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舆情的监测、预警、干预和引导工作机制研究

2024-12-31黎业芬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干预高校教育

摘"要:高校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塑造国家未来的关键环节。在中国,高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国际交流的加强,高校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自由流动的互联网时代,大学校园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成为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汇地,这使得高校教育舆情管理变得尤为关键。鉴于此,本文针对高校教育舆情的监测、预警、干预和引导工作机制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育;舆情监测;预警;干预、引导、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65

0"引言

高校作为知识传承和思想培养的场所,扮演着塑造未来领袖和社会精英的重要角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高校教育的战略目标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性,这些要求表明,大学生舆情工作不仅仅关乎校园稳定,更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1"高校教育舆情意识形态的发展

高校教育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地,更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场所。然而,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来临,高校教育领域的舆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早期使用群体之一,其信息获取和思想表达途径日益多元化,各种价值观在校园内交织,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挑战。大学生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稳定,出现了群体极化和泛道德化的现象,这对高校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2"高校教育舆情工作管理现状

高校教育舆情管理工作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信息传播速度的飞速增加以及多元化信息的涌现使得高校舆情管理的现状变得更为复杂和紧迫。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育舆情工作的监测、预警、干预和引导机制成为关键因素,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首先,高校教育舆情监测工作已经成为维护校园秩序和学生价值观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网络化带来了信息传播速度的巨大提升,舆情事件的迅速爆发使得高校需要更快速和敏捷的监测机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监测与学校相关的负面言论,已经变得至关重要。这有助于高校及时采取措施稳定教育教学秩序,确保校园内部的和谐发展。其次,高校教育舆情预警机制的建立为应对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预警系统,高校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负面舆情,迅速响应并化解危机。这种预警机制不仅有助于维护校园的舆情监管环境,还能够有效树立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确保他们不受错误观点的影响。另外,高校教育舆情管理的干预工作也至关重要。及时处理负面舆情,维护健康的舆情监管环境,有助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高校能够更好地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制定出更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确保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完善大学生舆情监测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也可以提升高校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的综合竞争力。高校应当渗透意识形态教育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确保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话语权、知情权和主导权,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舆情工作的监测、预警、干预和引导机制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变得更为关键。它们不仅维护了校园秩序和大学生价值观的稳定,还有助于塑造未来社会的优秀领导人才,推动高校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社会责任。

3"高校教育舆情的监测、预警、干预和引导工作机制的设置路径

3.1"建立监测系统

为了有效应对信息网络化时代的舆情挑战,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这一系统的关键任务是实时跟踪各种信息源,包括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学生论坛等多样化的渠道,以及外部舆情事件对高校的影响。通过建立这样的监测系统,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的舆情态势,并为预警和干预提供数据支持。高校教育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应具备多源信息采集的能力,不仅包括主流媒体和官方渠道,还包括社交媒体、学生论坛、博客、评论等各种网络信息渠道,这有助于全面了解高校相关话题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空间中的传播情况。系统应能够监测与高校教育相关的舆情事件,包括教育政策变化、学生抗议、校园事件等。通过追踪这些事件的发展,高校可以及时了解潜在的危机和挑战,采取相应的措施。系统还应设立舆情预警机制,当出现潜在的舆情风险时,能够及时向高校管理层发出警报,这有助于高校在舆情事件蔓延之前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校园声誉和稳定校园环境。

3.2"注重信息分类

高校教育网络舆情管理在当今社会变得日益重要。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预警、干预和引导网络舆情,高校应该采取明确的信息分类策略,这一分类策略允许高校更精确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舆情信息,确保校园社区的稳定和谐。首先,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类至关重要,这些分类可以涵盖正面报道、负面报道、传言和谣言等。正面报道包括校内成就、校友成功故事和社会认可,它们有助于提升学校声誉。负面报道包括不利事件、负面新闻和争议,这些可能会损害学校声誉。传言和谣言则可能导致恐慌和不安,需要及时澄清和干预。通过这种信息分类,高校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哪些舆情事件可能对校园意识形态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正面报道可以用于加强学校的品牌形象和吸引更多学生和投资。负面报道需要紧急处理,减轻潜在负面影响。传言和谣言需要快速反应,避免信息扩散和恶化情况。高校教育网络舆情管理应该建立一个综合工作机制,包括监测网络舆情、预警潜在问题、干预恶劣情况和引导舆论舆情方向,这个机制应该是持续的,与各个校园部门和利益相关者协作,确保高校的声誉和稳定不受不利网络舆情事件的威胁。

