烟台市栖霞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用药组和尿激酶组,各45例。常规用药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53~70岁,平均年龄(61.12±5.13)岁;病程4~8 h,平均病程(6.26±1.58)h。尿激酶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60.87±5.67)岁;病程4~8 h,平均病程(6.12±1.78)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烟台市栖霞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⑴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6]中STEMI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⑵首次发生STEMI;⑶发病至行PCI时间≤12 h;⑷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合并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如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⑵有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或颅内肿瘤病史者;⑶近3个月内接受过手术治疗者;⑷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常规用药组患者术前采用常规药物干预:入院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J20160685,规格:100 mg)300 mg、替格瑞洛片(海汇伦江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252,规格:90 mg)180 mg干预。随后行PCI治疗:选用6 F的指引导管抽吸血栓,采用普通软导丝或中等硬度导丝疏通阻塞病灶,引导导管沿着导丝进入血栓点远端约2 cm。连接50 mL注射器,手动持续负压抽吸,同时将导管从病灶抽出,重复抽吸直至造影结果显示血管内血栓减少或消失,确保血流通畅。
尿激酶组患者在常规用药组基础上联合术中重组人尿激酶原干预:将20 mg重组人尿激酶原(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规格:5 mg/支)与10 mL的0.9% NaCl溶液混合,于冠状动脉内在3 min内推注完成,随后取30 mg重组人尿激酶原与90 mL的0.9% NaCl溶液混合,静脉滴注30 min。随后行PCI治疗,方法同常规用药组。术后两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参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6]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显效:心功能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gt;10%,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7]降低≥2级,氨基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下降gt;50%,胸痛等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gt;75%;有效:心功能有所提高, LVEF增加5%~10%, NYHA分级降低1级, NT-proBNP水平下降25%~50%,胸痛等症状有所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75%;无效:心功能无改善, LVEF增加lt;5%或降低, NYHA分级无改善或增加, NT-proBNP水平下降lt;25%或升高,胸痛等症状未明显减轻或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lt;50%或增多。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于干预前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帧幅数、评价TIMI血流分级, 3级:造影剂完全、快速通过阻塞部位,恢复正常的血流速度,并有效灌注冠状动脉的远端区域;2级:造影剂完全通过阻塞部位,但血流速度显著减慢,远端灌注延迟; 1级: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但不足以灌注远端冠状动脉;0级:无血流通过阻塞部位,即完全闭塞[8]。⑶心功能指标。于干预前后,使用彩色超声检测仪(美国惠普,型号: IE33)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设置探头频率3~5 MHz,将探头置于患者最强心间搏动点,获取心间四腔切面视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LVEF。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呼吸困难、头晕、脑出血、低血压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例(%)]表述,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表述,行t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尿激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帧幅数均减小,且尿激酶组小于常规用药组;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均上升,且尿激酶组高于常规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LVEDD、 LVESD均缩短,且尿激酶组均短于常规用药组;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尿激酶组高于常规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4。
3 讨论
PCI是治疗STEMI的主要方法,通过机械性地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进而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9]。PCI能迅速恢复动脉血流,但对心肌微循环障碍改善较不理想。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足不仅限制心肌的恢复,还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有研究表明,无复流现象与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心功能衰竭、死亡密切相关[10]。
心肌微循环灌注是指通过心脏内微小血管(如毛细血管和小动脉)供给心肌细胞氧气和营养,并清除代谢废物的过程,该过程是心血管健康和治疗的关键[11]。本研究结果显示,尿激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用药组;干预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帧幅数均减小,且尿激酶组小于常规用药组;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均上升,且尿激酶组高于常规用药组。这提示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分析原因为,替格瑞洛片是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其通过选择性、可逆地抑制P2Y12受体,阻断血小板聚集和激活,降低微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少再灌注损伤[12]。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在STEMI的治疗中常联合应用,通过双重机制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进而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心肌梗死的发生。虽然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可有效地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但两者联合应用不能直接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13]。重组人尿激酶原属于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入体内后能与血液中的纤溶酶原结合。纤溶酶是强效的蛋白水解酶,能降解纤维蛋白,逐步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恢复血流,减少微血管阻塞[14]。
心功能是指心脏泵血和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的能力,心功能的评估包括多种指标,如LVEF、LVEDD、LVESD等,良好的心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的供氧需求平衡、支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代谢功能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均缩短,且尿激酶组均短于常规用药组;两组患者LVEF均升高,且尿激酶组高于常规用药组。这提示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心功能。分析原因为,在PCI术前、术后的早期阶段,临床上需要特别注意和管理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和血栓的形成。血栓形成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阻塞,从而使心肌细胞缺氧甚至坏死。在PCI术前服用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限制心肌损伤的扩展,有助于减少心肌受损的程度,保护周围的正常心肌组织免受血流供应不足的影响[16]。替格瑞洛片具有长效抑制血小板功能的特性,可持续地保持血小板对二磷酸腺苷的抑制作用,对于抑制血栓的形成和防止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17]。此外,替格瑞洛片半衰期相对较短,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的风险,能在治疗决策后迅速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整体预后。重组人尿激酶原是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加速纤溶过程,溶解血栓。静脉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可促进血栓的溶解,恢复血流通畅,从而减轻心肌的缺血程度,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心肌组织[18]。此外,重组人尿激酶原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能靶向性地溶解冠状动脉内形成的血栓,且对正常血管壁影响较小。这种特性使重组人尿激酶原在PCI术后能够有效地恢复动脉血流,有助于保护心肌组织免受进一步损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提高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董耀辉,王晓慧,胡钢.阿利西尤单抗联用海博麦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 2024, 40(9): 1298-1302.
王卫云,杨建. PCI介入术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3, 32(6): 613-616.
施金婵,张豪,宋昌军.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 2023, 47(12): 1873-1874.
孙红梅,刘堂玉.替格瑞洛用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 2020, 39(24): 108-110.
张帅,王要鑫,刘洁云.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比伐芦定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 20(4): 763-76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10): 766-783.
ZHANG S, YANG Z G, SUN J Y, et al. Assessing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with cardiac MRI: Correlation with the New York heart function assessment (NYHA) classification[J]. PLoS One, 2014, 9(9): e10431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5): 382-400.
AHMED B, WAEL E, MOHAMED M, et al. Effect of intracoronary tirofiban following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on infarct size, in patients with large anteri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2020, 31(3): 255-259.
AUFFRET, VINCENT, LEURENT, et al. Incidence, timing, predictors and impact of acute heart failure complicating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by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6, 221: 433-442.
刘巍,高峰,史泽鹏,等.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肌微循环灌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 2023, 31(7): 617-621.
再米热·依布拉音.新生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心肌微循环灌注与心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22.
陈满新,张丙雨,戴敏.冠状动脉内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高负荷血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5): 544-549.
凌华.冠心宁片合生脉散加味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疗效观察及其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 30(1): 72-74.
徐新利,白利东,韩建伦.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替格瑞洛防治冠心病PCI术后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心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 9(6): 63-66.
戴艺,代世地,向涛,等.冠心病PCI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加小剂量替罗非班对其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0(2): 154-157.
孙红梅,刘堂玉.替格瑞洛用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 2020, 39(24): 108-110.
王博,梁嘉斌,高麦仓.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早期PCI在STE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3, 38(7): 9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