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动情点”,写好记叙文
2024-12-31杜建琴
有了动情点,作文才能情感丰沛,有感染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写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因为故事的推进和人物的塑造都需要围绕感情基调展开。确定了动情点,也就抓住了记叙文的核心,但如何写好动情点是个难题,不仅要具备选材、关注细节等能力,还要能借助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善于描写环境、人物等。
一、选好主题
选好主题是找到文章动情点的关键。选题是写作的出发点,一个有趣的主题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愿意继续阅读。主题应该具有情感和情节发展的潜力,以便找到动情点。一般的记叙文主题通常来自日常生活,譬如一次难忘的活动、一段感人的经历或一个特殊的日子。选定主题后,要明确事件的重要性。这是找到动情点的第一步。同学们可以问自己如下问题:为什么这个事件或经历对我如此重要?它对我的成长和思考有何影响?这个事件是否包含了情感起伏和转折点?深入思考事件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快找到动情点。动情点通常是故事的情感高潮,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顶峰时刻,如:冲突的画面、感人的救助瞬间、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刻,等等。找到动情点后,应在写作时重点着墨,突出此情节。可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重点描写这一部分内容,从而让读者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高潮。通过真实生动的情感表达,动情点会更具吸引力。动情点不仅起到突出文章情感的作用,也要为整个故事的主题和发展提供立足点。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
二、关注细节
运用细节描写丰富感官体验是记叙文写作中突出动情点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首先是感官上的细节,通过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细节,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记叙文的魅力在于情感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想发掘并展现动情点,细节描写至关重要。通过生动的视觉描写,可以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叙事场景,让读者沉浸在文章中。通过听觉描写,如描述雨滴落在玻璃窗上的声音,或者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可增强读者对文章氛围和情感的感知,让读者能更深入地体验故事中的情感。通过嗅觉描写,写花香、美食的香气或者自然环境的气味激发读者的感觉。例如,写新鲜出炉的面包的香气,或者春天花园中花朵的香气,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美好和舒适。也可以通过描写美食的口感和味道来增强读者的感知。例如,写烤鸡的嫩滑口感,或者巧克力冰激凌香浓的味道,可以让读者体会到味觉上的满足和享受。还可通过描写物体的质地、温度和触感等来表达情感。例如,写细腻的绸缎、冰凉的海水,或者温暖的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感觉,都可以增强读者对故事中情感的感知。这些感知都可以作为动情点,通过对细节沉浸式的描写,激发读者的情感。
三、写好对话
在记叙文中,引入对话和对话细节也是展现动情点的关键之一。对话是展现人物互动和情感表达的有力工具。通过生动的对话,可以深入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和冲突,同时也能在故事中呈现动情点,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对话应该真实自然,与人物的性格和背景相符。同学们可通过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来增强真实感,也可加入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情感元素突出动情点。例如,当主题是友情时,对话可以强调朋友之间的鼓励和支持。在引入对话时,要为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以便他们理解对话的上下文。背景信息可以包括人物之间的关系、情感状况、地点和时间等。这些细节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对话的重要性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口头表达方式。通过对话描写,可突出人物的性格和个性。例如,一个外向的人可能言辞热烈,而一个害羞的人可能话不多,语气内敛。这种差异可以增强对话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对话细节也可通过加入情感元素来增强动情点。情感元素可以是人物的情感宣泄、内心独白,或者是突出故事高潮的情感表达。例如,在一个友情故事中,对话细节可以包括朋友之间的真诚交流和情感告白,以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通过对话,可揭示人物之间的分歧、矛盾和情感转折,从而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引发读者的情感波动。对话还可用来创造笑点或感人瞬间,这些时刻都可以成为动情的亮点。通过幽默的对话或情感深刻的对话,可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此外,在对话中适当穿插内心独白也可增强文章的情感深度和表现力,让动情点更加动人。内心独白是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展现,通过内心独白,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冲突。在对话中引入内心独白,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或者用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写两个人物的对话时,可通过插入其中一方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其情感和内心活动。这种写法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情感深度。又如,写两个人争吵的场景,可插入其中一方的内心独白,让读者了解其心理变化和斗争。这种写法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增强文章的情感深度和表现力。
四、描写环境
