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红色文化涵养德法兼修人才的方式
2024-12-31项子馨翟淼杜雨阳张梦婷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如今的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出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不稳定性,以及明显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以朋辈教育为视角,以地方红色文化来涵养,是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将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朋辈教育的过程中,激活红色资源,提升学生动能,创新团学工作,力戒娱乐教育,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部分。朋辈间的引导对于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要重视地方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和朋辈教育的传播力量。
关键词:地方红色文化;大学生朋辈教育;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红色活动;团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63
0"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如今的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出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不稳定性,以及明显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远远不够,以朋辈教育为视角,以地方红色文化来涵养,是有效途径。朋辈群体的影响力是一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筛选出同辈中思想进取、积极向上、价值观成熟的一批人,将地方红色文化中反映出的精神传达给同辈,有助于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瑰宝、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文化凝集浸润当代法学生的心灵;利用大学生朋辈群体的特点开展工作,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法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朋辈教育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补充了教师主导作用,创新了校园教育新形式,是以地方红色文化来涵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可行方法。
1"基本情况
调研小组由安徽某高校的5名大二的学生和3名指导教师组成。此次调研面向年龄处于18—21岁之间的法学生,调研时间为2023年7月10日至2023年7月27日,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的方式和纸质问卷的方式,面向安徽某高校学生法学生发放,最终收回问卷1050份,有效问卷1043份。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在朋辈教育中的应用意识,对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朋辈教育之中的内容选择,地方红色文化在朋辈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朋辈教育之后的育人成效等。
2"存在问题
本次调研首先探究了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运用于朋辈教育的育人意识,以此抛砖引玉,分析、探究出地方红色文化运用于朋辈教育的效果。
2.1"朋辈教育意识需提高
为调查学生对于地方红色文化在朋辈教育中的应用意识情况,问卷设置了以下问题:“你是否会愿意参与红色故事宣传讲座,向同学们传播红色故事”时,29."33%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66."35%的学生表示“会看情况”;而极少数同学表示“基本不会”“不愿意”,选择上述选项的法学生分别占参与调查大学生的2."4%和1."92%。由此可见,只有不到30%的学生会很肯定地向同学们宣传地方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对地方红色文化在朋辈教育中的应用有极强的意识。而根据后期的调查,调研小组发现,部分同学只是“愿意”,未必能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所以,怎样将地方红色文化的朋辈教育落实,使学生达到德法兼修的状态,是需要继续探究的话题。
2.2"朋辈教育内容要深化
在被问及“在谈及家乡的红色人物,你会优先介绍哪一项”时,42."79%的学生选择“历史功绩”;33."17%的学生选择“精神品质”,选择“人物姓氏”和“奇闻轶事”的学生分别占14."42%和9."62%。在被问及:“你更愿意接触和分享怎样的地方红色文化”时,59."9%的学生选择了革命战争类,14."62%的学生选择了革命先烈精神类,余下25%左右的学生分别选择了珍贵文物类和人民大众类。
由此可见,在内容方面,学生在将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朋辈教育之中时,多数首选的还是“历史功绩”方面的内容,朋辈教育还停留在“叙事说史”的知识介绍层面。而想要应用地方红色文化涵养出德法兼修的法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挖掘红色文化精髓,传承革命人物精神。就目前调查的结果来看,在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朋辈教育的过程中,并没能跃升到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以史育人”的层面。
2.3"朋辈教育方式应创新
在教育方式方面,在问及多选题:“你了解家乡红色故事的途径有哪些”时,84."62%的学生通过“网络媒体”知晓,71."63%的学生通过“电视新闻”了解,70."67%的学生通过“长方红色文化的经历,60."1%的学生在校园里接受过有关地方红色文化方面的教育,只有20."35%的学生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方式,是走出了校园、脱离了各式媒体的,是通过在红色景区、博物馆参观,了解到地方红色文化的。走不出校园,创新不了新的教育形式,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涵养法学生道德素养的方式,也自然会受限。
2.4"朋辈教育成效待提升
在教育成效方面,当被问及:“你和同学在学校参加了有关红色文化的相关活动后,你认为对自身价值观的形成有影响吗?”70."19%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9."13%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影响,2."88%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只有17."79%的学生表示并未参加过类似的活动。
由此可见,大部分法学生认为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朋辈教育中所取得的育人成效是有价值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的。但是当被问及“你的抖音、微信等自媒体空间里有关于家乡红色景点的游玩视频吗”的时候,选择“有,有很多”的学生仅占38."94%,选择“有,但不多”的大学生占40."38%,选择“没有,不想发”的大学生占9."62%,选择“没有,但以后会发”的大学生占11."06%。在被进一步问及“当舍友对你家乡的红色文化故事的一些情节感到疑问时,你是否愿意为她亲身讲解”时,41."14%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28."53%的学生表示“愿意,但是怕自己讲不清楚”;25."59%的学生选择“不太愿意”;4."74%的大学生表示“视情况而定”。可见,将近6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传播地方红色文化的能力有所疑虑,朋辈教育成效有待提升。
3"完善方式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法治人才需求不断提高,德法兼修早已成为评价法治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高校不仅要对法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更要重视对其思想道德培养。安徽红色文化中的革命英雄,如陈独秀、戴安澜、王稼祥等,他们勇于拼搏、甘于奉献、不畏艰苦、坚韧不拔等优秀的品质,是新时代法治人才应当继承和发扬的美德。然而调查发现,在以朋辈教育为视角,将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涵养德法兼修法学生的过程,存在朋辈教育意识需提高、朋辈教育内容要深化、朋辈教育方式应创新、朋辈教育成效待提升的问题。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完善,总结出以下几点。