3.3"构建警报指标

高校教育机构一直在努力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其中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为了更早地发现潜在的舆情问题,高校可以考虑制定网络舆情警报指标和建立一套触发警报的标准,这一举措将有助于高校更有效地管理和引导舆情,以维护声誉、保持稳定、提升教育质量。网络舆情警报指标的制定应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监测舆情事件的传播速度至关重要,快速传播可能导致问题扩大化,损害高校声誉。其次,影响范围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舆情事件若波及广泛可能对校园生活和教育环境带来更大影响。舆论热度可以衡量事件的受关注程度,有助于判断其潜在影响力。当这些指标达到一定阈值时,警报系统将自动触发,通知相关部门采取行动,这一机制的目的是提供即时的反馈,以便高校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减少舆情事件对校园社区的不利影响。行动可以包括舆情事件的有效管理、及时的信息发布、危机公关和与相关方的沟通。

3.4"完善预防机制

高校教育网络舆情预防机制的完善是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预防在这一机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信息素养等方式,这些预防措施有助于防止不良舆情的发生,维护校园的意识形态安全。高校还应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应对网络舆情挑战。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来预防不良舆情的发生。在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样性,减少潜在的冲突和争议。其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是预防不良舆情的另一个关键方面。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安全教育,教导他们辨别虚假信息、避免参与网络暴力和仇恨言论,保护个人隐私,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同时避免因不慎言辞而引发舆情事件。

培养信息素养也是高校应该重视的方面。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素养培训,使他们具备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话题,有助于减少误解和误导,降低不良舆情的风险。最后,高校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维护校园的意识形态安全,这种合作可以包括与政府部门、媒体机构、社会团体和其他高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舆情管理策略,分享信息和资源,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

3.5"设立干预机制

高校教育网络舆情干预机制的确立是确保高校能够有效地处理和引导不良舆情事件的关键步骤。当面临不良舆情事件时,高校必须积极应对,防止事件进一步恶化,这一机制涉及监测、预警、干预和引导工作,旨在维护高校声誉和社会稳定。首先,监测是高校教育网络舆情干预机制的基础。高校需要建立先进的监测系统,迅速发现潜在的舆情风险,包括对社交媒体、新闻报道、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言论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了解任何潜在问题。其次,预警是机制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监测到不良舆情的迹象,高校应该迅速发出警报,通知相关部门和领导层,这可以帮助高校做好准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干预是应对不良舆情的关键环节。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舆情干预团队,他们具备危机处理和舆情引导的能力,这个团队可以快速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发布官方声明,组织舆情引导活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等。他们的目标是尽早控制舆情,减少负面影响。最后,引导是机制的最终目标。高校应该通过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供准确信息、改进问题领域等方式,引导舆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包括与舆论互动,建立对话渠道,以及采取措施解决引发舆情事件的根本问题。

4"信息网络化影响下高校教育舆情的管理要点

高校教育舆情意识形态引导建设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工作领域,尤其在信息网络化影响下,其重要性更加凸显。高校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舆情引导工作的有效性和成功性。首先,高校需要奠定舆情引导环境基础,包括创造一个积极的思想引导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这可以通过推动课程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内容,以及组织思想教育活动来实现。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思想成长的氛围,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高校应该掌握舆情引导主动权,包括发布高质量的舆论文章、参与网络讨论、回应社会关切等。通过积极参与舆情引导,高校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舆情事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塑造正面形象。最后,高校应该强化大数据技术支撑。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监测、分析和预测舆情。高校应该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数据分析平台,以更准确地了解舆情态势,制定更科学的舆情引导策略,这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应对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挑战,保持对教育舆情的掌控。

5"结束语

综合而言,高校教育舆情监测、预警、干预和引导工作机制的研究是为了应对多元文化和信息时代的挑战,确保高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效果,塑造更加健康和有活力的大学环境。这一工作机制的建立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高校管理和教育的现代化要求。通过以上措施,高校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网络化时代的舆情挑战,建立更有效的舆情管理机制,保护学生的思想安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发展。高校教育舆情管理的不断改进将有助于确保高校教育在新时代保持其积极向上的导向。

参考文献

[1]叶鑫.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与思政教育协同模式研究[J].大学,2023,(24):1822.

[2]任银梅,赵云海,冀里萃,等.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探究[J].晋中学院学报,2023,40(04):68.

[3]杨树.自媒体背景下教育舆情传播动因及对策研究——以江西胡某宇失踪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2):7577.

[4]杨金辉,李洋,曹立明,等.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机制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领导科学论坛,2023,(06):143146.

[5]刘喆.网络舆情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03):8991.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干预高校教育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现状与改革的研究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