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让作文如虎添翼
2024-12-31顾兴杰
想象是对现实生活的期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可以通过想象来实现,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也就是说,想象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在作文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作文会更加精彩。通过多种方法,丰富见闻与感受,让作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最终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缺少想象的作文枯燥无味
缺少想象力的作文给人枯燥无味的感受,让人不忍卒读。很多人对这一观点不认同,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其实这样说是有根据的。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想象就难以创新,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严重点说,如果没有想象力,那么整个民族将失去希望。而缺少想象力的作文就像一潭死水,难以激起涟漪。针对初中阶段的我们来说,首先要培养想象力,将其与写作融合起来,通过长期锻炼,才能写出“异想天开”的文章。
二、让作文充满想象从我做起
1.丰富表象认知,注重知识积累
想要写出好作文,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素材的积累。写想象作文同样需要素材,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注意语言的运用,对脑海中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处理。例如,描写动物外貌特点与生活习性时,便可以借助想象,将动物鸣叫的声音与音乐融合起来,丰富作文内容。从生活角度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心体会生活的五彩缤纷。众所周知,生活中有数不尽的自然景物,同时还有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这些都是重要的写作素材。因此,要运用恰当的积累方式,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收集与整理生活中的素材,让其成为写作的有力支撑。想要做到这一点,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培养热爱生活和留心生活的习惯,做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晚霞、下雨、日落、小草、露珠等自然现象,初见会觉得毫无特殊之处,不知怎样描写,但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有趣之处。其次,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体会。面对同样的秋天景象,有的人有落叶悲凉的感觉,有的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这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待相同事物的结果。因此,要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用心体会千变万化的事物,为想象力的发挥积累素材。最后,调动多种感官,发现更丰富的写作素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观察是一种思维活动,没有结合思维的观察是肤浅的,并不算真正的观察。观察要调动眼、口、耳、手、脑等,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判断,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为写作提供充足的材料。
2.创设想象情境,促使想象开花结果
秦牧将想象看成思想的野马,想要这匹野马驰骋起来,就要给它提供可供驰骋的草原。想要写出想象力丰富的文章,就要想尽办法创设想象情境,在情境中发散思维。怎样创设想象情境,是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手段,根据作文的目的与方向,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想象的火苗瞬间点燃。第一,立足原文,根据立意寻找创造灵感与途径,确保情境创设恰到好处。纵观古今中外的经典名作,都得益于奇特瑰丽的想象。例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甚至连一些散文诗集都有想象的影子。因此,要立足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创设适合的情境,激发写作欲望。比如,《西游记》是享誉国内外的经典作品,其中唐僧师徒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儿童模仿的重点对象。因此,要借用这种形象特点,将唐僧师徒引入现代生活情境中,并围绕现代社会发展情况,对《西游记》进行改编。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有很多留白,针对这些留白可以自由想象,进行续写与补写,以培养想象能力。第二,创设科幻情境,确保作文多姿多彩。科幻作文的想象基础是科普知识,想要写好科幻作文,要逐渐提升对科技的兴趣,不断积累科技知识,为创设科幻情境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例如,观看银河系、太空城、机器人等科幻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写作的兴趣,并大胆想象,这样一篇篇佳作就产生了。第三,创设童话情境。编写童话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在创设童话情境时,要大胆突破时空限制,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创作出新的童话故事与形象,或者改编原有的童话内容,创作新的童话。第四,创设图像情境,拓宽想象视野。借助图画创设充满画面感的情境,并发散思维,调动感官进行仔细观察,进而写出充满想象力的作文。例如,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可以是字母、动物、符号等,然后观察与想象。在图像情境中,可以联想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从写一句开始,到最后写出一篇文章结束,这样的写作方式,不仅充满趣味性,还有利于想象力的提高。
