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晶存储财务舞弊的深层思考
2024-12-31王晓峰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科创板作为上交所设立的新兴板块,其上市条件相对主板较为宽松。然而,随着紫晶存储因财务舞弊问题成为科创板首批退市企业,提升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紫晶存储财务舞弊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紫晶存储;财务舞弊;科创板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51
0"引言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制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于201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科创板,旨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历经4年多来的高速发展,如今科创板已成为科技创新企业的沃土,积极推动了科创企业集聚发展,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体现。然而,由于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不足和制度不完善,给一些科创板企业财务造假提供了契机,严重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给广大投资者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紫晶存储财务舞弊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对优化科创板企业结构、提升科创板公司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紫晶存储财务舞弊事件
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简称紫晶存储),公司成立于2010年。作为国内光存储高科技行业的标杆企业,公司主要为用户提供光存储介质、光存储一体机解决方案及云存储服务等各类产品,针对金融、医疗等不同行业制定个性化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2020年2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688086。作为“光存储旗舰股”的紫晶存储在上市前公司业绩均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近300%,最高每股达86.98元。然而,紫晶存储可谓是上市即巅峰,上市首日虽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公司股价呈现断崖式下跌,从最高每股86.98元跌至区区0.42元,上市后公司经营业绩也一路下滑。正因如此,紫晶存储在上市首年就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导致被证监会问询,上市第二年公司由于多笔违规担保更是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累计金额高达3.73亿元。2022年5月证监会对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位于退市边缘,2023年4月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2023〕30号),紫晶存储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科创板首批退市企业由此而生。
1.1"虚构巨额营业收入及利润
紫晶存储在上市之前就已经开始有计划、有预谋的实施财务造假,多次通过伪造销售合同、编造验收单据及物流单据入账、设计回笼资金、将收入提前确认等手段虚构营业收入与利润。2017年,紫晶存储通过与深圳宇维、深圳富宏华、南京叠嘉、广州云硕、湖北神狐等公司设计虚假经济业务,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达4349."73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3."9%,利润虚增2162."7万元,约合全年公司利润的35."82%。2018年,紫晶存储故技重施,再次与上述关联方企业设计虚假销售业务,并蓄意对五华县华城镇卫生院的销售业务提前入账,累计虚增销售收入高达1."11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27."75%,利润虚增达3903."6万元,约合全年利润总额的32."59%。在多次财务舞弊屡试不爽后,紫晶存储加快了财务造假的步伐,已向上交所科创板提交IPO申请的紫晶存储为了能够确保成功上市,2019年通过与苏州平流层、广东汇信、淮安瑞驰、广州创显、株洲中车等公司设计虚假经济业务,并对五华县人民医院、山西紫晶天众科技公司和北京中弘智慧科技公司的销售业务提前入账,累计虚构营业收入2."7亿元,占2019年度营业收入的52."46%,利润虚增高达1."45亿元,约合全年利润总额的94."55%。据此可见,紫晶存储在上市前3年里,营业收入累计虚增逾4."3亿元,虚增利润近2."1亿元,在公司2017—2019年公布的2."84亿净利润中,逾七成利润竟是虚构的。如此明显地粉饰业绩,作为保荐机构的中信建投却未能及时发现,恐怕也难辞其咎。然而,上市之后的紫晶存储,舞弊行为更是毫无收敛,2020年公司继续通过与关联方企业设计虚假经济业务,营业收入虚增3."4亿元,约合当年营业收入的60."54%,虚增利润1."7亿元,占比全年利润总额高达151."1%。显而易见,紫晶存储的辉煌业绩竟然依赖于玩弄财技,引发整个资本市场一片哗然。
1.2"未按规定充分披露担保事项
紫晶存储申请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严重不实,多项巨额担保事宜未被充分披露。2016年末和2017年末涉案金额均为1000万元,2019年上半年末涉案金额高达7500."12万元。此外,在2019年度财报中,紫晶存储未如实披露定期存单质押担保事项,涉案金额高达14500."12万元,相当于当年净资产的16."15%。2020年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对外担保事项17500万元,占当期净资产19."49%。从紫晶存储的年报中可以看出,虚构的营业收入大部分体现在应收账款上,而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公司先是虚构销售业务,同时对其关联方实施担保,随后多次利用隐蔽链条将担保贷款的资金回款,从而达到消除应收账款的目的,紫晶存储将这种“体外担保”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但瞒天过海总有被拆穿的一天,由于担保资金越积越多,导致担保金额始终无法消除,进而引发公司爆雷。
1.3"频繁更换审计机构
紫晶存储在上市后的两年内4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2020年2月由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审计,同年3月就变更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随后不到一年,公司以业务发展和审计工作需要为由,再次将审计机构变更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而立信事务所对公司2020年度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21年底,紫晶存储又一次将审计机构变更为中喜会计师事务所,而中喜事务所更是对其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对其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如此频繁地变更审计机构自然会引发证监会的重点关注。
2"紫晶存储财务舞弊的成因分析
2.1"为顺利上市蓄意粉饰报表数据
早在上市前的2017年,紫晶存储为了能够顺利上市开始蓄意美化报表。根据相关规定,10亿元市值的企业要想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近两年的净利润均为盈利且累计平均值超过5000万元,而紫晶存储在申请上市的《招股说明书》里披露的其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数据均符合这一要求,分别为5363.85万元和10493.12万元,显然该数据掺杂水分,难以令人信服。