3.1"重视朋辈教育,提升学生动能
问卷中调研小组提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你愿意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各自家乡的红色文化吗?”与“你是否会愿意参与红色故事宣传讲座,向同学们传播红色故事?”问题时,数据显示,虽然有学生对学习、传播地方红色文化有兴趣,但存在部分学生不愿意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情况,这可能与无人感染带领,学校不举办地方红色文化相关活动,或是去举办方式单一有关。
相比于单一的“输出式教学”,同学们更愿意接受“有参与感”的活动。因此,高校可以举办类似地方红色文化演讲、地方红色文化歌剧表演、地方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家乡的红色文化,这有助于在更深层面强化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认同,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组织地方红色文化辩论赛就是一种好方法,辩论是法学专业学生的特长,辩论赛既可以让同学们划清是非界限、锻炼思维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对地方红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达成以地方红色文化涵养法学生道德素养的效用。
3.2"激活红色资源,涵养职业道德
由于某些地方红色文化司空见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视,这就需要朋辈教育者在其中寻找、发现,并激活、传播。在此过程中,家乡有地方红色资源的法学生以及团学干部、班级骨干、积极分子等,要主动在朋辈中发挥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加强其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对地方红色文化的理解程度。如今网络媒体已然成为大部分学生了解地方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红色视频讲解、在线课程等形式,以故事讲理论,以理论分析故事。紧抓线上的同时也不能松懈线下的传播,学校及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术讲座、人物采访、实地调研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牢理想信念,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
3.3"鼓励朋辈教育,创新团学工作
根据调查,目前地方红色文化的朋辈教育还停留在“叙事说史”的知识介绍层面,没能跃升到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以史育人”层面。这与朋辈榜样往往由老师直接指定,选定标准不够完善,自身未受专业培训,能力无法达标等因素有关。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引领者,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办有关地方红色文化社团,引导学生学习、研究和宣传地方红色文化。成立社团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地方红色文化宣讲人的选拔方面,高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以海报、广播、官方微博等渠道宣传,鼓励有意愿、有能力、有特长的大学生,积极报名;高校可以依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干部的选拔活动,在评选出的优秀学生中以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招募,组建起宣讲团成员。
二是在宣讲者培训方面,社团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在宣讲内容、宣讲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专业化的指导,提升“朋辈教育者”的信心与能力,让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叙事说史”的文化内容,而是从价值观上发挥地方红色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杜绝宣讲的形式化与娱乐化。
3.4"力戒娱乐教育,坚持立德树人
娱乐化的教育无法使学生深入思考地方红色文化深层次的含义,学校创办各种活动是为了吸引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地方红色文化,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在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区时,朋辈教育者不可引导学生盲目攀比先辈的功绩多少,而是应当鼓励大家学习先辈的优良精神,将先辈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红色精神,应用到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在学校举办红色文艺汇演时,不可引导学生只关注演员本身的演技,或是为增加剧情生动性所设计的包袱,而是应当引导大家发掘故事本身的历史意义,体会角色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作出的选择,达成与角色的真正共情。调研课题组认为,浅层次的同学交流是起不到朋辈教育的优良效果的,震撼心灵、发人深省和催人奋进,才是地方红色资源应用于朋辈教育的成效标准,才可能培养出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学校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引导,跳出形式化和娱乐化的泥沼,力争取得突出实效。
4"结语
地方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凝结的历史明珠,而朋辈教育则创新了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提高了育人成效。在将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朋辈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激活红色资源,提升学生动能,创新团学工作,力戒娱乐教育。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高校有必要对地方红色文化应用于法学生朋辈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将其充分应用,重视地方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和朋辈教育的传播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圣军,金琳.大学生“朋辈影响力”探赜[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03):140145.
[2]郑锦龙.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析[N].中国文化报,20221027(007).
[3]范爽.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D].西安工业大学,2018.
[4]贺瀚,邓人心,张菁,等.大学生朋辈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01):8588.
[5]张丹.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和策略——以四川雅安红色文化为例[N].中国文化报,20220325(003).
[6]严锴,张瑾.依托地方红色文化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4):8385.
[7]白薇.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教学多维度打造思政“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20,(01):5659.
[8]葛婧茹,李运仓,陈宏,等.高校传承地方红色文化的路径分析——以石家庄红色文化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0):3639.
[9]蔡振春.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3,(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