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更好地展现“动情点”,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可描写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和气氛,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与主人公一同经历故事的发展过程、体会情感的起伏。
还可采用对比和烘托的方式突出“动情点”。即在故事中描述不同的环境或情境,凸显故事的高潮部分,以便于更好地吸引读者。将不同的情节、人物或环境进行对比,能增强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因为读者大多希望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喜欢体会事物的反差感。这种吸引注意力的效果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阅读文章。对比和烘托也可用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将不同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可以更好地展现事物的独特性。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每个事物的重要性和作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例如,可先描写雨夜的寒冷和黑暗,然后再描写“动情点”的画面,突出主人公的善良和勇敢,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可以让“动情点”更引人注目,让读者更容易受到情感的冲击。
五、多读多练
想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离不开多读多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可学到更多高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同时,多写多练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同学们可多读优秀记叙文,找到这些文章中的动情点。如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等不同类型的记叙文作品,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写作方式。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学习作者的叙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技巧。也要注意观察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课文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材料,这些文章符合同学们的词汇水平和理解能力,对同学们掌握动情点的发掘技巧具有积极作用。例如《爬天都峰》就是非常优秀的记叙文,阅读此文,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老爷爷和“我”相互鼓励这个动情点的,是如何利用对话表达真实情感的,加以模仿,自然就能写好记叙文的动情点。
建议同学们多写多练,可从简单的日记开始,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再逐渐尝试写短篇记叙文,锻炼叙述能力和描写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叙述要围绕主题展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写,此外,文章结构要合理,逻辑要清晰,语言要简练。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写作练习任务,同学们可在这些任务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增加写作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对动情点的描写与呈现能力。除了完整的作文练习,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碎片化写作,因为动情点很多时候就是整个记叙文中的某些碎片或节点,而通过碎片化的写作练习,把生活中的某个点写清楚、写明白了,到写整篇文章时,自然就能把动情点写好、写透,整个文章的感情也就能通过这个点展现出来了。
另外,多与同学、老师或家长交流也是提高动情点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和鼓励,才能更好地激发写作热情和灵感。
在记叙文写作中,捕捉“动情点”至关重要。借助选择有趣的主题、关注细节、运用好对话、利用好环境描写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法,可写出感人且有意义的记叙文。希望这些写作方法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
佳作展示
母爱伴我行
感受着清风温柔的轻抚,打开记忆的音乐盒,聆听一曲母爱的旋律……那令人温暖的记忆如冲破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
在我的生活中,总有一个人,在不经意间给予我独特的感动。
有这么一个人,每天费尽心思给我做各种丰盛的饭菜,会在吃饭时趁我不注意把好吃的夹到我的碗里。
有这么一个人,每天晚上在我写作业时,为我端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无论写到多晚,她都在一旁默默地陪着我。会在我睡着后,半夜起来好几次,走进我的房间帮我盖被子。
有这么一个人,在我生病时急得掉眼泪,为了照顾我整夜整夜不合眼,把自己累病了还不让我知道,怕我担心。
有这么一个人,在雨中撑着一把伞,等待我从教室里出来,看到我就会露出甜美的笑容,一边问我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好玩的事,学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边用大手牵起我的小手,带着我一起慢慢走回家。
有这么一个人,在我考试失利灰心丧气时,鼓励我要勇敢面对挫折,让我懂得了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看见绚烂的彩虹。
有这么一个人,常常在我犯错后对我生气,给我讲各种大道理,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做好应该做的事情,做最优秀的自己。
从懵懂稚童到青春少年,妈妈就是那个不断给我惊喜,一直悉心呵护,带给我幸运的人,她用她的爱紧紧包围着我,伴我成长,鼓励我前行。
点击
文章开篇就用了感官细节和比喻手法,直抒胸臆地奠定了叙事的情感基调,即母爱的温柔。文中用了多处细节描写,如夹菜、端牛奶、撑伞等,这些细节描写再现了生活场景,是文章的“动情点”,细致的描写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文末再次点明主题,升华主旨,让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入,这样的记叙文就是把握住了“动情点”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