此外,紫晶存储在上市前曾与数家投资机构签署过对赌协议,其中规定要求公司2018年度净利润须达到7500万元、2019年底前向证监会呈交IPO申请材料并保证受理,否则公司将回购股份或用现金补偿。尽管针对此事紫晶存储表示已确认消除,但是在上市首年后的2021年,公司股份就被7家创投机构多次巨额减持。显而易见,紫晶存储吸收外部资金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确保成功上市,而苛刻的对赌条款又致使公司粉饰报表,进而满足上市条件。
2.2"严峻的市场环境致使经营业绩下滑
紫晶存储的关键业务是光存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其核心产品为一次性记载蓝光光盘,主要市场又分为企业级和消费级两大类。上市前的2016年至2018年,公司企业级市场收入与日俱增,占比逐年升高,而消费级市场营业收入却不断缩减。然而,大存储容量产品是企业级市场的主要需求,三菱、索尼、松下等国外厂家均实现100G以上超大容量存储产品规模化量产,而紫晶存储在上市前仅有25G的光存储产品,相较于索尼、松下等竞争对手200G、300G的存储产品相形见绌,截至退市前,公司仍未能对大存储产品实施量产。而面对消费级市场,紫晶存储虽持有前端技术,但实际优势并未凸显,加之日益缩减的消费领域市场,使其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正因如此,紫晶存储在上市前后的经营业绩可谓是天壤之别,2020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24.71%,仅为1.04亿元;2021年,公司销售收入4.58亿元,同比下滑6.69%,净利润巨亏2.29亿元,较同期下滑379.85%,如此糟糕的经营业绩促使其铤而走险,实施财务舞弊。
2.3"薄弱的内部控制环境、中介机构玩忽职守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郑穆、罗铁威作为紫晶存储的实际掌控人,二人合计享有企业39.08%的股份,因而对整个企业拥有绝对的掌控权,但中小股东较为分散,在企业日常管理中难有话语权。郑穆、罗铁威曾多次直接参与违规巨额担保事项、设计虚构经济业务等造假活动,而公司监事会等治理机构更是名存实亡,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薄弱的内控环境为财务舞弊创造了条件。
同时,紫晶存储在上市前夕,中信建投作为其保荐机构收取了高达1.19亿元的费用,在公司上市前竟然没有提出任何疑问,为了确保其顺利上市,反而得出了荒唐的保荐结论,如此严重的玩忽职守,恐怕也难逃干系。此外,容诚、致同事务所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设计和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进而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意见,为其成功上市扫清了重要障碍。
3"紫晶存储财务舞弊的启示
3.1"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处罚力度
上市公司应当深化信息披露意识,严格依法对外披露相关信息,增强信息披露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自愿信息披露的比例,优化公司信息的透明度,消除因证监会问询致使股价暴跌的隐患。经营业绩优良的企业,应当依规据实披露公司信息,不仅可以使利益相关者明晰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向社会释放强烈的发展信号,进而赢得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而针对经营业绩欠佳的企业,更要严格遵照法规据实公布财务信息,不能蓄意掩盖重大违法事项,禁止捏造虚假经济业务以欺诈利益相关者。同时,监管部门应强化对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全面抬高财务造假的犯罪成本,对涉案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舞弊公司实施民事诉讼以追偿投资人的巨额损失。让舞弊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大大超出其谋取的非法收益,以此对潜在的违法者起到强烈的震慑作用,进而遏制舞弊欺诈的再次发生,为资本市场营造出一个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3.2"深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构建内部制衡体系,深化股权结构,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首先,合理而高效的治理机制可以构建良好的股权结构,有效规避一股独大的垄断局面,抑制大股东操控利润的违法行为,进而使股东会、监事会和董事会各司其职,构筑健康有序的监督制衡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治理结构中设计一些评价、商议的环节,让全体股东和管理层针对关乎公司发展大局的核心问题展开细致的探讨,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确保监事人员的客观独立性,将第三方评判体制纳入监事绩效的考核范畴,使监事会完全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层,尽职尽责维护股东权益。其次,公司应当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控环境可以塑造企业务实诚信的价值理念,遏制企业弄虚作假的不良动机。通过建立全面的考评机制,确保内控制度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和职能部门,让监管不留盲区。同时,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其敢于对企业真实情况发表公正评判,协助公众辨别舞弊行为,助推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3.3"督促中介机构尽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在当前全面注册制的形势下,监管部门应当强化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督促中介机构强化质量意识,落实其“守卫员”职责。尤其在企业发生舞弊行为时,监管部门必须及时对违法事件进行溯源,并对相关中介机构实施追责,迫使中介机构勤勉尽职,要让“只荐不保”的怪象得到有效遏制。其次,监管部门应当完善中介机构的培训制度,持续提升中介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为保荐业务的科学性、严谨性保驾护航。此外,强化中介机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中介人员的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建立健全行业自律与持续督导机制,高频率、全方位实施职业道德培训,以凸显中介机构必需的独立性。同时,完善监督举报措施,对介入舞弊的中介人员严厉处罚,从根本上遏制违法动机。
4"结语
科创板的设立对于推动我国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紫晶存储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我们应当意识到要想有效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仍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施策、协同治理。只有通过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提升市场风险意识、完善退市制度,坚持“应退尽退”的主导方针,培育企业诚信创新的价值观,才能为科创板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冬晴.紫晶存储造假调查:蓝光数据存储项目背后疑云重重[N].中国证券报,2023320(A04).
[2]杨一帆,刘子豪,李秀丽,等.科创板首批被退市警示企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启示[J].现代商业,2023,(15):181184.
[3]陈佳声.上市公司、审计师与监管机构的财务舞弊博弈研究[J].审计研究,2014,(04):8996.
[4]牛羿恒.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与治理研究——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与博弈论共同视角[J].财会通讯,2020,(12):99103.
[5]熊方军,张龙平,韩粤,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风险识别与治理对策研究——以瑞幸咖啡为例[J].会计之友,2022,(03):5561.