3.借助信息技术,助力想象能力的提升
第一,运用多媒体,发散思维。在热情高涨时分享自己的感受,或探讨感兴趣的话题,效果格外好。比如,思考“假如你是孙悟空,你想变成什么”这个问题时,总是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或者植物,这是因为想象力不丰富造成的,所以想象的物品都是自己熟悉的事物。想要写出好的想象作文,就要不断提高想象力,增强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与素材,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好。在“变成什么”这一主题中,可以通过直观的理解与感受,发现不仅可以变成看得见的物品,还可以变成看不见的物品,如风、花香、空气等;不仅可以变成现实中存在的物品,还可以变成想象中的物品。总之,想变什么就变什么,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久而久之想象能力会不断提高。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参照例文内容,让想象更加轻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也是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方式。在作文过程中,由于想象力不强,思维便会局限在死胡同中。可以借鉴经典范文,因为范文与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在范文的引领下,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巧妙地将内心想法展现出来,体现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给思维插上翅膀,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写作材料,进而写出有新意的作文,闪现出创意的火花。
4.巧用课文精读方式,拓宽想象空间
可以在阅读课文中汲取写作灵感与思路,拓宽想象空间。第一,适当进行任务驱动,大胆展开想象,将培养想象力作为写作的第一步。例如,写与宇宙有关的作文。在任务的驱动下,首先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宇宙、星系、月球、黑洞等,借鉴相关资料的视频与图片,然后简单描述资料内容,并写下对浩瀚宇宙的奇思妙想。通过这种方式,想象的大门被瞬间打开,此时进行个性化表达将更加轻松。第二,从标题入手,感受写作的奇妙。标题要能涵盖文章主要内容,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然后,从不同角度与多个方面发挥想象力,并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以使作文更加引人阅读。例如,描写“风”,虽然风看不到,也摸不着,但是在风的作用下,其他事物会发生变化,便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拟定标题,然后由标题出发展开想象,确定写作主题与方向。第三,明确中心,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作前要明确中心,将其作为展开想象的基础。在写作过程中,想法可以天马行空,但是不能偏离中心。
5.巧借想象的力量,进行创新写作
作文不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要进行创新,就要从想象入手。每个人都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目标,充分发散思维。第一,化无形为有形。纵观我们生活的世界,包罗万象,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巍峨的高山都是客观存在的,调动语言积累便能将其很好地描述出来。但是描写无形无声、无影无踪的事物和情景时,便无法淋漓尽致地将其展现出来,因此,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拥有捕捉有形东西的能力,将无形东西的心理活动附加在有形东西之上进行描述,进而产生可视可触的效果。例如:“他望向窗边,什么也没看见,各种想法在脑海中像火花一样爆发出来,瞬间又熄灭了。”这句话中的“各种想法”很难让人理解,也不能用眼睛看,但将无形变有形后,将“各种想法”与“火花”巧妙结合起来,便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容易让读者触摸到人物的思想脉搏。第二,化无情为有情。一篇好文章,情到深处便会感染读者,然而这种“情”并非日常所说的亲情、友情、爱情,覆盖面更加广泛,可以将其赋予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通过恰当的描述将事物的无情变成有情。例如,针对“青松”这一题目,在描写过程中可以展开想象,从青松的外在特征出发,这样写:“你那满身的皱纹,刻着岁月的痕迹;你伸出强劲的臂膀,将青山护在身下。”充分运用化无情为有情的思维方式,将青松不畏艰辛及豪迈强劲的特征展现出来,让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青松,还有青松的象征意义,既写出了新意,又有了艺术生命力。第三,化无声为有声。在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人的感官会被调动起来,并且各种功能也会随时出现代替和转换的情况。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变换角度和思维,作用于视觉、嗅觉、听觉等各个方面,把无声的事物当作有声的事物来写,从而创造出与现实大相径庭的形象。其次,从思维角度来说,作文就是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化无声为有声的思维方式,把非听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引起读者联想,让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第四,化静为动。只有细致观察,才能把握描写对象的独特之处,写得具体形象,并写出深切的感受。但仅做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先仔细观察,分析事物的特点,并运用一些方法,将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通过变静为动,赋予事物以生命力。例如,描写“花船”时,便可以采取变静为动的方式,将不动的“花船”和“帆船”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将花船写活。
综上所述,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不断发散思维,创设想象情境,促使想象开花结果,进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